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历史故事与趣味
17728200000101

第101章 巴尔米拉遗址

巴尔米拉遗址是叙利亚墙内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古城,曾是波斯湾到地中海途中的重要城市。

女王的传奇

公元1世纪时,巴尔米拉王国已是一个享有自治权的城邦,具有国家的职能、位于东西方商贸通道上,中国的丝绸和阿拉伯的香料由此运往西方,而西方的玻璃器皿也由此运往东方。巴尔米拉对过境商队均按章收税。随着税收的增加,城邦日渐富裕,有了余力来建设城市,加上巴尔米拉有充足的水源,故成为商贾云集的地方。公元2至3世纪,这个沙漠里的都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富裕起来的城邦遭到了强大的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觊觎。公元267年,巴尔米拉国王遭到暗杀,他的遗孀扎努比亚代幼子摄政,自封为“东方女王”。她是一个能运筹帷幄的杰出人物。在她的统治下,国家的疆域不断向外扩展,使整个埃及和小亚细亚大部分的地方都归入了王国版图。巴尔米拉的强大立即引起罗马帝国的警惕,罗马人的铁骑迈向了巴尔米拉,巴尔米拉城池被罗马士兵攻破,女王被俘。据说她戴着黄金制成的脚镣手铐在罗马大街上游行示众,后来死于狱中。罗马人洗城抢掠之后,一把火烧掉了这座名城。巴尔米拉昙花一现的光荣历史就此告终。而今,叙利亚货币上女王的头像则是后世对她表达景仰的一种方式。

伟大的废墟

1957年,在叙利亚沙漠地带的石油管道工程附近,施工人员偶然发现了一处地下墓穴。辉煌的巴尔米拉历史便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敞开了它深邃的大门。由于巴尔米拉地处几种文化的交汇处,其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艺术和建筑既有古希腊、古罗马恢弘大气的风格,又有本地传统和波斯文化的神秘与华丽。巴尔米拉废墟至今还保存有中央大街、石刻凯旋门、贝勒神庙、太阳城大殿、王宫和雕像等遗迹。这些美丽的文明残骸散布在荒凉的沙漠中,矗立在道路两旁的750根石柱骄傲地高昂着头,向今天的人们展示着昔日的风光。

贝勒神庙

古城南部耸立着雄伟的贝勒神庙,神庙建于公元32年,其三座殿堂呈U形分布,围成一座广场。神庙正面有扶墙柱,长方形窗户上方有三角形装饰,15米高的圆柱环绕在神殿四周。主殿是整个贝勒神庙的制高点,用来举行神圣的祭祝活动以及庆典,在主殿前面设有祭祀神坛以及施洗盆。主殿四周有柱廊环绕,铜制的柱头已经不知去向,只有石头的柱身依然挺立。连接着神殿和柱廊的石灰柱梁上装饰有大量浮雕,这些浮雕刻画了神以及众多门徒的形象。其中最杰出的一幅浮雕反映的是一匹骆驼驮着贝勒神像在身着民族服装的人群前经过,一群妇女在其后低头跟随的场景。主殿内有两个相对的小祈祷室,每一个都带有华丽精美的装饰:左边的一个饰有黄道十二宫的图案,右边的则有明显的几何图案。这两个小祈祷室充分体现了巴尔米拉建筑中典型的阿拉伯和叙利亚风格。据有关专家对建筑及其装饰的研究分析表明,巴尔米拉文明比罗马文明出现得更早,在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影响之前,巴尔米拉的建筑与装饰就已经被入侵者模仿和实践了。巴尔米拉人信奉多神教,祭祀天神、太阳神、月亮神、星神、战神等等,而贝勒神为众神之首,故而贝勒神庙具有崇高的权威地位。神庙里的祭司不仅负责祭祀活动,还参与城邦的政治社会事务,对国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城探寻

在城中曲道回廊处有宫殿残墙,一条斑驳的古道通向大殿深处,这就是著名的巴尔米拉大街。大街建于公元2世纪哈德民皇帝统治时期,全长1600米,皆为石方铺面。与石道并行的是横贯城市的天廊水道。这种天廊水道建筑奇丽,气势宏大。一根根间隔10米的浮雕石柱高10米,直径达1米。据传,其中的一些石料采自埃及阿斯旺。石柱横托起沉重的青石水槽,槽下柱顶处嵌着华灯油座。石槽横悬在10米高空,相连成一条巨龙,仰卧在蓝天白云里,十分壮观。长长的廊柱,高大的门和门廊式街道是巴尔米拉城的特色,也是最让人神往的地方。

地下墓室

这座古城有一个庞大的地下墓室,这个地下墓室非常大,能容纳200多人,需经过分成几段的阶梯方能进入。这座地下墓室里面曾摆设着死者半身塑像,现在已被搬离了墓室,陈列在世界几大著名博物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