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102

第102章 虚心向学,不耻下问

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邓拓(当代历史学家、诗人)

钱玄同是中国著名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五四”时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曾倡议并参加拟制国语汉字拼音方案,著有《文字学音篇》以及《重论以仿古文学问题》等论文。就是这样一位大教授,却不耻下问,虚心向学生求教,充分体现了一位著名学者严谨的治学风范。

钱玄同在北大讲授的是音韵学。他口才流利,思维敏捷,讲课时滔滔不绝,风趣诙谐,深受学生们欢迎,但是,在一堂讲授广东音韵的课后,他竟收到了一位广东籍学生李锡予的信,对他的讲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钱玄同认真地阅读了李锡予的来信,认为李锡予讲得有道理。下次上课时,钱先生当众宣读了李锡予的来信,他不仅表扬了李锡予,还坦率地承认,自己不是广东人,对广东音韵确实不甚了解,同时,他还希望同学们都能独立思考,对他讲课中的不当之处,多多提出批评与纠正。

钱玄同不耻下问,虚心向学生求教,他这种谦虚、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深深赢得了广大师生们的尊敬。

智慧感言

钱玄同是北大的又一位“狂生”,然而在学问面前,却没有先生的架子,不管拥有多么辉煌的成就,在讲学出现纰漏时他依然低头认错,虚心求教。这就是北大的治学作风。在教室里,学问就是学问,没有人的虚荣与地位等级,只有求真、严谨的治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