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032

第32章 “击鼓骂曹”痛斥不公

不朽的途径有很多,然而精神总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恶势力的不妥协。

——郭沫若(当代文学家)

在过去动荡的年代,北大人是有担当的,面对社会的黑暗,学者们宁愿舍弃前途、自由乃至生命,也要拍案而起,讨一个公道。

在北大教授中,刘文典以“狂傲”与辜鸿铭齐名。学生回忆当年在红楼进进出出的刘文典:“叔雅(刘氏字叔雅)先生,相貌清瘦,身躯飘飘,有弱不禁风相。头发胡须,经常留得很长,又不爱洗涤修整。真是首如飞蓬,面似黄蜡??但他的长衫特别长,扫地而行,像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妇女所穿的裙子一样,不准看到脚,走路不能踩到裙边,只得轻轻慢移莲步。他偶尔也穿皮鞋,既破且脏,从不擦油。”就是这样一位“弱不禁风”的先生,却敢跟蒋介石拍桌子。

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到安徽大学做校长,不久后,国民革命军北伐,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当时蒋介石大权在握,志得意满,但安徽大学却正闹学潮,于是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询问情况。刘文典在接待室一见蒋介石,就指手问:“你就是蒋介石吗?”当场把蒋介石吓了一跳,接着刘文典反客为主,数落蒋的不是,最后得出结论,学潮是社会动荡激起的,而社会动荡正是由军阀混战引发的,所以此责任应由蒋介石来负。蒋介石哭笑不得,把刘文典押入看管所收审,幸亏章太炎、吴稚晖说情才得以脱身,但被免安大校长之职,派往清华当教授去了。刘文典获释后,赴上海感谢章太炎、吴稚晖相救之恩,和章吴二人说起此事,章问:“听说你当面骂了他一顿,可是当真?”刘还气愤未平,比画着说:“我用的是京戏中‘击鼓骂曹’的姿势。”

其实,刘文典只对大人物傲慢,对学生和友人却十分礼貌谦虚,显示出他性情敦厚的一面。无论学生朋友,见面先自行停步,如日本人一样,做九十度鞠躬。他说话是安徽江北口音,声音很细,但学生仍爱听他的课,原因是他知识不仅渊博深厚,而且讲课妙趣横生。

智慧感言

如此快意地拍案而起,痛斥当局,也只有以狂傲著称的北大才容得下。刘教授的狂傲里更多的是知识分子对人格与信念的坚守。他以柔弱之身抵抗流俗,保持着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性和灵魂的纯洁,给我们留下一种敢于维护尊严的精神。

北大神韵于此可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