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17569500000024

第24章 注目(23)

对于突然成名这件事,我之前也说过,哪怕明天身败名裂我也无所谓,我对名利无感,没有太大的要求。2014年我主要精力还是在电影上,不会趁着这本书的热度再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2》。对我来说,成名对我生活上的改变并不大,最多是出差时住的便捷酒店变成五星级酒店而已。

问:你有想过自己走红的原因吗?

张嘉佳:我觉得可能跟80后掌握话语权有关系,也有很多书销量过百万,但因为读者是二线城市的学生所以影响力没那么大。但我的书主要读者是大学生和白领,他们掌握了这个时代的话语权了,所以让这本书的反响迅速大面积扩大。

问:其实像追星一样追一个作家,这种现象在这两年并不多见。

张嘉佳:可能是因为我写的文字有我自己的世界观,虽然难免被人称之为“心灵鸡汤”,我对此完全不介意。事实上,这本书里大部分东西在网络上都可以免费看,但读者愿意再花钱买书,那说明这本书对他们而言有收藏价值。

2.对各种负面新闻有抵抗力,因为根本无所谓

问:正常而言,一部作品出来之后,大家争议的焦点是书的内容,但你不同,现在大家像挖掘明星隐私一样曝光了你的私人生活,包括你前妻的各种八卦,你受得了吗?

张嘉佳:我完全不会回应任何负面的新闻,我的精力给那些真正在乎我的人时间都还不够呢。很多评价你很难去回应,比如今天有人说你是“小说界的周星驰”,第二天又有人说你是“男版的安妮宝贝”,请问周星驰和安妮宝贝有交集吗?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的故事的确有我的影子,所以很多人看过文字就觉得我就是这本书里的人,所以才会让大家对我感兴趣。

问:刚才提到“小说界的周星驰”这一说法,大概是因为读者觉得你和周星驰一样,都关注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你觉得你想要通过这些平凡人的故事表达什么?

张嘉佳: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所有当时曾经觉得自己无法挺下来的往事,如今看来都可以微笑面对了。当你能做到调侃,那些岁月里的缺憾与伤痕,虽然很难磨灭,不是彻底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再抗拒与抵触,而是消化在人生长河中。糟糕的和美好的,融在一起才是你。我无比喜欢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那是正面一个过往的自己,不躲藏不冷淡不粉饰,如满怀怜悯的拥抱。这也是我想要表达的。

问:由此可见你对各种负面新闻的抵抗力很强大?

张嘉佳:我真的无所谓,我电影拍不下去就去开饭馆,再了不起回来开专栏呗。我的经济收入不靠写字,所以我可以很任性地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写自己真的想说的东西,所以让读者觉得我非常真诚。我彻底没有考虑任何商业定位,客观讲,《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本书的内容是无序混乱的,有关爱情、亲情什么都有。

问:你写这本书的原始动力是什么?你认为它如此引发共鸣的原因在哪里?

张嘉佳:当然,原始动力还是在三十二岁生日那天,这是我离婚后第一个独自的生日。但离婚的消息尚未公开,所以只是简单聊了聊如今的世界观。读者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发出了疑问,说张嘉佳你写的东西一贯没有希望,怎么突然有了暖意。我想了想,就是所有睡前故事不经意透出的意念,也是我自己的意念,从绝望里看出希望来。包括被最多人共鸣的《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你会不会说话》。绝望是没有任何用处的,除了创造一些绝望题材的文艺作品。人会绝望,也许是面临最大的困境,也许仅仅情绪来临。找到自己起身的力量,找到继续前行的理由,这被我们称之为希望。我们都需要希望,而无论任何状况,希望确实存在。这就是共鸣的来源。

3.王家卫要执导《摆渡人》,梁朝伟有望主演

问:现在,张嘉佳的名字前面会加上“微博上最会讲故事的人”这样的定语,你对这样的定位是怎么看的?

张嘉佳:剧本和小说是两个领域的技巧,恰好我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所以讲起故事来和别的作家有不同,节奏更快,更注重人物设定,更强调严格的三段式叙述,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回馈吧。这是技巧层面的,其实我私下觉得,可能更多是因为我在坚持一个讲述的概念:我说的一定我是自己真的这么认为的。

问:你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从作家到编剧,到电视人,到酒吧店主,你觉得哪一个是你最喜欢的身份?写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张嘉佳:我没有最喜欢的身份,我最喜欢自由。写作对我来说,一直是件私人的事情,不因为他人喜欢而改变,也不因为他人厌恶而退却。在自己拥有的技术上,写自己真的这么认为的故事。写作,意味着我与这个世界正在对话。

问:你觉得自己是怎样做到将无节操无下限与文艺范和小清新混搭的?

