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18113800000047

第47章 中国文化的输出

中国文化由于发源早,发展成熟,因此很早就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这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和进步的贡献。

中国文化圈

又称为东亚文化圈,是指在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形成的文化群体。其基本要素为汉字、儒学、中国式律令制度与农工技艺、中国化佛教。中华文化向朝鲜、日本、越南的传播有三个层面:(1)物质文化。主要是中国向这三国的民族迁徙所伴随的汉字以及稻作文化的传播;(2)精神文化:主要是儒学和佛教的传播;(3)制度文化:主要是官制和法制的传播。维系东亚文化圈的四根纽带是:(1)汉字的使用奠定共同心理基石;(2)儒学促进精神文化整合;(3)汉传佛教维系共同信仰;(4)天朝礼治体系维系区域政治秩序。

汉字在日本

公元284年,朝鲜百济王仁携带《论语》、《千字文》到日本,是汉字正式传入日本的标志。那期间,日本通晓汉字的人大都是大陆移民及其后裔。汉字传入后,日本朝廷诏敕、国史、诗文无不用汉字撰写。与此同时,古代日本还以汉字为模式创造日本文字,曾借用汉字作音符,写日本语。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都是中日合璧的准汉文作品。到9世纪,吉备真备根据汉字楷书的偏旁,创制了片假名;空海和尚参照汉字草书创制平假名。新创造的日本文字书写方式沿袭汉字直书从右到左的格式。日本文字中保留大量汉字,权威的《大汉和辞典》收汉字4.9万多,中国汉字几乎全部行用于日本。从明治时代起,日本朝野废除汉字的论调甚嚣尘上,对日文中的汉字逐步限制,而直到1981年,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汉字还有1945个。

汉字在韩国

朝鲜半岛历史悠久,但长期有本民族语言却无民族文字。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朝鲜,后来又采用汉字的音和意来记录朝鲜语,形成“吏读文”。在朝鲜王朝第四代国王世宗的积极倡导下,由郑麟趾等一批优秀学者,在多年研究朝鲜语的音韵和汉语音律学的基础上,于1444年创制了由28个字母组成的朝鲜表音字,称为训民正音。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韩国从专门使用汉字过渡到汉字与表音字结合使用。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后,使用自己的表音文字是爱国的表现。韩国政府成立后,规定政府公文全部使用表音文字。直到中韩关系正常化,特别是两国经贸关系的高速增长后,韩国掀起汉风,学习汉语和使用汉字成为时尚。

汉字在越南

19世纪以前,越南一直完全使用汉字(被称做“儒字”),凡官方文告、科举考试、史学、文学、医学著作均用汉字撰写。13世纪初,越南还借用和仿照汉字形式创造出俗字,称“字喃”(意为南国文字)。所造新字往往用两个汉字拼写而成,不过字喃之用,仅限于人名、地名、告示及通俗文对,至于著书立说、开科取士仍用纯粹的汉文。直到20世纪40年代,越南文字才由汉字过渡到全部使用拉丁拼音文字,而不再使用任何汉字。然而,越南那些古老寺宇和各处名胜的牌匾、当代生活中的婚丧庆典对联,汉字都是最常见的。

儒学的对外传播

中国文化对外影响,就精神文化层面,主要表现为儒学的传播。儒学是中国文化圈内日本、越南、朝鲜古代正统思想,统治者奉为治国安邦的圭臬,老百姓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它同时也传入亚洲之外的地区。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就将《论语》列为世界十大名著的名单;美国国会图书馆论定《论语》为世界上译本之多、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的典籍。而1988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诺贝尔获奖者国际会议上,75位与会代表经过4天的讨论,提出了16条以“面向21世纪”为主题的结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论语》在日本

公元287年,《论语》就传播到了日本。此后日本历史上最贤德的圣德太子是儒学的忠实拥戴者,他所制定的《17条宪法》就以儒学思想为基础,第一条开头就是“以和为贵,无忤为宗”。圣德太子还广设国家学堂“学问所”,挂孔子画像于正堂,尊孔子为“先圣”,要求学生必修《论语》等儒学典籍。在第一座高等学院“总艺种智院”的书目里就有《论语》。到了德川时代,可以说只有不明白《论语》的人,而没有不知道《论语》故事的人。幕府统治建立后,《论语》又成为维护幕府稳定统治的有力工具。德川家康把朱子学定为官学,复兴学校,大量印发《论语》等书籍。他和以后的数代幕府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使儒学在日本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日本学者林泰辅著《论语年谱》,记载古今有关《论语》的著作3000多种。

华瓷风靡世界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在公元16世纪以前,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极其有限。中国瓷器大都通过阿拉伯人转手运入西亚,部分传入非洲和欧洲。宋时,中国瓷器在欧洲市场上与黄金等价;明代,中国瓷器在美洲市场上贵如白银。那个时代的西方,金银易得,华瓷难求,瓷器成了宝中之宝。德国卡泽尼博公爵藏有一只素身瓷碗,珍如拱璧,镶以银座,几百年来成为这个家族的传世珍宝。墨西哥的西班牙贵族则以拥有华瓷的多少作为衡量财富和文化教养的标志。瓷器来自中国,欧洲人见到瓷器就想到中国,提到中国就想到瓷器。英国人称中国为china,原意就是瓷器。西亚、北非诸国亦如此,如土耳其语的瓷与中国是一个词,波斯、埃及都称瓷为秦尼,意思是中国的。中国把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完美统一的瓷器奉献给世人,因瓷而名传西方,有人称瓷器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中国茶走向世界

茶的原产地在滇西南。茶的药用价值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书中说:“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该书最晚产生于秦汉之间。以茶为饮料,已见于西汉王褒所写《僮约》中。至唐代,饮茶风气更盛,中唐陆羽所写《茶经》,堪称中国茶文化第一书。最早向西方介绍茶的是唐代来华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最早引进茶和茶文化的是中国文化圈内的国家。欧洲人知道茶是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对茶有两种不同的叫法,英语的tea、法语的thé,源于中国福建方言的茶,可见茶从福建经海路运往西欧。俄语茶称chai,源于汉语chá,这是中国北方茶字的读法,可见俄国从欧亚陆路获得中国茶叶。如今,茶园遍及全世界,茶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由于茶有利尿、抗菌、祛脂、消食、抗癌等功效,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