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水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它无色,无味,无形,无欲无求,在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能够适应环境。而水又是万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具有“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品德,它可以说是自然界当中最接近于道的物质之一。火势猛烈,可以熔化任何坚硬的物质,而水能灭火;石质坚硬,可以经历多年而形状不改,而水能穿石。所以说,水虽不争而善胜,虽不处而位尊,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守柔”和“处弱”胜过“强硬”和“争斗”,这个道理天下皆知,然而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人们却不能依此而行。
人们所看重的,通常是“强”与“弱”,“坚”与“柔”的表面状态,而忽视了事物“强”和“坚”的本质,也就是“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的客观规律。而一旦脱离了事物的本质,从主观上恃强而骄,狂妄自大,通常就会远离大道,导致“物壮则老,不道早已”的情况发生。
所以,圣人通晓大道,知其雄强,而守其雌柔,处其厚重,而不居其寡薄。放下身价,和光同尘,即便处于社会的最下层,受到各种的误解和怨怼,也心甘情愿;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民生的疾苦,知道各个阶层和族群的利益诉求,才能因势利导,加以调和,使大部分人的愿望得以满足,使社会的总体价值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尊重,才能为天下贵,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知易行难,唯有有道者才能了解并且做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