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18113800000028

第28章 居住地

居住与建筑

人们几千年所生活的都市、城镇、乡村,曾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古人的居住地以及相关的用语,都有哪些重要的呢?

国、都

最初,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卿、大夫的居住地建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称为“都”。国和都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周代规定:都的城垣大小不能超过国的三分之一。在诸侯国的领地内,只有一个国,但可以有许多个都。后来,“国”扩大指封国,即诸侯国;“都”也逐渐成为了大都市的通称。再后来,都又专指首都,为皇帝居住的都城的特称。

相关知识

【京】本义为人所筑的高丘。后引申为大的意思,再引申为国都的意思。

在殷周时是人口聚集点的统称。城大城小、人多人少都可称作邑,有“十室之邑”、“千室之邑”。国都也可称“邑”。邑的周围常要修筑围墙。

相关知识

【国邑】即国都,有时也指一般城邑。

【采邑】古代卿大夫的封邑。

【奉邑】以收取赋税作为俸禄的封地。奉,通“俸”。

【辅邑】州府所辖的郊县。

【陵邑】汉代为守护帝王陵园所置的邑地。借指帝王陵墓所在地。又指山丘和城邑。

城郭

城和郭都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和奴隶叛乱而修筑的高大的墙垣。城、郭连用时,泛指城;两者对举时,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城又引申指里城,郭指外城。故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说法。

相关知识

【城】围绕城邑建造的一整套防御构筑物,以闭合的城墙为主体,包括城门、箭楼、墩台、楼橹等,也指边境的防御墙和大型屯兵堡塞。

【城楼】城门上的瞭望楼。

【箭楼】城门上的楼,辟有供远望、射箭的窗孔。

【瓮城】又称为月城,城外所筑的半圆形的小城,作掩护城门,加强防御之用。

【城邑】即城和邑。后泛指城镇。

【城市】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之地。

【城堑】即护城河。

【城池】即城墙和护城河。泛指城、城市。

城镇

即城市和集镇,也单指集镇。乡间集市最初往往依托于物资集散的地点,进行定期的商品交换,继而在这些地方渐次建立起经常性的商业服务设施,逐渐成长为集镇。集镇一般比较小,主要为周围的农村地区服务。有的城市即由集镇发展而来。

市廛

市中店铺,又指店铺集中的市区。廛,原指古代城市平民一户人家所居的房地。

相关知识

【廛里】古代城市中住宅的通称。

市井

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泛指街头、街市,又借指商贾。

街衢

街、衢的本义都是四通八达的大道。后泛指城市中两边有商铺、店肆的商业区段,即现在的街道。

相关知识

【街巷】街、巷义近,直者、大者为街,曲者、小者为巷。

乡遂

周制,王畿郊内置六乡,郊外置六遂。诸侯各国亦有乡、遂,其数因国之大小而有不同。后亦泛指都城之外的地区。

相关知识

【乡邑】指乡遂中的城邑或人口聚居地,与乡里义近。

里闾

据《周礼》,五家为一比,五比为一闾。闾,可引申指里巷的门,再引申指人口聚居地。里,为里弄、街巷之义,先秦时曾作为一居民组织之用,《春秋公羊传》说八十户为一里。里闾合用,泛指里巷,后借指民间。

相关知识

【闾左】秦代居于里门之左的为贫苦百姓。

鄙、野

古代都邑以外的地方称鄙、野或小邑。所谓庶民、野人,就是指聚居在鄙、野中的底层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