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033

第33章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一个学者争取学术的自由独立和尊严,同时也就是他自己人格的自由独立和尊严。

——贺麟(当代哲学家、翻译家)

在北大坚持己见的大有人在。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某课上,某教师和某学生对一学术问题意见相反,且互不相让,直到学期终了还没有争出结果来。

到了期末考试,不知是教授有意为难还是纯粹无意,反正考题正有这一问题,这位同学自然按自己的观点回答。教授阅卷,自然判其错误,于是他此科没有及格。按规定,不及格下学期开学要补考,补考成绩按9折计算,所以补考试卷上照例盖一长条章,上写:“注意,67分及格。”

补考之时,也许为了表示不让步吧,教授出题,仍是原样。那位同学也照原样答,无误。结果教授评分为60,打9折,仍不及格。再补考,双方仍是原题原答案,评分仍是60,但这次算及格了,问为什么,说是规定只说补考打9折,没有说补考的补考还要打9折,所以不打折扣了。这是典型的北大解决学术问题的方法。

在北大,学生与先生所具有的平等关系,是基于对知识的尊重,对真理的崇尚。

面对知识与真理,无所谓个人的体面和尊严,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师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不严,相反,正因如此,先生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要懂得知识的分量,懂得做人的原则,所求的应是真才实学,而不应是其他如虚幻的光环之类。

智慧感言

先生与学生各执己见争论不下,正是北大人“执拗”和“狂放”的典型写照,而最后的“典型方法”解决,即60分过关,也体现了一种出发点的统一,就是对真理的崇尚和对独立见解的尊重,在学术界中这一点是极为难得的。

最后的60分,先生虽没有改判,但也毕竟作出了让步,是否是对学生的坚持和“狂傲”有些许欣赏的成分,也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值得提起,就是北大有个性的师生很多,北大的性格多半是他们赋予的。在真理面前需要灵活,把知识学活,不仅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