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18113800000043

第43章 体育

中国古代体育有三大类型,一是搏击类的,二是健身类的,三是交际与娱乐类的。多以几个人或小群体方式进行,广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则相对薄弱。

武术

武术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独具一格,富有民族特点。据《史记》和《述异记》记载,蚩尤部落作战时,不仅持戈、矛等进行械斗,而且还善于徒手搏斗。这是武术的起源,后代武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徒手的,一类是持械的。

剑术

起源于春秋时的吴越。一直到明清都在民间盛行。它不仅可以强身,也可以御敌。

十八般武艺

主要指武术中常见的一些长短武器,包括刀、枪、剑、戟、斧、钺、锤、叉、棍、棒、槊、镗、鞭、锏、铲、钯、戈、矛。

气功

又叫导引、行气、服气,已有多年历史。从用途上讲,有医疗气功、保健气功、武术气功等。

太极拳

拳术与气功相结合的一种体育活动。属于内容拳系,其主要特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经过长期演变,分为陈氏、杨氏、孙氏、吴式、武式五大流派,但要领大同小异。

举重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古希腊人曾用举石头来锻炼和测验人的体力,罗马人在棍的两头扎以石块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中国民族形式的举重活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时代就有记录(举大刀、石担、石锁等)。古代常用举重作为衡量一个人体力的主要标志。

角力

人们用自身的力量而不借用任何工具去征服自然界的一项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类最原始、最早的一项体育活动。

翘关

始于春秋时期。指的是双手举起城门和巨型木门栓。唐代设武科举,其中一项考试项目为“翘关”。

扛鼎

指的是用双手将鼎举起。先秦时即用扛鼎来测试武士的体力。

足球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相传为黄帝所制,到战国时已盛行。唐代时蹴鞠的比赛已类似现代的足球赛。清朝则把蹴鞠与滑冰结合起来,创造了“冰上蹴鞠”。

蹴鞠

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鞠即用脚踢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马球

始于东汉。至唐代,更为盛行。球用质地坚而弹性好的木头制成,大小如拳,中间挖空,外面涂上朱红色的漆,运动员骑在马上用枝击球,枝有点类似今天的冰球杆。场上设单球门,也有时设双球门,打法类似足球。

骑射

古代把赛马和射箭运动称为骑射,是带有军事性的体育运动。早在战国时代,赵国的国君赵武灵王就进行了军事改革,令军民改穿胡服,学习骑射,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射箭

“射”是西周时贵族子弟的必修课,是“六艺”之一。官方专门规定有射礼,城市乡村都定期举行射箭比赛。历代都很重视射箭,它一直是传统体育活动之一。

骑马

它与古代游牧生活、狩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相当悠久。战国时,贵族阶层中就盛行着赛马活动。到了汉代,已出现了专门管骑射训练的官吏。直到清朝,军队中仍以弓马为先。近代以后,才逐渐衰落。

拔河

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粗绳以比较力量的对抗性体育娱乐活动。春秋时叫“牵钩”,本来是楚国用以训练兵卒在作战时钩拉或强拒的能力,后来被水乡渔民仿效,成为一项民间体育娱乐活动。唐朝时开始叫拔河,常在正月十五举行比赛,意在祈求丰年。

赛龙舟

又叫龙舟赛、划龙船。大约起源于汉代,对它起源的传说很多。民间传说百姓为打捞屈原尸体而制龙舟,鸣锣击鼓以驱水中蛟龙,使其不伤屈原尸体,于是就有了龙舟之戏。历代端午节都有赛龙舟活动,民间尤盛。

夜龙舟

在浙江武进,过去有夜龙舟,在四面挂起小灯以竞渡。四川五通桥从1982年起出现了夜龙舟,在舟上装电灯,配焰火,漂浮河灯,辉煌夺目。浙江少数地方还于水上设堆堆浮焰,让张灯结彩的龙舟从焰中穿过。

旱龙舟

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据说可除邪祟。

古代把棋艺通称为博弈。“博”是象棋的前身。由二人对局,各执六枚棋子,因此又称“六博”。棋盘呈方形,又称曲道。南北朝时,在六博基础上出现了象戏,棋子有上将、辎车、天马、卒等。棋盘纵横8道,64格。棋子分黑白,置于格内。当时人认为棋子有象征意义,故称象戏。

“弈”指围棋。产生比象棋早,春秋战国时已流行。因其以围占地盘分胜负,故名。由于具有很高深的战略战术思想,所以历来是军事教育内容之一。宋代都市棋院中有专业的“棋工”,明朝出现围棋“冠军”称号,清代产生众多围棋专著。

斗蟋蟀

亦称“秋兴”、“斗促织”、“斗蛐蛐”。它是一种用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开始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兴盛于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