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情谊·名人·美文
18023200000055

第55章 赵清阁(1)

致洪深

洪深兄:

手书奉悉!欣慰之至。尚望善自珍摄。裨能早日康复!令媛近日病状如何?念念。

兄台去粤决定否?藉此换换环境也好,重庆实在没有再呆下去的必要。弟早存他往之心,一旦有机,或即北行。

起程之前能来碚一谈尤佳。否则示知行期,并祈到粤后常通音信为荷!

“华中”之稿,俟尊体康复后,再写不迟。只要兄不失我信(免得华中与弟麻烦),交出一部剧作,迟早不计也。a

犹记去年与弟约定合作《智识分子》剧本之事否b?弟仍愿履行前约,未悉兄尚有兴否?

康健

杨小姐问好您

弟清阁顿首

一九四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注释】

a.1941年春节前洪深贫病交加,赵清阁闻讯即向华中印书公司预支稿费为其解难,约洪深写一部剧本抵债。

b.1940年赵清阁与洪深在重庆商定合作《智识分子》剧本。

致洪钤

洪钤侄:

信收到,现在想已看到《文史》了,很高兴,今天适巧发表总理的信,其中致郭老函中提到你父,这就印证了我文所谈战时他们的关系,不是虚假,起到呼应我文的评价。这种巧合是难能可贵的,我不禁默默为你父庆幸。仅管信中只有一个“洪”字,它的含义却是宏厚的,即使没有我文的配合,也很好!

《人民日报》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启事征集总理信件,或捐献原件,或让他们复印,我建议你们响应一下,把总理那封信给他保存或复印,以为纪念总理诞辰,反正也已发表了。如何?请考虑。

《文史》今天到沪,如需要,即要快买。我又去买了!因为有人要。我也乐于送。我看你们也必要买两本,准备赠送关心爸爸的人。

本来我还担心有人会对我文的一系列评价——业绩、做人、政治、思想,加以非议,现在总理的信给了我支持!

妈妈还应继续服V.E,我也感觉有效。针只管打,没关系!叫她一定注意健康,争取长寿!

匆此不一,祝愿你的

“三十年”计划顺利实现!

姨a

一九八三年三月十二日夜

不要感谢我,我只是信守当年的诺言,为你爸爸做了点应做的事。而值得感谢的是《文史》编者,他们接受了这篇稿子,而且一字未改,说明他们的正直、公允!

又及

【注释】

a.洪深之女洪钤称赵清阁为姨,通信也习惯此称。她乃船舶检验局工程师,爱好文学。

【评析】

赵清阁在1941年洪深于重庆困顿时,主动相助,为其预支根本未见踪影的剧本稿酬,帮其度过难关。又致信劝其离开令其伤心的重庆,去广东换换环境。这种无私的帮助,无声地体现了赵清阁对洪深这位创作上的引路人的真切关注和鼎力回报。

更令人感动的是,40多年后,赵清阁仍然倾力于对洪深的公正评价,并在致洪深女儿洪钤的信中劝慰洪钤不要为自己的行为心存感激,认为自己只是“为你爸爸做了点应做的事”,这种恩及后代的情谊在今天友情趋于功利的背景下,读来令人感动,令人反思。

赵清阁小传

赵清阁(1914-1999),河南信阳人。著名女作家、编辑家、画家,她与齐白石、傅抱石、刘海粟、郭沫若、茅盾等都有过很深的友谊。与老舍交往甚多。蒋光慈夫人宋若瑜是第一个诱导她走向文艺道路的启蒙人。她在省立信阳女师附小念高小时便接触“五四”运动的新文艺,15岁便离开信阳至开封求学。

1931年第一次向报社投稿就得到发表。1933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为《女子月刊》的基本撰稿人。1934年春,她曾经给鲁迅先生寄诗文求教,得到鲁迅的关怀和亲切接见。在左翼作家洪深等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她转向写剧本,从事创作。1936年在《妇女文化》月刊发表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模特儿》。1938年,她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编《弹花》文艺月刊,写有五幕话剧《女杰》、三幕话剧《反攻胜利》、四幕悲剧《雨打梨花》和改写的五幕话剧《此恨绵绵》。此后写有《血债》、《汪精卫卖国求荣》、《生死恋》、《清风明月》、《关羽》、《花木兰》等。并与老舍合写了四幕话剧《桃李春风》。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担任《神州卫报》副刊主编,并在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任教。出版独幕剧集《桥》、短篇小说集《落叶》,创作中篇小说《江上烟》、《艺灵魂》与长篇小说《双宿双飞》、《月上柳梢》以及许多杂文散文。解放后,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上海戏剧家协会和电影工作者协会,担任上海文联委员,创作了《女儿春》、《自由天地》等剧本。打倒“四人帮”后,她创作了《粉墨青青》,在《人民日报》、《读书》、《战地》等报刊发表了许多诗歌和散文。

