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窥《道德经》
18063600000054

第54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

径,《说文》释为:步道也。周礼。夫闲有遂。遂上有径。郑曰。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朝,(1)《说文》旦也。《尔雅·释诂》朝,早也。(2)《注》臣见君曰朝。《礼·曲礼》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

甚,《说文》释为:尤安乐也。尤甘也。引伸凡殊尤皆曰甚。人情所尤安乐者,必在所溺爱也。

除:殿陛也。殿谓宫殿。殿陛谓之除。因之凡去旧更新皆曰除。取拾级更易之义也。

厌:(1)笮也。迫也。(2)一曰合也。周语。克厌天心。按苍颉篇云。伏合人心曰厌。(3)厌,眠内不祥也。

盗夸:犹盗魁。指取富贵或名位不以其道者。河上公注:“百姓不足而君有余者,是由劫盗以为服饰,持行夸人,不知身死家破、亲戚并随也”。

“袭常”这么简单的方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却并不容易,所以圣人才会“如履薄冰”,“唯施是畏”。在做事情的时候,一旦掺杂了自己的主观情绪和价值判断,就不再是“无为而无以为”,就会脱离大道,“失于道,而失于德”了。

举例来说,世上虽有平坦的大道,有些人偏偏要走小路,以为只有走捷径,才能更快地达到目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根据物竞天择的规律,个体往往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做事效率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常常会牺牲或者侵犯他人的权益,毫不顾忌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所埋藏的祸端。

从顺应天道的角度来讲,做任何事都不应过于执着,尤其是,不应执着于自我的目标,而不顾现实的条件。否则,就必定要为自己的不道行为付出代价,比如:

在政治上过于追求,就会失去民心,甚至连江山社稷也会易手他人;

在生产上过于追求,不遵守规律,就会造成土地荒芜,耽误农时等恶劣后果;

在经济上过于追求,打乱国民经济运行的秩序,就会导致结构失衡,国库空虚,国力下降等严重问题。

可见:锦衣玉馔,耀武扬威,富甲一方,挥金似土……,这些令世人梦寐以求的富贵和荣耀,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追求物质上的繁荣和虚荣心的满足,就像是穿着偷来的衣服招摇过市一样,是不道的行为,必定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本章与上篇的第30章遥相呼应,再一次印证了“物壮则老,不道早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