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047

第47章 抓住目标不放松

钉子一旦失去了方向,开始向阻力屈身,那么就失去了它们存在的价值。

——兰道(德国数学家)

北大一位教授在讲课的时候,与学生谈起了出国留学的话题。他讲了耶鲁大学教授克拉克先生求学的一段经历,鼓励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要矢志不移,要执著于自己的目标,全力以赴。

耶鲁大学教授克拉克从小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自己能像他心目中的英雄那样改变世界,服务于全人类。不过,要实现目标,他需要接受最好的教育,他知道只有在美国才能接受这样的教育。

无奈的是,他身无分文,没办法支付路费,而到美国足有1万公里的距离。而且,他根本不知道要上什么学校,也不知道会被什么学校招收。

但克拉克还是出发了,他必须踏上征途。他徒步从他的家乡尼亚萨兰的村庄向北穿过东非荒原到达开罗,在那儿他可以乘船到美国,开始他的大学教育。他一心只想着一定要踏上那片可以帮助他把握自己命运的土地,其他的一切他都置之度外。

在崎岖的非洲大地上,艰难跋涉了整整5天以后,克拉克仅仅走了40多公里。食物吃光了,水也快喝完了,而且他身无分文。要想继续完成后面几千公里的路程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克拉克清楚地知道回头就是放弃,就是重新回到贫穷和无知。

他对自己发誓:不到美国誓不罢休,除非自己死了。于是,他继续前行。有时他与陌生人同行,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孤独地步行。大多数夜晚都是过着大地为床、星空为被的生活,他依靠野果和其他可吃的植物维持生命。艰苦的旅途生活使他变得又瘦又弱。

由于疲惫不堪和心灰意懒,克拉克几欲放弃,他曾想:回家也许会比继续这似乎愚蠢的旅途和冒险更好一些。

然而他并未回家,而是翻开了他带的两本书,读着那熟悉的语句,他又恢复了对自己和目标的信心,继续前行。

要到美国去,克拉克必须有护照和签证,但要得到护照他必须向美国政府提供确切的出生日期证明,更糟糕的是,要拿到签证,他还需要证明他拥有支付自己往返美国的费用。

克拉克只好再次拿起纸笔给他童年时曾教过他的传教士写了封求助信,结果传教士们通过政府渠道帮他很快拿到了护照。然而,克拉克还是缺少领取签证所必须支付的机票钱。

克拉克并不灰心,而是继续向开罗前进,他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某种途径得到自己需要的这笔钱。

几个月过去了,关于他的传说已经在非洲大陆和华盛顿佛农山区广为流传。斯卡吉特峡谷学院的学生在当地市民的帮助下,寄给克拉克640美元,用以支付他来美国的费用。当克拉克得知这些人的慷慨帮助后,他疲惫地跪在地上,满怀喜悦和感激。

1960年12月,经过两年多的行程,克拉克终于来到了斯卡吉特峡谷学院。他骄傲地跨进了学院高耸的大门。

智慧感言

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把某种明确而特定的目标当做他们努力的方向。一个人一开始可能确定不了自己的方向,但在一番探索和体验之后,他最终必须确定一个自己发展的目标。如果确定的目标被证明是正确的,那就应当像故事中的克拉克那样,矢志不移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我们肯定也会像克拉克那样犹豫不决,但是有时候只要你去做了,你就会发现犹豫是没有用的,还是记住NIKE的广告词吧:Just do it(只管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