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窥《道德经》
18063600000055

第55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善于建树的,不容易被动摇;善于抱持的,不容易被剥夺。所以君子修德,“抱一为天下式”,且“勤而行之”。不但使自己终生受益,而且还能遗传后世,惠及子孙。

德行的修养和保持要有连续性和延展性,修之天下,才能泽被万物:

亲身实践,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伴随着德性的增加,对大道的体悟也会越来越真切;

当个人修养达到一定的水平,有了余力,就会影响到周围的家人和朋友,大家一起来见德、明德、修德,即为“德者同于德”;

随着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能使一方的百姓从中收益,说明德行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发展到使整个国家都遵道而贵德,使风俗文化都发生改变的时候,德行已逐渐圆满丰厚,几近于道了;

当德行普及天下,能生养万物,利而不害时,就可以称得上是“上德”了。

这就是修德不已,从“有为而有以为”到“无为而无以为”的过程。反之,当一个人的德行不足、不真的时候,是无法窥透大道的运作和上德的修为的。

圣人正是通过对各种社会组织(以身、家、乡、国……为单位)的勘查和观照,特别是,通过了解各个组织当中领导者的思想和作为,以及对其他相关者的影响,来评估和判断各个组织,乃至整个体系的道德状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