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驭海史话
17732500000031

第31章 海洋文明的未来走向

既然海洋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海洋对人类文明的未来,也必然发挥它已经具有和必然具有的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将越来越寄希望于海洋。换句话说,未来文明的出路在于海洋。”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把握。

第一,当代社会,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人类面对的三大突出难题。只有“重返海洋”,才是打开这三把大锁的钥匙。

什么是“重返海洋”

所谓“重返海洋”,就是说,尽管人类的生命从海洋中来,尽管自有人类以来,发展到今天,从总体上说并没有脱离海洋,但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那里,是被不同程度地忽视过、淡化过的。“人类社会到了今天,在陆地上的发展已经受到很大的制约。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寄希望于占地球面积71%而且基本未被开发的最后疆土——海洋。”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世界人口每年净增可达7700万,即三四个澳大利亚的人口,或近一个德国的人口。世界人口如此增长下去,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都令关心世界未来的人们感到头疼。其中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更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惊恐。难怪有些西方人看到中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后惊呼:中国这么多人,照此发展海洋——人类未来文明之路下去,多少年以后谁来养活中国人?

当然,中国人用不着别人来养活,但这不仅需要自尊心、决心和勇气,还需要扎扎实实的努力。

一方面,我们限制人口膨胀速度的政策和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另一方面,我们这么多人吃什么、穿什么和用什么也即资源、能源开发利用问题一定要解决好。

既要解决好目前所需,又要为将来的发展制定好可持续发展战略,留下可供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余地。

土地、山林、矿藏、湖泊、河流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余地已经让人不寒而栗:土地的沙化和占用所导致的减少,山林的过度砍伐和消失,矿藏的过度开采尤其是浪费性粗开采,河流湖泊的严重污染所造成的对水产品的捕捞和养殖、粮蔬灌溉、人畜饮水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灾难性影响,已经到了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再不“重返海洋”,更待何时?出路何在?

第二,国际社会对海洋已经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切关注,以至于将21世纪看做“海洋世纪”。

国际社会对海洋的关注,首先表现为世界性海洋权益观念的强化。

比如各涉海国对领海权及毗连区法景色迷人的湖泊权、专属经济区管辖权、大陆架主权、海事法权的主张和要求,已经形成了被人戏称的“蓝色圈地运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国际上大多相关国家业已承认和遵守的国际海洋基本大法,对大多数相关海洋国家来说,都大大强化了其在海洋上的权益,因而也就引发了国际上一系列新的海洋边界争端。日本和韩国的“独岛”(“竹岛”)之争,土耳其与希腊在爱琴海东部一系列岛屿归属问题上的对峙,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南中国海区域的海界分歧,都属此例。

日本抢占我国的钓鱼岛有什么目的

对本属于我国台湾岛东北部的小小的无人居住的钓鱼岛,日本何以不惜代价在岛上修建直升机场、进行巡逻监测、建筑灯塔、竖立太阳旗标牌,以图占为己有,显然日本看上的不仅仅是海中的那么几块石头和上面生长的数量不多的植物,而是一旦占为己有,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它就可获得周围数千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就可获得其“管辖海域”的海洋资源开发权和占有权。

国际社会对海洋的关注,同时表现在由于海洋经济贸易在世界经济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世界各相关国家,不仅包括沿海国家,而且也包括不少非沿海国家,都不得不重视争夺海洋经济贸易的优先权和控制权,以图在“海洋世纪”中不被甩在时代的后面。就连蒙古这样的非沿海国家,也在力求建立自己的出海通道,这很能说明问题。

国际社会对海洋的关注,还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海洋的军事防卫(同时也包括进攻)、资源勘探和环境监测等,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有关超级大国的海上军事竞赛,海上、海底、空间海洋勘探技术的开发,各相关国家在海洋科技诸领域的既联手又争斗的竞争发展,目的只有一个:为自己争得更多的海洋利益。

在我国,“海洋世纪”的理念也越来越广泛地得到认可,国家“海洋863计划”、《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等的制定与实施,“蓝色国土”、“海上山东”、“海上辽宁”、“海上苏东”、“海上浙江”、“海上福建”、“海上广东”、“海南海洋大省”以至“海上中国”等口号的相继提出并逐步得以勾画和建设,都说明在国际社会时代大潮中,我国海洋科学界、海洋管理部门、海洋经济界和各级政府决策部门,不甘落伍,决意奋起直追,重振我国海洋大国雄风,迎接海洋新世纪到来的雄心壮志和求实精神。

第三,海洋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人类未来文明的发展走向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海洋高新技术,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主要有这样一些领域:①水下探测技术,如水声技术、水下遥感遥控技术、水下通讯技术等;②

把人送入海中并提供生活工作条件的设施,如潜水器、水下运载器和水下居住舱等;③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如海水淡化技术、化学资源开发技术、海洋能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开发技术、海底和深海矿物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等;④海洋空间开发与利用,包括把海上、海中和海底的空间用做交通、生产、贮藏、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等,比如人工岛和海上城市的设计和兴造,海上工厂、海上机场的建设,海底隧道的开通等等。所有这些方面,很多已经成为现实,未来必然会开发应用得更多更广,必然会极大地影响甚至改变未来人类的生活与文明的样式,包括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质量。

第四,与上述诸方面相辅相成的是,未来的海洋经济必然会进一步发展,蓝色浪潮必然会不断涌现,海洋对人类的贡献必然会不断加大。

这将主要体现在,随着世界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海洋经济必然出现一些新的高科技产业部门和种类;同时,传统的海洋经济部门和领域,比如海洋渔业(包括捕捞和养殖)、海洋交通运输(包括海上航运和港口码头服务系统)等,都会有越来越大的发展。一些远洋渔场的开辟,近海的大规模立体的高值养殖,越来越多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建立等,都是明显的现实例子。另外,海洋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因人类对其审美的、娱乐的需求和消费能力蓝色国土——海洋越来越大,也将越来越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第五,人与自然的和谐亲善意识、人类的海洋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必然会使人类在未来的海洋事业中真正走上以人为本、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