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斯科拉尔”系统由两座发射装置、一座控制台和多种火箭干扰弹组成。其中,发射装置由布雷达公司研制,是一种迫击炮式的20管发射架,发射管口径105mm,可以快速旋回(最大角度150 °)和俯仰(最大角度-5°~60°),配有一个供电机柜和本机控制板,其最大特点是兼作干扰弹的密封容器,可容载待发弹20枚,射速为1枚/s;控制台由阿莱尼亚公司提供,其作用是监控干扰火箭弹在发射架内的装载状态,根据程序选定系统的控制方式(该系统可由载舰的电子战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也可由发射装置本身的本机控制板进行控制),自动选定最适于不同作用方式(迷惑干扰、引诱欺骗、实施照明或轰炸等)的发射弹种并启动发射指令,其数据处理机可随时对载舰电子战系统的相关信息进行接收和处理;系统配用的干扰弹有三种,分别是105mm远程箔条火箭弹(射程12km,箔条云用于以“引开”方式致偏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攻击航线)、中程箔条火箭弹(射程5km,用于对即将进入攻击阶段的雷达制导反舰导弹实施迷惑式干扰,可形成大面积假目标箔条云)和中程红外火箭弹(射程5km,其红外辐射可引诱或欺骗红外制导反舰导弹偏离载舰)。另外,本系统还可发射红外曳光弹、火箭照明弹和攻击火箭弹。
“斯科拉尔”系统的两大优势(一是可与载舰的有源干扰系统和硬杀伤武器系统协调工作,大大提高反舰导弹效率;二是既可辐射假目标弹进行反导软杀伤,又可兼容发射普通照明弹和硬杀伤型攻击火箭弹,通用性好)引起了多国海军的兴趣。目前,该系统除装备了意大利海军舰艇外,在埃及、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国海军舰艇上也有大量装备。另外,德国海军123型(“勃兰登堡”级)导弹护卫舰也在几年前装备了“斯科拉尔”系统,但配用的干扰弹改为由本国开发的、配用电子时间引信的Dm29型箔条火箭假目标弹和DM19型红外火箭假目标弹。
进入新世纪后,考虑到对抗更先进的反舰导弹和来袭海战的实际需要,意大利海军决定对“斯科拉尔”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遂委托布雷达公司和阿莱尼亚公司全新推出了“斯科拉尔-H”型无源干扰反导软杀伤系统。据称,和原系统相比,H型系统的主要不同有以下几点:其一,发射装置改为瞄准式,其底座采用了隐身化设计,可大大减小雷达反射截面;其二,发射架部分改用了箱框式发射管,每个箱框内有16~20个发射管,分4排配置,箱框可以互换,以满足不同口径(102~130mm)干扰弹的发射要求(一个箱框内的发射管口径是相同的);其三,干扰弹的发射控制方式采用专用的“面向威胁”作战模型,可依据特定目标和战术规则确定最佳的软杀伤模式;其四,系统的反应作战时间极短,可与载舰的电子战系统完全兼容,可自动选择干扰弹弹种;其五,系统既可发射火箭弹(即火箭携载推进的箔条和红外有效载荷,射程分别为12000m和5000m),对反舰导弹实施远程干扰和欺骗,又能发射迫击炮发射型的射频假目标弹和红外诱饵弹,射程分别为300m和200m,对反舰导弹进行近距离迷惑和诱骗。
2003年12月,“斯科拉尔-H”系统由意大利海军成功进行了海上验收试验,首套系统随之装备于“狼”级护卫舰“伯萨格利尔”号。按照既定计划,意大利海军服役在即的新型航空母舰“加福尔”号、2艘“地平线”级防空导弹驱逐舰等也将列装该系统。
据悉,尼日利亚等国海军对“斯科拉尔-H”系统表示了采购意向。
十四、“阿托斯”软杀伤武器系统
近些年来,反导软杀伤武器系统不但在大国和强国海军中大行其道,而且连一些小国海军也加入了开发行列。鉴于海军规模和国力的限制,加之考虑到自身来袭的作战任务,小国海军在软杀伤武器系统的开发上多注重技术上的简易性和战术上的实用性,芬兰海军的“阿托斯”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系统。
2000年初,应芬兰海军的要求,芬兰拉卡斯防御公司启动了一项舰载烟幕型软杀伤系统的研制计划。该系统的全称为反导光导发光烟幕遮蔽系统(简称“阿托斯”系统),装备对象为小型水面舰艇,主要用于对抗反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的攻击,也可用于对抗岸基设施和小型高速快艇发射的反坦克类武器的威胁。在向芬兰海军演示的海上样机试验中,“阿托斯”系统采用了16管式的舷侧固定发射装置,发射了多发原用于陆基系统的80mm口径的多波段烟幕弹,发射后2s内即在舷侧产生了大片浓重的烟幕,将发射舰的一侧遮蔽,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在经过一系列成功的海试后,芬兰海军已决定将该系统首装于其51m长的新型导弹艇,并委托拉卡斯公司对系统作如下几点改进;一是在保留原来80mm口径的同时,开发更大口径的发射装置和烟幕弹种,以便在尽量降低造价的同时提高系统的作战效果,满足不同层次的作战需求;二是改固定式发射装置为旋转式发射装置,以提高载舰的作战应变能力;三是拟在一艘舰艇上安装4座发射装置,以便对载舰提供全向的遮蔽保护;四是使该系统能兼用于发射箔条干扰弹和红外诱饵弹,以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反舰导弹的对抗效果。根据海军的要求,拉卡斯公司又对“阿托斯”系统进行了两年多的针对性改进和完善。2004年初,系统的海上试验获得圆满成功,随之投入全面工程研制。据悉,芬兰海军的一些导弹艇已于2006年开始装备“阿托斯”光导烟幕反导系统。
