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17569500000023

第23章 注目(22)

向京曾出版《我看到了幸福》,她在那篇《一个人的残废》里描述了与先生瞿广慈的恋爱与婚姻。中央美院雕塑系的教室里,瞿广慈在散落在地上的影像作品中,看到了一寸照片上向京单薄清秀的脸,那时候,向京乐于做兄长实验影像作品的女模特,她与瞿广慈就这样认识恋爱并走进婚姻。新婚的两人在昌平最靠近城里的东小口村租了个小院,向京一边做雕塑,一边在《大众电影》杂志社上班做美编。“租了房子后,还是冻得半死,因为我们俩都不会生炉子。我经常回家睡,每次回家,都担心广慈会不会在屋里被熏死。……他那时候准备考研,每天关起门来读书,读得累了,他就昏睡过去,什么也听不见,我敲门怎么也敲不醒,把我急得,围着房子喊,我想完了,完了,广慈死了。”正是这段同甘共苦的生活,向京坦言,共同拥有的东西太多了,分都分不开。“两个人要是配的话,什么都配,少一个人,另外一个就是残废”。而瞿广慈曾在接受访问时表示,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娶了向京。他说:“我经常把向京作为一面镜子,照射我不对的地方,我也尽可能把我身上最好的一面给她。毫无疑问,当我把她当成一面照妖镜的时候,也能把我身上所有不好的东西都鉴别出来,我希望我能给予她正面能量,使这面镜子一直很亮、很透、很光洁。”

在当日的采访现场,两人的眼神交流与默契,无处不在。向京表示,她习惯早睡早起,每天早早入睡,清晨6点起床,她喜欢看到阳光,在光线很好的时段到工作室长时间地做事。而瞿广慈除了创作之外,还要负责“稀奇”的各种推广,与各种人打交道、谈价钱、谈市场。在来深圳的前一天晚上,他凌晨2点多才睡觉,第二天6点多依然早起,与朋友打一场高尔夫球,下午的讲座依然讲得神采飞扬。

3.不介意“艺术商人”称呼

“稀奇”是雕塑家向京与瞿广慈名字拼音第一个字母X+Q的组合,是爱与艺术的结晶。如今,是两人事业最好的时候,他们在北京、上海与深圳等一线城市,都让“稀奇”落了地,找到了知音。瞿广慈颇为得意地透露,全世界如雷贯耳的品牌在中国的最高管理层,都来买“稀奇”的东西作为礼物,这让他感受到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价值所在。他坦言,他要让当代艺术真正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在他看来,“稀奇”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化的礼物,无法复制,可以与人分享愉悦。

谈到如今被人称为“艺术商人”,瞿广慈表示,虽然商人这个名词往往跟“奸商”联系在一起,但如今这个时代,艺术貌似可有可无,好的艺术品在媒体上获得的版面甚至还不如一个二流明星的绯闻,这是无奈的现实。“但艺术产品能够卖得好,也是其自身生命力的表达,至于别人说我是艺术家还是商人,一点都不重要,最可怕的是,作为艺术家,没有人评价你。”他坦言,每个艺术品消费者购买时的出发点千奇百怪,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不可能迎合任何一个人,他只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在这个精彩的时代,做出自己对人生的阐释。

向京坦言,当代艺术越来越缺乏营养和想象力,好的艺术家很少,大家都追求一时的有趣不是艺术的永恒性,艺术和设计越来越像。“我特别喜欢在展览现场看别人看我作品的样子,我一直认为艺术是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观者其实看的是自己。我也特别希望,我的作品能给予这种心理映射的东西。”

【作者手记:她看到了幸福】

从着名雕塑家瞿广慈与向京夫妇的“稀奇”专门店买了向京写的《我看到了幸福》,用了三天时间在工作间隙陆续看完,这本书有让人静心的魔力,需要真正平静下来的心境。因为向京本人就是这样的人,她的文字不媚俗,不迎合任何人,只观照自己的内心。

与向京只有一面之缘,在还算比较重要的场合,她并未精心打扮,穿的是休闲装运动鞋,完全素颜,人群中话不多,很害羞的样子,与嘈杂的环境保持不经意的距离,完全没有被商业污染之感。尽管她的作品早就在艺术品市场上拍卖到几百万,但直觉她是一个对钱没有概念的人。她坐在我身边,发现她用的手机很破旧,不是苹果也不是三星或者别的最潮流的款式。总觉得向京对外人的眼光与评价完全不在意,她活在一个艺术家本真的自我里,大抵正因为如此,她创作的自由与纯粹反而能够保持。

