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043

第43章 硬着头皮也要上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倘使想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

——鲁迅(现代文学家、作家)

潘爱华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生物工程企业之一——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因为做事风格独特,被评为美国名人协会1997年全世界500位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之一。

作为中国第一个成功的生物企业,科兴的销售额和利润是惊人的,并且以同样惊人的速度在增长,然而,科兴的苦难经历吓退了不少要自己开发产品的生物企业。

潘爱华是北大生物系生化博士,他来到科兴的时间是1995年5月,当时是和陈章良教授一起来接管的,陈章良是总经理,他是常务副总。那时的科兴命在旦夕:负债4000多万,亏损1300万,银行账户被严密监控,职工开不出工资,生产线停止运转,产品处在Ⅲ期临床阶段,销售额基本为0,企业逾期数月不参加年检,工商局准备吊销营业执照。

潘爱华当时完全以一个学者的眼光看问题,不懂企业,不懂市场。不懂反而胆大,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些困难到底有多难,唯一的办法就是硬着头皮做。

科兴的抢救过程显示了潘爱华与众不同的经营管理思路:他是学医出身,他所做的事情,基本上是按照医生职业的思维定式,考虑起问题来就如医生面对着病人。他把企业看成一个得了急症、命在旦夕的病人。在这个时候,稳定生命体征应该是第一位的。举一个医学上的例子,在野外露营,一个人吃东西卡住了气管,造成痉挛,几分钟后就要脑死亡了,这时医生应该赶快把气管打开,不管用什么方式,就算用水果刀,然后再送医院抢救。

带着这种医生式的思维,潘爱华先诊断科兴,开出了以“效益为中心”代替“以生产为中心”的“药方”,又亲自深入车间和客户中,解决了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的诸多问题。仅两个月时间,科兴就扭亏为盈,在当时真是个奇迹。

这样硬着头皮做,加上措施得当,让科兴经历了起死回生的大转折。

智慧感言

“硬着头皮上”看似一个门外汉不知深浅的鲁莽,实则体现了潘爱华作为一名学者的执著与钻劲,同时也显示一个强者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气魄。

一个人的一生中如果没有硬着头皮啃一块难啃的骨头的勇气,他就不会在拼搏过程中收获坚忍,也无法品尝到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学校学习这个年龄段,能遇到的无非是学习上的拦路虎,生活中的一些小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困难,明智的选择就是“硬着头皮”去铲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