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窥《道德经》
18063600000052

第52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畜:《说文》释为:田畜也。田畜谓力田之蓄积也。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毒:厚也。毒兼善恶之辞。犹祥兼吉凶,臭兼香臭也。易曰。圣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列子书曰。亭之毒之。皆谓厚民也。养:供养也。覆:覂也。反也。反覆者,倒易其上下。一曰葢也。即遮盖。宰:辠人在屋下执事者。此宰之本义也。引伸为宰制。

万事万物,不管处在何种阶段和状态,究其终极,都是由道而来。而万事万物由诞生到完结,还要经过“德”(自身发展)的累积,“物”(外部因素)的塑造,以及“势”(客观条件)的促就。

因此,遵道和贵德就是要:

内观自我,通过对过去经历和现实状态的审视,把握修德的实质和基础;

外观世界,认识和了解客观环境,以及外部条件对主观行为的约束和影响;

根据对外部环境的评估,对自我价值的判断,确定适合的行为模式;

“抱一为天下式”,“勤而行之”,积德不已;

可见:道的尊崇地位,是由其客观性决定的。大道不因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而发生改变。德的可贵之处,则在于其对大道的尊重和服从,与“物性”保持和谐统一,顺势而为,功到自然成。道生德畜,涵盖了万事万物生存发展的所有过程和细节。万事万物,从降临世上,到生长发育,直到衰老死亡,都离不开“大道”与“上德”的供养和庇护,例如:提供安定的居所和优厚的待遇等等。

而“玄德”即无为之德,包括:

生而不有:为事物的生存和生长创造有利条件,而不以占有为目的;事物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则将其归功于大道,归功于事物本身,而不是归功于施德者;

为而不恃:所作所为,皆合于道,持之以恒,则必善利于事;虽取得功绩,并不恃之而骄,更不会将其作为奢侈淫逸、强横跋扈的资本;

长而不宰:尊重“物性”,任其自由成长,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和要求强加于他,更不会任意地剥夺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侯王如果具备了这样的“玄德”,并将其普及于天下,就可以使官员、百姓各按其序,在生产和生活当中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使社会达到一种“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的无为而治的和谐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