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17569700000019

第19章 正确对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爱(2)

吸引异性的首要条件是健康、力和美,也就是说恋爱的本钱是青春,这是因为意志想努力表现出一切个性特点的人类特质的缘故。所谓恋爱三昧,实无出这几个范畴。其次,当恋情进入下一个阶段后,即出现若干特别的要求,有了这些要求,同时双方均预估能满足各自的恋情时,感情就会逐渐上升。但只有两个个体都觉得非常适合的时候,才能产生最高度的激情,这时,父亲的意志(性格)和母亲的智慧合二为一,新个体告成。这表现于全种族的一般性生存意志,此一个体能够适应意志本来的强大力量,因而感到一种新的憧憬,这种憧憬的动机超越个人的智慧范围,它就是真正伟大的激情之魂。

人在恋爱的时候,往往呈现滑稽的或悲剧的现象,那是因为当事者已被种族之灵所占领、所支配,已不复是他原来的面目了,所以他的行动和原本的个性完全不相一致。恋爱达到更深一层的阶段后,他的思想不但非常诗化和带着崇高的色彩,而且也具有超绝的、超自然的倾向,所以,整个人看起来完全脱离了人类本来的、形而下的目的。何以如此?那是因为恋爱中人受种族之灵的鼓舞,了解它所担负的使命远较个体事件重大,且受种族的特别依托,指定他成为“父亲”,他的爱人成为“母亲”,具备他们两者的素质,才可能构成将来无限延续的子孙的基础。而且,此时尽管客观化的生存意志明显地要求他们制造子孙,但这种恋爱,并未草率应诺。怀着这种超绝感情的恋人,他们的心灵已超越凡俗之物,飞扬于比自己更高的空中,所以,在原本的肉体欲望中,也罩上庄严的色彩。为此,即使一个一生生活最平淡的人,他的恋爱也是很富诗意的插曲。这种情形下的恋爱故事,多半呈喜剧。种族中的客观化意志所担任的使命乃是为堕入情网中的男人的意识蒙上“预想”的面具,若和她结合,必可获得无限幸福的预感。当恋情达到最高度时,这种幻想迸发出灿烂的光辉,如果不能与爱侣结合,即顿感人生空虚乏味,连生命也丧失所有魅力了。此时他对人生的嫌恶已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有时甚至自寻了断以求解脱。这类人的意志,不是被卷入种族意志的旋涡中,就是种族意志的力量太强,以致压倒了个人意志。所以,他们如果不能以前者的资格活动(不能发挥种族意志),也会拒绝在后者的情形下苟活。但这时候的个体,以之作为种族意志的无限憧憬的容器,实在太脆弱了。“自然”为了挽救此人的性命,便使他疯狂。如果疯狂的面纱仍无法压住那绝望状态的意识,那只有以自杀或殉情收场了。

话说回来,并非恋爱的热情不能得到满足,才招致悲剧的结局。”圆满”的恋爱收场,不幸的恐怕比幸福的还多。这是因为激情所要求的,与当事者的周围环境不但不能一致,而且还破坏了他的生活计划,以致往往严重地损伤他个人的利益。恋爱不但会与外界环境相冲突,连和恋爱者自身的个性也常相矛盾,因为撇开性的关系,来观察你的恋爱对象,也许那还是你本来所憎厌、轻蔑或嫌恶的异性。但由于种族意志远较个体意志强烈,使恋爱中人对于自己原来所讨厌的种种特征,都闭着眼毫不理会,或者给予错误的解释,只企求与对方永远结合。恋爱的幻想就是如此地使人盲目,但种族的意志在达成任务之后,这种迷妄立刻消失,而遗下了可厌的包袱(妻子)。我们往往可发现一个非常理智又优秀的男人,却和唠叨的女人或悍妇结为夫妻。我们常感觉奇怪,为什么这些男人竟会做这样的选择?看了上述的说明,足可给大家满意的答复了。因此,古人常说:“爱神是盲目的。”不但如此,陷入情网的男人,虽明知意中人的气质或性格,有使他难以忍受的缺点,甚至会给他带来痛苦与不幸,却仍不肯稍改初衷,而一意孤行。

你是否有罪?

