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18113800000046

第46章 域外文化的输入

中国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今天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显得比较突出,这是事实。但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流,一直在进行着。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域外文化在不断输入中国。

棉花的传入

我国中原地区原无棉花。先秦著作《穆天子传》记周穆王驾八骏西游,见西天有棉花。棉花长于地,可做衣被。我国新疆至迟在汉代已从印度引种棉花。据《梁书》记载,当时吐鲁番盆地的高昌国棉花种植就已很普遍。我国西南汉代开始植棉。广东、广西、海南的壮族、黎族是棉花和棉纺技术的传播者。但到南宋末年,江南才有较广泛的棉花种植,而优质棉织品仍来自闽广。元代以后,棉花继续北传,由江南而淮北;由淮水而黄河,与西北一路在河南相会,完成了棉花在中国南北传播的全过程。

芝麻的传入

芝麻原产地在非洲赤道。印度种植芝麻的历史悠久。伊朗种植的历史也很早,中亚芝麻就是从伊朗传入的。我国《本草经》记,芝麻是张骞通西域时从大宛(乌兹别克)引进的,称做胡麻,根据波斯语又译作巨胜。它含油量高,又称油麻、脂麻,或根据茎的特殊形状,称方茎。

西瓜的传入

西瓜的原产地在南非,公元前后,西瓜种植遍及南欧、西亚。大约公元8世纪以后,中亚开始有西瓜种植。先由回纥人在天山南北种植。五代十国时,契丹打败回纥,传入西瓜种。10世纪,在中国北部地区比较广泛地种植西瓜。

玉米、番薯、马铃薯的传入

明末传入高产的粮食作物新品种番薯、玉米、马铃薯。清初推广种植,我国粮食总产量猛增。这三种作物原产美洲,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人到美洲殖民,把这三种作物传遍世界。

烟草的传入

明嘉靖年间(1522-1566)烟草从南亚传入我国两广,起初据西班牙语译做“淡巴菰”。后又经日本、朝鲜传入我国东北,称做“关东烟”。我国最早传入烟草,是作为一种新药,作麻醉剂。但随之,吸食烟草的习俗也传入了。到明末,张岱记道:“余少年不识烟草为何物,十年之内,老壮童稚,妇人女子,无不吃烟;大街小巷,尽摆烟桌,此草妖也。”反映明末江浙一带吸烟风气已极为普遍。

安息石雕艺术的传入

秦汉时代中国和伊朗的联系,是通过立国于里海东南的帕提亚实现的。帕提亚在汉代译称“安息”,自公元前248年建国,到公元3世纪初灭亡,在西亚和中国之间充当了文化联系的桥梁。安息的石雕艺术在汉代传入中国,出土的东汉西王母形象的石刻,被认为是安息艺术的翻版,而中国后世非常流行的石狮雕刻,也属于从安息等中亚地区输入的。

犁轩魔术的传入

张骞出使西域归国后,一些来自犁轩的魔术师、杂技表演者(当时称为“眩人”)也跟着来到了长安。犁轩即位于两河流域以塞琉西为都城的国家,为古巴比伦地区。这些来自犁轩的魔术与杂技艺人,擅长吞刀吐火、植瓜种树、屠人截马等特技。

玻璃器皿的传入

汉末以后,伊朗的玻璃器,特别是一些富有实用价值的食具输入到中国。伊朗玻璃器以它特有的圆形突出球面装饰和球面磨饰,在东方别树一帜,中国也成为它的销售市场。萨珊时期,伊朗玻璃制造业欣欣向荣,玻璃碗、杯、瓶是其大量生产的主要器皿。它们都在中国上层社会拥有了消费者。

佛教的传入

公元前2年,大月支国国王的使者伊存到长安,口授佛经给博士弟子景卢。这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记载。中国主动求取佛法的记载始于汉明帝时期。当时朝廷派遣使者12人前往西域求法。公元67年他们同两位印度的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经书和佛像,开始翻译了一部分佛经,相传就是现存的《四十二章经》,是《阿含经》的节要译本。同时在首都建造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就是今天还存在的白马寺。此后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播,到南朝梁以后,佛教便被中国各界所接受,并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祆教的传入

祆(xiān)教,又称琐罗亚斯德教,亦称拜火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祆教认为玛兹达(意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创造等德行,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玛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而火是“无限的光明”。祆教原在中东广泛传播,但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阿拉伯人征服中东,祆教受到排斥,被迫东迁,部分进入印度,部分通过西域进入中国,并得到中国北朝皇帝的支持,唐朝建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唐武宗灭佛之后在中国绝传。

回教的传入

我国旧称的回教、回回教、清真教即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初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一神教,与佛教、基督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史籍记载,回教传入我国是在公元651年。它传入中国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海路,一条是陆路。唐宋时期的早期传入,以海路为主;元代的大规模传入及新疆地区的伊斯兰教传入,则基本上靠陆路。元代,回教在中国最为兴盛,曾有“元时回回遍天下”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