赵清阁与洪深

赵清阁是我国三四十年代享有盛名的剧作家,出身于河南信阳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33年到上海美专学习绘画,同时也在天一电影公司兼职,做宣传或做场记。在这家电影公司,她认识了一些左翼作家,其中给予她影响最大的就是剧作家洪深。

当时洪深已是很有名气的剧作家,他的《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桥》在剧坛上影响很大。赵清阁进入天一电影公司就在洪深手下工作,得到洪深的指导与帮助,对她投身于电影事业给予很大的鼓励。在工作中,洪深经常结合具体工作给她讲电影剧本的镜头感,蒙太奇的特征与运用,让她经常抽时间看导演拍戏,还鼓励她练习电影剧本的创作。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后,洪深、金山等著名戏剧家,在周恩来的指导下组成抗战演剧队。赵清阁参加了洪深领导的演剧二队,她为演剧队写些小戏、独幕剧,帮助学生剧团拍戏,还跟随演剧队到开封、武汉等地宣传抗战,慰问苏联志愿空军大队。他们的工作很艰苦,可是赵清阁却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

抗战胜利后,赵清阁的身体累垮了,经济上也陷入窘境。洪深闻讯登门拜访,鼓励她写电影剧本。当时洪深已和大同电影公司约定,给他们写一个剧本。洪深将构思的基本思路说给赵清阁听,经过研究与商讨,由赵清阁执笔创作了电影剧本《几番风雨》。这个剧本投拍后,赵清阁被电影厂聘为基本编剧,接着她相继创作了《蝶恋花》、《自由天地》、《女儿春》等电影剧本,使她成为我国三四十年代的著名女编剧,也是我国第一位女编剧。

赵清阁与老舍

老舍好客,朋友遍天下,他和赵清阁之间的亲密情谊,更是在他的人生里占据了特别重要的位置。

1938年2月赵清阁来到武汉。恰好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文协”成立前夕,由于老舍是当时的中间派,国共两党都能接受,所以推举他做了协会总负责,据林斤澜说,这时“周恩来便想法让24岁的女作家赵清阁做了老舍的秘书,由赵主编宣传抗战的文艺月刊《弹花》”。

战事日紧后,《弹花》不久便无法按期出版,赵清阁不愿放弃,其时她被教育部聘为中小学教科书特约编委,陈立夫任教育部部长,她通过努力,很快取得政府给予的办刊津贴,《弹花》又陆续出版10期。后因文章开罪官方,官资取消,刊物只好停办。1938年7月,武汉吃紧,赵清阁随老舍到了重庆。直到1942年10月,胡絜青携子女三个辗转抵渝。

赵清阁和老舍合写了剧本《虎啸》和《桃李春风》。赵清阁写戏剧先于老舍,所以在剧本创作技巧及操作方面曾影响过老舍。

老舍在回忆中也说:“《桃李春风》虽然得过奖,里面缺欠可实在不少。此剧系与赵清阁先生合写的,上演时的修正,都是由她执笔的。”

赵清阁作品精选

卖琴

古训:“君子安贫”,又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乐在其中矣”。然而,我虽“安贫”,却不“乐”;原因,是“贫”外加病,“贫”能“安”,而“病”不能“安”;二者交迫,“乐”从何来?于是,就只有夜以继日地在苦中熬煎着。

染疴半载,夏初起来,春已经悄悄地消逝了。心中不禁蒙上一层灰色,生命的锐气也好像跟着带走了,空虚与寂寥充塞着周遭。

医嘱:愈后至少还需休息一年,才能工作。休息期间应当绝对静养,少行动,少思想,多睡眠,多吃补品。这些,我都尽可能的做到了;除非早晚散步于草坪,种植种植花木菜蔬外,很少到任何地方去;每日总是呆坐着看闲书,或则偶尔和朋友聊聊天,但是要忌谈惹人操心的那些国家时事,与惹人生气的人间是非。渐渐地可以写点日记,通点信札了,不过都是寥寥的几行。至于饮食,原计划着一星期吃只鸡,可是只能打个对折,每月吃两只已经是百余元,这情形也还只维持了两个月,后来就干脆不吃了,有时买点猪肝代替,但也常常间断,因为每天吃的话,也须五六元。于是,在最近的一个月内便完全改成蔬食;当然有点吃不消了,又是酷热的天气,因此逐日消瘦下去;而且还常常为秋后执笔的故事设计,这么一来,就整个破坏了“静养”的规律,健康立刻陷入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