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窥《道德经》
18063600000056

第56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螯,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含:《说文》嗛也。《广韵》衔也。《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朘,《说文》释为:赤子阴也。祥:福也。凡统言则灾亦谓之祥。析言则善者谓之祥。

精:《说文》择米也。司马云。简米曰精。简卽柬。俗作拣者是也。引伸为凡冣好之偁。《广韵》熟也,细也,专一也。《书·大禹谟》惟精惟一。《易·系辞》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又灵也,眞气也。《易·系辞》精气为物。《疏》隂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左传·昭七年》子产曰: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又《庄二十五年·日有食之疏》日者阳精,月者隂精。

和:相应也。《广韵》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

明道积德的人,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简单,无欲无求,纯真无瑕。具体体现在:

1、不争,故无害。“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君子修德,唯道是从,像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一样,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在他人看来,君子的为与不为并没有什么区别。不与人争利,不涉足险地,自然不会给自己带来仇视和伤害。

2、抱元,守一。“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婴儿的另一个特征是自然生长,健康发育。婴儿的各种生理条件和精神条件是匮乏的:一、骨弱筋柔,力量与成人不可同日而语;二、未知牝牡之合,未食人间烟火,没有任何经验,行为只能靠自然习性;三、终日嚎哭,不懂得跟人沟通,难以被人理解。即便如此,婴儿的机能健全并且良性发展,情感自然率真,无忧无虑,往往处于非常协调的状态。这与其精神元气不散,简单纯粹是分不开的。与之相似,君子不求于外,则可以专注于内。归根守静,“常德不离,复归于朴”,经过日积月累,其修为必定是自生自长而不自知。

3、无为,勿强

人生三个阶段:幼年、中年、老年。

从幼年到壮年的阶段为上升期,身体发育成熟,心智成长健全,这段时间往往离不开父母的培养和教育,与社会接触不多。

到了中年,生活独立,建立家庭,进入社会,承担起各种责任。这个时期,虽然身体发育到最佳状态,学习了各种理论知识,生活经验也越来越多,但是也最容易为外物侵扰,而迷失自我,可能会陷入各种物欲追求,争强好胜,精神元气散乱,从而导致各种器官、心理性疾病,也可能被名利所驱使,处身险境而不知休止,最后落得“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的下场。

到了老年,人的各项机能衰退,精力不继,欲振乏力,与社会接触减少,逐渐走向衰亡和寂灭。

以上三个阶段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道”的作用,恰恰是使人神智清醒,回归本原,戒除贪欲,无为无争,与他人相互扶持和促进,与社会和环境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亲近并且融入自然,使身体得到必要的修养和锻炼,使生命保持活跃而清新,不断成长,持续发展。反之,以主观的“有为之心”驱使自己争名夺利,即为“强”;恃强而骄,即为不道;不道就会加速衰老,以至于过早地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