书城经济四国演义
183100000073

第73章 巨型机器(17)

在一个像石油这样的行业里,结构性的因素——正如洛克菲勒已经掌握的那样——决定了大型一体化的公司更适合这个行业;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期待最终会有三、四个主要的胜利者存活下来,就像钢铁、汽车、电子设备等行业的情况那样。但是,只要有洛克菲勒掌管标准石油,世界上就只有这个第一大石油公司,而不会有第二大石油公司。

让这个机器运转起来

我们再从管理者的角色来讲一讲洛克菲勒,因为他不仅可以称得上是第一个伟大的公司主管,还可以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司主管之一。在标准石油的成长过程中,他成功地将其调整至每一个新的阶段,这种天赋是极为罕见的。19世纪60年代,他以非凡的企业家的眼光和能力抓住了石油业最初的机会;他总是能够看清楚未来,并且经过不懈努力而让标准石油成为领头羊,他还能敏捷地调整技巧以应对征程中的每一个急转弯。在完成克里夫兰的收购之后,他又展现了同样强的、管理一个大型企业的能力。他恰当地授权,同时又密切地接触生产运营。甚至当克里夫兰的生产规模扩大到拥有几千名工人时,他仍然能叫出几乎所有人的名字,他也因此而获得了很好的名声。与此同时,他还正在咄咄逼人地扩大他的战略征服。

然后,当标准石油成长壮大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企业时,他把管理运营工作转移到了纽约,那里因此也成为了公司新的重心;而且,事实证明他是一个优秀的大公司管理者,把公司建成了一个既高度分权又高度统一的现代组织。整整一个世纪之后,拉尔夫?科迪纳和杰克?韦尔奇才在通用建立了著名的管理跟踪系统,而洛克菲勒当时在标准石油中就已经在做与此非常类似的事情了。下面是洛克菲勒的最严苛的批评者艾达?塔尔贝尔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

在1879年的调查中,当原油生产商试图发现标准石油的企业联合的真相时,他们对标准石油公司的一些人的宣誓证词感到非常疑惑:这些人声称,他们控制的工厂是在与克里夫兰的标准石油公司竞争,而且是奋力地竞争。这怎么可能呢?这些心直口快的石油商指责这些声明是伪证,但这确实是真的。企业联合中的每一个炼油厂都被要求按月提交一份详细的运营收入表。把这些表格进行对比结果就出来了。如果位于蒂图斯维尔的“顶点”炼油厂当月的成本比联盟中其他所有的成员都低,那么这个事实就会被告知其他的炼油厂。如果这种低成本连续出现,那么其他炼油厂就会到这个工厂来学习它的方法。无论何时出现了进步,这些进步就会被授予荣誉,而其他人就会到这里来发现其中的秘密。于是就产生了最激烈的竞争——每个工厂都在尽最大努力以应对挑战。

如果谁要为威廉?迪安?豪威尔斯所描述的负责管理柯利斯的蒸汽机的工程师的形象——他间或地放下报纸,爬上安装在机器框架外面的楼梯,找到这个巨人身上运转不太顺畅的一些地方,给它们滴上一滴油——找到一个具体的化身,那么这个化身就是洛克菲勒。卡内基迈向钢铁工业顶端的历程让人感觉到有点荷尔蒙的味道——无限的精力、富于侵略性、其野心也有幸转变成了一种积极的事物。洛克菲勒的历程看起来更像一种追求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精确而有序的、纯粹的智力活动。卡内基的手段是威逼加利诱,不知羞耻地挑拨管理人员互相为敌,因此经常会毁掉他最好的人才,如亨利?弗里克。与之相反,洛克菲勒的管理方式是安静而合理的;即便如此,与卡内基不同的是,洛克菲勒从未在标准石油中占有超过半数的股份。如果说他有最后的发言权,那也是因为他的那些很有天赋的主管们发自内心地相信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聪明[25]。他总是出手网罗他能够发现的最有能力的主管,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支持,并让他们在有生之年一直为他效力。对于这样一个富于攻击性并且大规模收购的公司来说,在收购活动中却相对没有产生太多的仇恨,而且还愿意把原来的敌人收编进来,这进一步证明在这个公司的核心中一直对聪明才智有着很高的要求。洛克菲勒的风格不是把那些人才和好的公司破坏掉,而是把他们收编进自己的公司。1895年前后,当洛克菲勒从一个积极管理者的角色逐渐隐退的时候,来自产油区的阿克伯德接替他担任了总裁;而来自普拉特炼油厂的罗杰斯则成为了副总裁。

总而言之,这是一场卓越的表演。洛克菲勒的纪录以及他的晚年,最终都被那场不利于他的公司的公共剧变破坏了,这也是他永远无法理解的。引用亨利?亚当斯对这个国家的奠基人们所作的评述,可以说洛克菲勒的职业范围可能是狭窄的,但在这个范围内,他是至高无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