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窥《道德经》
18063600000057

第57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处理问题,特别是社会问题,要摒弃主观臆断,杜绝道听途说,实事求是,唯道是从。

对于尖锐的矛盾,要从大局出发,使其得到必要的缓冲和疏解;对于复杂的问题,要分析梳理它的脉络,并按照次序予以处置和解决;和光同尘,就是采取系统化的方式,抓住并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也不要忽略次要的方面,要因势利导,统筹安排。这就是“玄同”,即达到一种“阴阳调和,统一融洽”的状态。

由于无所偏私,立场坚定,所以不会被外界(不同的利益集团)的亲疏、好恶、诱惑、侵害、褒扬和侮蔑等等主观行为所影响,树立“通情达理,宽容公正”的形象,得到百姓的爱戴和佑护,因而可以称为“天下贵”。

以上重点讲修德的十种方法。

(一)要明确方向。发现并掌握大道的关键在于“内省”,而不在于“外察”,方向错了,无异于“缘木求鱼”,也就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二)提高内在修为的重点是调整自己。从“以自我为中心”,逐步向“以大道为中心”转化。“损之又损”,是一个“炼有为无”的过程。(三)有无相生。“自我削损”的过程,同时也是“利于万物”的过程。“我心即道”,则“静之徐清”,内心安静,就不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干扰而宠辱若惊;“道心即我”,则“动之徐生”,以公平、公正的心态对待万事万物,并且充分地享受融入自然所带来的“微妙玄通”的无穷乐趣。(四)以道观照生死,可以勘破生死,甚至突破生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自己的命运。(五)以道解析万物,了解万物由生至长、至成、而至老的过程,以“不有、不恃、不宰”的态度对待万物,“责其生于道,责其长于德,责其形于物,责其成于势”,不妄自造作,不推诿塞责。(六)处理具体事务,重在追本溯源。遵守常规,恪守本分,就不会招致祸害。(七)贪图便利,寻求捷径是循道的大忌,所以,做决策一定要慎重,要瞻前顾后,小心施为。(八)建功立德,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实现的,只有经过始终如一的坚守,薪尽火传的延续,由近及远的播散,积少成多的凝聚,才能修成正果。(九)个人的力量相对于自然,相对于社会来说,是非常渺小的,只有融于自然,与社会保持和谐统一,才能使自我的机能得以完善,使生命保持活跃清新。同时,还要时刻警惕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的思想,防止“恃强而骄”、“不道早已”的状况发生。(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和解决社会问题。面对尖锐、复杂的矛盾,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在相互谅解、妥协的基础上,平衡利益,最终形成恰当适中的解决方案。坚持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的原则,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和拥护。

从第57章开始,直到第80章,讲的都是“大道”与“上德”在治国方面的应用。可概括为“六大方略”,具体包括:

至第60章(国策):以无事取天下;(外交):大国者下流;至第66章(教育和文化):道者万物之奥;至第69章(军事):三宝;至第71章(纳言):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至第79章(法治):民不畏威,则大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