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哈佛商学院的两位助理教授史汀博格与诺顿向即将毕业的学生出了最后一道习题。在课堂里,两位老师先要学生重新阅读过去以来所有学过的营销理论与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再以“自己”为商品,把自己卖出去。
如何成功让自己成为职场上的抢手货?史汀博格与诺顿提示两项重点:
第一,如何将你的特长,转换为“顾客”的福利,说明为什么对方要选择你。
第二,如何将“顾客”的福利,转换为你的特长,了解顾客正在寻找什么产品,接着问,我可以为他们做什么?
华尔街美语总经理林芳宜,一毕业就担任空姐,六年后她从座舱长的职位离职,尽管没有其他工作经验,她仍寄了履历给一家文教公司,毫不畏惧地要应征行政经理职务。
面试当天,从一踏进公司大门开始,她就留意到:柜台空无一人、桌子零乱、货品散放,前前后后,她总共记下二十五项缺失。
林芳宜很大胆要求比同业高出两成的薪水,面试主管很好奇:你没做过相关工作,但“口气”倒不小!面试主管也直截了当,劈头就问:“为什么我们要聘用你?”林芳宜好整以暇,一一细数这一路走进来的二十五项缺失,并对面试主管说:“你给我三个月,我拟出解决方案。若做不到,我就离职。”面试主管非常讶异,当场同意聘用她。林芳宜进入公司后,只花一个月,就将二十五项缺失,全部改善。
为什么林芳宜能成功?哈佛商学院教授要求的两个营销自己的重点,她都做到了。她细心观察到公司的缺失,并且用具体的事实,点出了“顾客”心中的焦虑,来凸显她就是顾客需要的产品;而且她还用明确的承诺,告诉顾客,你们需要我的原因,是因为只要三个月,我就能做好这些事,三个月做不到,我辞职!
但究竟要如何做,才能让顾客知道,自己就是他们需要的产品,选你,就对了?
史汀博格与诺顿,提出三项评量重点:第一,我如何表现我的优势,如何将这些优势,运用独特的方式呈现;第二,如何向对方证明我有这些能力;第三,我的弱点是什么,要如何管理这些弱点。
想表现自己的优势,进而向对方证明自己确实有此能力,第一步,先从好的沟通做起。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指出,没有人知道你想要什么,除非你自己说,这常是营销自己最困难的地方。试着想象,你只有很短时间能够营销你自己,你必须很清楚自己的强项,说明自己为何是对方需要的人,不用谦虚,但要诚实。透过良好的沟通,达成向老板自我营销的目的,并不是靠伶牙俐齿,而是必须把握二个重点,一是时机,二是对的方式。
除了言语的沟通,有时,不必说话也能营销自己。柏克莱大学心理学教授艾伯特·马伯蓝比研究出“73855”定律,他指出,旁人对你的观感,只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38%在于说话时的口气、手势等肢体语言;却有55%来自于你的外表给人的感受。
别人对你的观感,除了来自你所说,更有一大部分来自于非语言的潜沟通内容。凯瑟琳·卡普塔在《我,就是品牌》书中强调,不只在商品的推广,个人的外在形象经营,从穿着、发型、笑容,都提供你在人们心中的建构元素,人可以将外在形象与传达的讯息合而为一。
一位科学园区人资副总承认,面试新员工时,不会录取不化妆的女人,他认为一个不化妆的女人,较不知如何去照顾自己,进而也认为她在职场上无法照顾好工作、主管、或同事。Perfect Image形象管理学院总监陈丽卿则强调,上班族穿着不要有“太”,例如太时髦,会让人解读成你放太多精力在衣着上;太暴露,则让人感到不礼貌;太旧的衣饰,给人古板印象。
在当前这个可视化的时代,巧妙利用视觉效果,深化自我营销的成果,也是一个好策略,更能达到哈佛教授所说的,“用独特方式,让自己的优势呈现。”
正面营销自己的专长很重要,但有时候,也要懂得从自己的弱点下手,正如哈佛教授所强调的第三点:我的弱点是什么,如何管理。
“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营销自己,可以学得一技之长,得到机会。”吴淡如说。
在自我营销前,也有两项大忌必须留意。首先是必须拥有“真材实料”,因为“坏产品经过营销,会加速死亡”。奥美广告副董事长叶明桂特别强调。
其次,营销自己切忌用比较方式,利用批评旁人来凸显自己,即便你所言属实,也让人感觉你踩着别人头顶往上爬,反而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群英企管顾问公司董事长吴政宏认为,聪明的做法是当你受到老板赞赏时,除了谦虚接受,更可将一部分的功劳分享给主管与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