《我看到了幸福》名字取自崔健的《一块红布》,可见老崔对生于60年代末的这批艺术家的影响!事实上,向京是真正的资深文艺女青年,从中学时代开始就前卫、叛逆、另类,大学时代长发飘飘,时常担任热爱摄影的师兄的模特,看照片中20岁出头的她的样子,真心觉得有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女明星的范儿,琼瑶偶像剧女主角的模样。就是这样的女生,在书里写了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敏感而挣扎的成长,对雕塑艺术的各种狂热,与先生瞿广慈一起吃过苦的爱情与婚姻,他们共同养过的狗,她写的小小说,她对艺术与人生的观察与思考,等等。文字干净、清雅,真诚,就像坐在你对面的聊天,但是,这些字会走到心里!艺术家的孤独,与爱,都在!

【瞿广慈、向京百度百科】

瞿广慈,1969年出生于上海。199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现为自由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北京。2007年创立向京广慈雕塑工作室。2011年和向京一起创办“稀奇”品牌。

向京,雕塑家,1968年出生于北京。自1995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以来,以其独特细腻的女性视角,塑造了众多大胆、直指人心的女性艺术形象,逐渐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女性艺术家。她的代表作品有《你的身体》、《处女》系列《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寂静中心》、《彩虹》、《敞开者》、《这个世界会好吗?》、《全裸》、《你的身体》等。

张嘉佳:我的走红跟80后掌握话语权有关

2014年1月5日,被誉为“微博上最会讲故事的人”的80后作家张嘉佳携新作《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深圳中心书城签售,从下午两点到晚上8点半,整个签售现场人潮汹涌,排队长龙持续了六个多小时,各种尖叫声绵延不绝,张嘉佳如同娱乐圈明星一样掀起一股追星热潮,成为书城2014年最为火爆的一个名人。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张嘉佳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33个关于情感的动人故事,其中部分故事早在出版前就已在微博上爆红,创下150万次转发,超4亿次阅读的惊人纪录。据悉,这本书上市当天平均每秒售出一本,八小时内销量超过村上春树新书,攀升至总榜第一。张嘉佳如此描述自己的这部作品:“我希望写一本书,你可以留在枕边、放进书架,或者送给最重要的那个人。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给喜欢的人一点点力量,一点点面对自己的力量。因为在过去的岁月,我们都会想去拥有一个人的全世界,可是只能路过。”

在深圳签售之前,与张嘉佳面对面聊天,连日来在多个城市奔波签售,他已然是夜猫子的架势,见面是在下午2点左右,他的第一餐饭就是喝几口粥而已,然后整个下午持续六个多小时都在不停地签字,与粉丝合影,配合粉丝的要求写各种祝福的话语。据工作人员称,张嘉佳在签售期间不喝水,不上洗手间,直到晚上9点,才是这一天正式的一顿饭。我从头跟到尾,对这位名声大振的年轻作家充满敬意。我们聊有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本书以及相关的电影,还有与他本人相关的各种话题,张嘉佳快言快语无话不谈,相当意气风发,相当霸气。只要见证过整个签售现场,就知道,33岁的张嘉佳,正在势不可当地火了。

1.在广州的签售纪录超过最火时候的于丹

问:《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出版方曾预言,这本书销量只要突破十万册就是成功了,结果这本书销量目前已经跨越百万大关,你震惊吗?

张嘉佳:我自己曾经在微博上写过,只要这本书销量超过50万我就裸奔,后来这本书上市第二个礼拜,销量就已经凶猛上涨,势头很猛,然后我就悄悄地把这条微博删除了,假装自己什么都没干,什么都不知道。说实话,文学类的图书能够卖到40多万已经非常厉害了,我根本想不到这本书上市两个月会突破百万。有一天一个读者发微博@我,他发了一张在新西兰坐地铁的图片,说是那节车厢里有三个华人在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他很震惊。

问:你在广州连续签了8个多小时,签掉1.2万本书,这个记录非常惊人,超过于丹当年最火时候的记录。

张嘉佳:是的,之前我们走过北京、南京等很多城市,平均下来每场都有七八千册书。

问:你在全国各地签售现场的这种火爆态势令人吃惊,简直有如作家圈内最大牌明星的感觉,你自己对突然之间变成明星能适应吗?

张嘉佳:我是对读者排队站几个小时表示惊叹,他们体力太好了,所以我跟工作人员开玩笑道:再这样下去,我可以开演唱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