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031

第31章 沈从文的第一课

真诚狂放

——活出真我风采是本色人生的必修课曾几何时,“狂放”二字成了北大的代名词。在人们的印象中,北大是一个言论自由、崇尚个性的地方,北大人的“狂”也远近闻名。在动荡的年代他们拍案而起,敢“击鼓骂曹”;在和平时期,他们率性而行,狂放不羁。“狂”字成了北大人人格最独特的存在。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

作家沈从文可谓是一个没有学历而有学问的学者。他一边在北大做旁听生,一边阅读大量书籍,并与诸多大师结识。他带着一身泥土气,闯入上海后,时间不长,便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散文而震惊文坛。

1928年,在文学上已颇有成就的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当时26岁,而且只有小学文化。

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除原班生外,慕名而来听课的人很多。面对台下满堂坐着的渴盼知识的莘莘学子,这位大作家竟整整呆了10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开始讲课了,原先准备好的要讲一个课时的内容,被他三下五除二,10分钟就讲完了,离下课时间还早呢!但他没有天南地北地瞎扯来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这老实的、可爱的坦言“害怕”,引起全班一阵善意的笑声??胡适知道后,对沈从文在第一次上课的失败中能坦言“害怕”,认为是“成功”的,值得赞赏!

此后,沈从文曾先后在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和北大任教。正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所以他不墨守成规,而代之以别开生面的言传身教的文学教育。而他那“成功”

的第一课,则在学生之中不断流传,成为他率直人生的真实写照。

智慧感言

前面我们说熊十力“敢违世俗表天真”,这一节又碰到了率直的沈从文,北大从来不缺这样富有人性的学者。正是他们的存在使得北大引领了几个世纪的风潮。一句“我害怕了”,袒露了一代文学巨匠初次登台的真实感受。面对失败,不敷衍,不做作,不逃避。这样的人,当然会得到谅解,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堂课貌似失败,却因为沈老的为人而更显其成功。

国人酷爱面子,面子问题是个大问题。但是细想一下,这个问题算什么大问题。有句话讲:没有人会拒绝真诚。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人际交往的精髓。

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沈从文去世后,张充和撰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十六个字就是沈从文一生的写照。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妨学学沈从文,做一个率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