我不想去探寻,也毫无所觉。

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

我只知道,我爱你。

——《欲望与幸福》

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爱神是盲目的,爱情是需要经营的,不在爱情里下一番功夫,爱神也会将其遗弃。在一些夫妇的眼里,所谓夫妻的恩爱、婚姻的美满不过是一种“缘分”“天意”“命中注定”。于是,近年来人们已很少听到那种轰轰烈烈、死去活来、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了,倒是三天谈五个,半年内离两次婚的事成了常态。“爱你到永远”“想你一辈子”的诸言常常成了空头支票。

然而,恩爱的夫妻毕竟还是存在的,美满的婚姻毕竟还是有的,而且不是仅靠“缘分”的支撑,也不是仅靠金钱维持着的,而是靠婚后不断发展的爱情实现的。这就是爱情之爱,爱情需要经营。

朋友之间,有的像船帆,一起航行,一起遇险,一起到达心中的彼岸;有的却是玫瑰花,看似美丽,但全身都是刺,一不小心,刺痛了,花谢了。有些友情,则像秋天的叶子,总会落下,或许等待春天的另一番景象。真正的友情常在顺境中结成,在逆境中接受考验,在岁月之河中流淌伸延。温暖的阳光,能折射出友谊的柔和,淡淡悠然。该留下的友谊,一定努力珍惜。如果友谊还在,请珍惜。花开花落,东起西落,是不变的规则,朋友,就是一起守护彼此心中的友谊花朵。

真正的友谊需要与朋友感同身受

真正的友谊,对朋友间的痛苦有一个强大的、纯粹客观的、完全出于无私的同情。这意味着,我们真正的朋友与我们感同身受。但人的自我本质,但这种方法不兼容,所以,真正的友谊就像这些巨大的蛇,要么只是一个传说,只存在在另一个别的地方。当然许多人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各种隐藏的私心以上。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让人们美化和尊重。这个世界充满缺陷,有些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被称为“友谊”,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他们的确是远远优于那些熟人。后者是什么样的东西呢?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的朋友在我们背后说我们不再需要它们说话。

测定一个人是不是我们的真正的朋友,除了需要的朋友一些帮助,并做出一定的牺牲外,最佳时机是我们告诉他,我们恰逢处在一种特殊的不幸当中。在这一刹那,他的脸上显示一个真诚的、不含杂质的悲哀,或者是一种平静,或者他将揭示一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证实拉罗什福科着名的那句“从我们最好的朋友所遭遇的不幸,我们总能找到某样并不会使我们不悦的东西”。在类似这种时候,一般我们称之为朋友的人,甚至掩饰不住脸上一丝满意的笑容。没有什么比告诉别人我们刚刚遭受了一桩巨大的不幸,或者向别人毫无保留地透露出自己的某些个人的弱点,更能确切地使别人得到好的心情了。这是反映人性的典型例子。

朋友间分隔太远和长时间互不见面,都会有损朋友之间的友情,尽管我们并不那么乐意承认这一点。如果久不相见,甚至我们最亲爱的朋友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变成抽象的概念。我们对他们的关切也由此变得越来越理性,甚至这种关系只是一种惯性的作用。但对那些我们朝夕相见的人,哪怕那只是我们宠爱的动物,我们都能够保持强烈和深切的兴趣。人的本性就是如此地受制于感官。所以,歌德的话在这里是适用的:“现在此刻是一个威力无比的女神。”“hausfreunde”一词表达得相当准确,因为这种朋友是居屋、家庭的朋友更甚于居屋主人的朋友,因此,他们更像是猫,而不是犬的一类。

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敌人的抨击、指责作为苦口良药,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

患难之交真的那么稀有吗?恰恰相反,我们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开始患难了,就向我们借钱了。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感同身受,顾名思义就是“感受就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朋友不是附庸,不会只有赞同、妥协。朋友在现实中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朋友间要有“理解的同情”以及“同情的理解”。人生离不开朋友,但交上真朋友不易。真正的朋友有四心:对彼此的处境感同身受,常常彼此关心,在忧伤时与同哭,在快乐时与同笑。

朋友的含义在不同人眼里有着不同的概念。真正的朋友,不在于相交时间的长短,不在于相见的次数疏密,只要双方以诚相待,那便是朋友了。无论咫尺还是天涯,无论问候多与少,都不会影响心灵的相系,也许忙碌的日子让人暂时似乎有些疏远了,但是:一则短信、一份留言、一句祝福、一声问候、一丝牵挂足以使朋友间天涯咫尺了。真正的朋友,彼此间有一种情感的共鸣。

面对别人的苦痛,我们时常会想起自己的一些类似的经历,应该找到合适的时机表达,让他觉得这个痛苦并不只“青睐”他,因为它曾经也让你痛苦。也许说出你的那段往事,会给他一些解决问题的提示。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我们不仅分担对方的痛苦,也需要忍受自身的煎熬。不论面临的处境如何,善意的你也可以采取写字条、发短信来表达,有时候,书写的感觉,可以让人更重视。“疗效对话”尚有许多不同的形式,让对方温暖不失面子的做法最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