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窥《道德经》
18063600000067

第67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推,《康熙字典》注释:《说文》排也。《增韵》荡也,挤也。一曰进之也。《礼·月令》孟春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左传·襄十四年》或挽之,或推之。《注》前牵为挽,后送为推。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天下川谷的汇流之地,是因为它所处的地势要低于川谷。因为江海善于为下,符合川谷的自然、本性的取向,所以才能成为百川归属的目标。

同样道理,如果圣人想要领导百姓,就必须放下身段,心甘情愿的为民着想,以百姓的利益为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百姓在这样的领导之下,其身心的负担才不会加重,其切身的利益才不会受到损害,才能和谐相处,安居乐业。反过来,百姓对于这样的领导者,才会乐于接受而不会厌弃敌对。圣人正是由于顺应民意,不与民争利,才能达到众望所归,以王道而无争于天下的境界。

在阐明了以“道德”治国的基本理念之后,从第62章开始到第66章,重点讲述如何继承和发扬“道德”文化的问题。

首先,强调“道德”在社会政治方面的意义:“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以及在生活实践当中的作用,“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其次,阐明“道德”传承的一些重要方法,包括:

针对社会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出“大小多少,以德报怨”。就是说:对于各种社会问题,无论其性质和规模,都要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加以解决。尤其是对那些简单的、细小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地、慎重地处置。持续地运用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方法,就是“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也就是“善积德”。

针对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矛盾性,提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人之道,损不足以利有余”与“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强制性地转变人性,以顺应所谓的“天道”。圣人采取的方法是:一、以身作则,倡导自然淳朴的社会文化;二、启发式教育,使百姓从社会实践当中体会大道,领悟大道,并逐渐学会运用大道。

建立以道治国,而不以智治国的社会机制。治理国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圣人或者侯王一个人的事。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而这套机制的核心,就是遵从大道,符合规律,而不是符合某个人、某些人的意志。即:“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然后,以江海为百谷王作比喻,说明以道治国,就是要善待百姓,谦虚逊下,不加重人民的生活负担,不侵害人民的切身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和拥护,以王道而无争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