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人生三境
17735600000078

第78章 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古往今来,人们的追求其实都大致相同,无非是事业上的成功,或者生活上的幸福。而与之伴随的,我们也免不了要遭遇士子落第、怀才不遇、职场失意等的不如意。如果想平安的度过自己的一生,甚至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功,心态就非常重要。无论得与失,成功与失败,有一种心态是我们的最佳选择,那就是坦然。

高尔基曾经说过:“苦难才是真正的大学。”人生在世总有那么多的无奈,总有那么多值得我们感叹的事。面对这些苦难,我们不能任其摆布,甚至随意消沉下去。有时候我们需要“扼住命运的喉咙”,这才是真正强者的呐喊,才是成功者的座右铭。

英国著名史学家卡莱尔,曾经遭遇了一次沉痛的打击。他呕心沥血几十年,终于完成了一部旷世大作《法国革命史》。但是就在他欢欣鼓舞的时候,他的女仆却由于疏忽将手稿一举烧尽!

得知此事后,卡莱尔非常失望,几十年的心血被付之一炬,他的生命仿佛走到了尽头。然而他并没有一蹶不振,更没有终日沉浸在慨叹惋惜中。卡莱尔最终选择了坦然的去面对。

过了几天,卡莱尔打起了精神,重新开始写作。由于有第一次写作的积累,他很快就将这部著作又写了一遍,而且,结果比第一次还要好。所以,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革命史》是卡莱尔重写过的。

时至今日,当我们拜读他伟大的著作时,不仅会赞美他的非凡成就,还会以一种朝圣者的心情来敬畏他的胸襟,他的毅力,他的坦然。

人生总有许多失意和落魄,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灾难,潇洒的面对它,直视它,会使一个人在生命最根本的意义上变得更加厚重,更加充实。而妥协、投降则只能带来消沉、平庸和碌碌终生。

坦然面对人生,就是对自己的珍重以及对生活的感恩,淡定的态度,就可使人有足够的信心度过坎坷和劫难。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坦然面对挫折的例子。

人称“陶朱公”的范蠡,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足智多谋。他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总结起来一共有三聚三散。面对这些得到与失去,他无一不是以坦然面对。

春秋时期,他帮助越王打败了吴王,成就了霸业。胜利后,越王封范蠡为上将军。可范蠡知道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为了避免越王兔死狗烹,只得放弃自己创下的丰功伟业。于是就辞书一封,乘一叶扁舟趁着夜色狼狈而逃。这是“一聚一散”。

范蠡辞去上将军来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耕于海畔,他以他过人的商业头脑,没有几年就积产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范蠡感叹道:“家里有了千金,做官做到宰相,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极限了,如果总是名声在外,不祥啊。”于是就归还宰相印,将家财分给乡邻,再次隐去,这就是“二聚二散”。

范蠡又来到了陶地。他看到此地为贸易的要道,可以据此致富。于是,他自称陶朱公,留在此地,继续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没用多长时间,就累积万万,后来,范蠡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在楚国。

范蠡为了搭救自己的儿子,就派三儿子前去探视,并带上一牛车的黄金。可是长子坚持要替少子去,并以自杀相威胁。没办法,范蠡只好同意。到了楚国以后,由于长子办事不力,使范蠡的次子死在了狱中。当范蠡一家得知死讯后,无不悲痛万分,唯有范蠡独笑说:“我早就知道次子会被杀,不是长子不爱弟弟,是有所不能忍也!他从小与我在一起,知道生存的艰辛,所以不忍舍弃钱财。而少子生在家道富裕之时,不知财富来之不易,很易弃财。我先前决定派少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而长子不能。次子死在了楚国也是情理中的事,无足悲哀。”这就是“三聚三散”。

陶朱公范蠡不仅能治国安邦,还善于商业经营。他的眼界和境界自然是非同一般了。面对高官厚禄或是富甲一方,他能坦然取之,又坦然舍之。在亲人生死离别的时候,他仍然能够坦然接受。这种对待得失的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面对收获,我们不要过于得意,要想到没有时的痛苦;面对失去,我们也不要过于落寞,要想到这是逆境中的磨练;面对机会,我们要尽量去争取,而得到与否,就顺其自然。总之,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境遇,保持坦然就好。

不要把“失去”当成人生无限大的沮丧,也不要把“失去”当成人生中的大挫折和大失败。在适当的时候要懂得放手,世界永远无尽头,人生自然要永远往前看,“失去”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