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会应酬比会投资还管用”,这是一个拥有成功人生的朋友在我对应酬感到厌烦的时候对我说的一句话。他说:成功经营人生,离不开应酬,我们应该把应酬视为一种途径,一种手段,带着拓宽关系网的任务去赴宴,这样你会因关系网给办事带来的方便而高兴,而不至于视应酬为畏途。
明人魏禧在《目录里言》里说:人以涉世为涉世,放委曲周旋,辄生厌苦。不知涉世即是自己做学问处。如涉世要周详,学问中原因不可疏略;要谨慎,学问中原不可放肆;要谦和,学问中原不可疏傲。若能体认涉世便是学问,则自不见世情可厌恶处世,即日在委曲周旋中,亦不觉烦劳矣。魏禧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通常人们都把涉世(当然包括应酬)看做是单纯的形式上的事,因此在周旋应付时,难免厌烦。其实,涉世应酬也是自己可以修养品德做学问的机会。比如考虑问题全面、做事谨慎、待人谦和这些修养学问,在应酬时都会体察到。如果能懂得这一点,即便是天天都在这种应酬中,也不会觉得厌倦了。
那么什么是应酬呢?先看一则小故事:电话响了,妈妈接听之后,告诉只有5岁的儿子,爸爸今天晚上有应酬,不能回家吃饭。儿子好奇地问:“妈妈,什么是应酬?”妈妈说:“本来不愿意去却因某些原因或者某些关系而不能不去,这种聚会便是应酬。”从此,儿子上学以前总会说一句:“我应酬去了。”
的确是这样,就和有些孩子不愿意上学一样,我们对许多应酬也是不胜其烦。但又不得不去,去了,兴致索然,话不投机,吃得也不舒服,应酬成了活受罪。回来后我们发誓再也不去参加这类应酬了,但这时偏偏电话又响了,是老板打来的:“明天晚上要和一位客户吃吃饭,你来作陪,别忘了在太太处请好假哟……”电话挂了。你又有什么办法?
现在需要应酬的太多了,朋友过生日、同事升迁之喜、上司升官、某人发了一笔小财(拿了稿费或得了奖金或中了彩票)、老同学聚会,以及没有什么理由,纯粹就是“随便聚聚”、“聊聊”。别人请你,你也不好意思不回请。又有那么一些人,特别热衷于此类活动,隔三差五就要向你发出邀请:“怎么样,去撮一顿?”你拒绝,显然不赏他脸;答应下来,心里又不情愿。你的心情就这样被应酬搅得乱糟糟……
我们厌烦应酬,可能是觉得它只是无端地浪费我们的时间,像鲁迅所说,这“无异于图财害命”;也可能是它繁文缛节太多,应酬一次就大累一次;还有就是太破费了,令我们心疼……因此一听到“应酬”,就条件反射产生烦恼。许多人,特别是专心于自己事业的学者、科学家、作家常常逃避应酬。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回正在赶写一部小说,可是许多客人来找他,一聊就没完没了,而且还邀他参加宴会、舞会。雨果对此很苦恼,可又不好意思拒绝。于是他想了一个谢客法,他把自己的半边头发和胡子剪去,为闭门写作找到了充分理由。以后有人一邀请他去参加舞会什么的,见到他这般模样,啼笑皆非,只得扫兴而去。等到雨果的头发、胡子长起来了,他的大作也成功了。
像雨果这样拒绝应酬,当然是可以的。如果你确实有自己重要的事情要做,或者你生来就是个喜欢清静厌烦应酬的人,你当然可以对应酬说“不”。你也无需为此而心怀歉疚。时间长了,周围的人了解你,一般就不会轻易来打扰你了。但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也无需像避瘟疫一样躲避应酬。毕竟你要应酬的是你的亲朋、同事、上司、业务关系人,你总回避应酬,对你的生活和事业不见得有利。亲情、友情是珍贵的,你愿意做一个六亲不认的孤家寡人吗?有专家指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才干只占10%,而90%是靠处理好人际关系。应酬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善于应酬可以使你营造一个良好的关系网络,有助于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