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窥《道德经》
18063600000038

第38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遵循大道,不必刻意地有所作为,却时时刻刻都在对万物产生影响和作用。侯王如果能谨守大道,天下的众生自然会归化臣服。百姓归附以后,还要对他们进行自然之道的普及教育,使他们养成朴素的生活习惯,消除妄为的念头。在全社会形成遵道重德,返璞归真,以身作则,无欲无求的风气,则天下自然会归于安宁和平静。

以道治国,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并且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任命官长,完善大制不割的治理机制,同时,树立遵道重德的社会风气,教化百姓,使他们依据大道进行自我管理和公平分配,从而实现天下的长治久安。

以强治国,则是视天下为可以谋取的私物,以为依仗自己的权势,就可以强取豪夺,拥有一切。为了自己能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而不顾黎民百姓的生死存活。如此行为,与大道相违背,其结果必然是得罪于天下,逃脱不了迅速灭亡的命运。

至此,《道德经》上部结束。第三部分主要讲:如何认识大道,如何从过去的历史当中汲取大道的精华,以及如何将大道应用于当今的社会。

《道德经》下部为《德经》,主要讲“德”的特征及其修养。

其中:第38章至第46章,主要讲“什么是德”?以及“德”的“三性”和“两益”。

“三性”是指:

“得一”:把握事物的本质、本性,“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

“阴阳”:正反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反者道之动”,“冲气以为和”;

“善贷且成”: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弱者道之用”。

“两益”是指:

“无有入无间”:尊重物性,以柔克刚;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不因己害物,知足可以免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