张嘉佳:我觉得人的文字与其自身的阅历是长在一块儿的,我就是这样的人!这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你自己只能处理文字表面上的问题,但无法处理文字风格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你肯定做不到无节操无下限的,但如果你是纯无节操无下限,你又做不到文艺范与小清新。我在你们《晶报》写了很久的专栏,读者都知道,我一直就是这个调调。事实上,微博只是获取信息的平台,我是硬生生地把它做成了阅读平台。

问:我发现你写的文字特别动情,自己很容易先燃烧起来,所以很容易打动读者。

张嘉佳:王家卫也这样说过我,他说我不懂得节制,有什么感情都会一股脑儿地往外倒,这样自己很快就掏空了,这不就完蛋了吗?我说没关系,你看我这本书目前已经要改编成8部电影了,立项的都已经5个了。

问:听说你这本书里的每个故事的影视版权,都远远超过了许多畅销小说的影视版权?

张嘉佳:没错。现在很多畅销的青春读物影视版权卖到300万就会发新闻稿给记者,但我的一个故事就卖150万,再加票房分成10%,我想说的是,编剧和小说是两门不同的手艺,正好我都掌握了,我可以用编剧的技巧把故事构架完,然后再用小说的手法把它写出来,这样,首先结构完整,其次,节奏很快,人物极度鲜明,等等。很多同行表示,张嘉佳对短篇小说进行了改革。我们这一代人,主要阅读方式已经从书籍变成了影视,为什么我的文字风格从十年前的最华丽变成了十年后的最朴实?因为我们这些人经过影视的熏陶后,已经具备了一种能力即“脑补”,就是将文字中没有写的部分用想象补上,比如形容一个姑娘在哭,我以前肯定会大段地描写,现在我只要写三个字——“她哭了”,至于她哭成什么样子,大家会根据你此前塑造的这个人物的形象进行“脑补”。这对我而言,是在写字上面的一个大的成长,当然,每篇故事中还是有一段很“诗化”的文字,这不是编辑要求做导语用的,因为人的情绪是无法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精确的,只能用“诗化”的语言模糊地表达,这部分被大家称为“张嘉佳语录”。

问:能否谈下目前立项的5部电影的情况?

张嘉佳:电影方面因为有保密协议,目前还不方便透露。名篇《你会不会说话》是交给了着名导演陈国富,《摆渡人》的确是交给了王家卫,主演有望是梁朝伟。

问:目前是你最理想的状态吗?

张嘉佳:我的生活现在有点密集了,没有时间玩,所以我正在调整自己的节奏,可能会有部分作品交给别人去做。

作者手记

祝福所有才气纵横的家伙

用两个睡前时间读完势头凶猛的80后作家张嘉佳同学的这本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293页,每篇1000字到5000字不等,按这本书的整体策划而言,它真的是各种杂乱,小说散文随笔杂文混在一起,纯粹是赶出书进度的节奏。可是,就这些短短的字句,却疯了似的在网络上引发追看热潮,每个城市的签售现场那叫一个人山人海无边无际。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就火爆起来的,张嘉佳自有其过人之处。文字里各种无节操无底线,小清新文艺范,各种口语各种脏话各种他大爷的,到读后就是各种欢笑与泪水。从江苏小镇出发的少年往事江湖义气,身边好友与自身的爱情纠缠,被摧毁被抛弃的婚姻与爱狗梅茜,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悲壮,他文字里无边的抒情、忧伤、动人、幽默、玩世不恭的调侃,都是有色彩的。看似杂乱的篇章,组合起来就是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他的良善与内心的柔软,让无数人共鸣,这些人中,主力军是90后的大学生,80后的职场人,70后的文艺分子。我见证了他在书城签售6小时的现场,超乎想象的火力凶猛,绵延不绝的长龙中,每个人都拿着好几本张嘉佳的书等待签名,这是何其令人惊叹的场景。

当日晚上与张嘉佳一起吃晚饭,这是他这一天内的第一顿饭,我见识了他的率真与真诚,见到他疲惫之后不胜酒力而醉倒,凌晨1∶30从吃饭的地方散场,夜晚的冷风扑面而来,同事送他回酒店。第二天,张嘉佳要飞往南京,给漫画家朱德庸站台,他正当走红,开始如同艺人般高密度的生活。他是从网络走出的市场化最大的作家之一,祝福这意气风发的小子。长江后浪推前浪,不少前浪死在沙滩上,时代在变,风向在转,祝福所有才气纵横灵气四射的家伙,生活被你们点亮了!

【张嘉佳百度百科】

张嘉佳,男,1980年出生,江苏南通人,作家。张嘉佳1999年考入南京大学,在校期间被称为“南大第一才子”,毕业后曾为话剧演员,影视编剧,杂志主笔,电视编导,专栏作家等。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几乎成了英雄》《情人书》,短篇小说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编剧电影《刀见笑》曾获48届金马奖最佳编剧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