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042

第42章 校园雕塑背后的故事

困难和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磨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煅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

北大校园中有一尊塞万提斯的铜像,这是西班牙马德里市送给北大的礼物。通过这座铜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个骑着一匹跛马、手舞长矛、满腹雄心壮志的堂吉诃德。虽然屡屡遭遇失败,可是面对伤痛,他根本没有任何退缩的痕迹,在短暂的痛苦过之后,他依旧是那么兴高采烈,依旧充满自信地向自己的假想敌人冲击。

他是不合时宜的,他的理想在那个恪守传统的国家里一次次地碰壁,一次次地被那些庸俗的人嘲笑。可是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精神也最终会被后人理解。

堂吉诃德的这种精神正是塞万提斯意志品格的真实写照,这种对理想热忱的精神是这尊铜像给予中国人民最宝贵的财富。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伟大作家,他一生的经历就是西班牙人的冒险生涯。

24岁时,他加入了西班牙驻意大利军队,参加了著名的勒班多大海战,这次战斗中,带病坚守岗位的塞万提斯三处负伤,以致被截去了左手,此后即有“勒班多的独臂人”之称。经过4年出生入死的军旅生涯后,他带着基督教联军统帅胡安与西西里总督给西班牙国王的推荐信踏上返国的归途。

不幸的是,途中遭遇了土耳其海盗船,他被掳到阿尔及利亚。由于这两封推荐信的关系,土耳其人把他当成重要人物,准备勒索巨额赎金。做了奴隶的塞万提斯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却均以失败告终,但他的勇气与胆识却得到俘虏们的信任与爱戴,就连奴役他们的土耳其人也为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1580年,亲友们终于筹资把他赎回,这时他已经34岁了。

以英雄身份回国的塞万提斯,并没有得到菲利普国王的重视。他终日为生活奔忙,因为生活窘困,他一面在政府里当小职员,一面著书卖文。他曾做过军需官、税吏,接触过农村生活,也曾被派到美洲公干。因为不能缴上该收的税款,他不止一次被捕入狱。

然而,塞万提斯始终没有放弃文学梦想,他写过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数目的抒情诗、讽刺诗,但大多没有引起反响。他也曾应剧院邀请写过三四十个剧本,但上映后并未取得预想的成功。1585年,他出版了田园牧歌体小说《伽拉泰亚》(第一部),虽然作者自己很满意,但也未引起文坛的注意。塞万提斯依然没有打算放弃,在又一次的监狱生涯中,已经50余岁的他开始了《堂吉诃德》的写作。

1605年,《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立即风行全国,一年之内竟再版了6次。书中对时弊的讽刺与无情嘲笑深得人心,同时因为充满了人文主义思想而使他获得了极高的荣誉。

智慧感言

古之成大事者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著名的诗人摩根在一篇名为《当大自然征召某人》的诗中,表达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即逆境和挫折是大自然给生命最大的礼物和祝福。一个人在困难面前跌倒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你能否重新从挫折中站起来,不被困难所击倒。

这种“屡败屡战”的顽强,正是我们青少年朋友所缺少的。我们总是对困难低头,总想着逃避,比如逃掉不喜欢的课,认为自己很笨等,以为躲开它之后,它就不会再来找自己麻烦了,可是却不知道,困难是只老虎,你越躲它,它越来劲,你要迎面把它赶走,它也就不敢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