芬兰海军认为,用遮蔽烟幕反导虽被认为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即笼罩载舰的浓厚烟雾会影响自身探测系统的使用),但随着协同作战系统的投入使用,发射烟幕的舰艇可以从友舰或其他舰艇获得威胁目标的各种实战数据,因而这一缺点已经不复存在,加之“阿托斯”系统集烟幕弹、箔条弹和红外弹发射功能于一身,所以可称得上是一种效费比比较高的实用型反导软杀伤武器系统。
第二节 舰载有源、有源 / 无源干扰型软杀伤武器
舷外有源干扰系统的主要特点是能够主动发射(而不是无源干扰系统的只是被动反射)电磁波,用主动施放的干扰能量形成假目标雷达截面,用主动的电子手段俘获来袭导弹的雷达导引头,欺骗或引诱其偏离攻击航路而导致脱靶。由于舷外有源干扰装置能够对付最先进的雷达制导反舰导弹,使用时不会和载舰的其他电子系统发生互干扰,且载舰在作战时不需较大的规避机动,因此尽管其造价高昂,近年来仍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大有一改其配角地位而一跃成为对付反舰导弹的首选软杀伤手段。
投放式干扰装置。投放式干扰装置是目前舷外有源干扰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包括水上漂浮型、空中悬停型和降落伞助降型。这类干扰装置的主要特点是一般都由接收机、行波管发射机、发射/接收天线、电子控制器、数字式处理器和电源等部分组成,由舰载发射装置发射。到达指定位置(水面、空中)和距离后,自载的电子设备即适时接收或转发来袭导弹末制导雷达的发射信号,随之对其进行大功率干扰或发出经选定的干扰信号,最终达到欺骗、诱惑来袭导弹并使之偏航的目的。
自由飞行式干扰装置。为了对付制导雷达开机时间短、电磁辐射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反舰导弹,近年来世界上又出现了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自由飞行式舷外有源干扰系统。这种装置常称为飞行雷达假目标,通常由舰载发射架发射,由小型固体火箭助推,在螺旋桨作用下稳定飞行。这种干扰装置的作用原理是,飞行器上下有两根天线,其中一条用于接收来袭导弹末制导雷达的发射信号,另一条将信号放大后再发射出去,通过这种转发方式对导弹进行欺骗干扰,使之最终偏航脱靶。
舷外有源干扰系统还有一种拖曳式,是由载舰拖带的、装在小艇上的电子干扰系统,可利用多部接收天线探测雷达的发射信号,用调整发射机频率的方法发出诱饵信号,对来袭导弹进行调频干扰和欺骗干扰。由于这种干扰系统体积较大,不便运载且可能在导弹的首次攻击中被毁,故现役使用型号并不多。
就目前而言,舷外有源干扰系统的发展势头及其被各国海军重视的程度已胜过无源干扰系统,但由于其研制起点高,技术要求苛刻且型号开发费用高昂,所以其实际装备数量和使用范围还远逊于无源干扰系统,现今还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海军所拥有。
一、“海蚊”无源/有源干扰系统
1973年的中东“斋月”战争中,以色列海军用最“原始”的箔条干扰手段成功对埃及人的“冥河”反舰导弹实施了软杀伤,此事件立即引起了北约国家海军的高度重视。在这之后的两年中,北约海军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和论证,确认电子干扰和对抗手段是水面舰艇实施反导软杀伤的有效途径。于是,1975年,美国、英国和丹麦三国在德国和挪威的支持下提出了“海蚊”软杀伤武器系统的研制计划;1976年10月,三国签署项目谅解备忘录;1977年4月,研制计划正式启动,1978年底,部分子系统的研制工作完成;1986年,系统工程研制全面结束,随之投入初生产,英国皇家海军的22型护卫舰曾率先装备。
“海蚊”系统的最大特色是标准化,其研制初衷就是使北约海军的舰载反导软杀伤武器系统实现标准化和通用化,采用先进的箔条干扰弹和红外干扰弹保护护卫舰以上级别的水面舰艇不受水面、水下和空中来袭的反舰导弹的攻击。
“海蚊”系统先后发展有多个型号,其中最后定型使用的主要有三种:一是过渡性型号,由1座102mm发射管构成的发射装置和中央发射控制机构组成;二是用于中大型舰艇的型号,由4座6管130mm发射管构成的发射装置和中央发射控制机构组成;三是用于大型舰艇(包括航母)的型号,由8座6管130mm发射管构成的发射装置和中央发射控制机构组成。后两种型号与美国海军的 MK36 SRBOC 无源干扰系统相兼容。全部发射管均采用固定安装式,方位指向和仰角均呈一定角度。
系统的发射控制机构设置在载舰作战指挥中心,包括监控机构和数据处理器。监控机构可自动或手动操作,其功能是监视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发射程序,显示威胁方位、载舰航向和相对风速及风向等;数据处理器采用微型计算机,可自动计算舷角和发射数量,选择弹种,设定发射参数并启动发射程序。整个发射控制机构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功能完备,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作为北约海军标准的舰载反导软杀伤武器系统,“海蚊”的最可取之处是可兼容发射众多型号的干扰弹药,其中既有无源干扰弹,也有有源干扰弹,甚至还有反鱼雷诱饵弹。
(1)Mk214型射频干扰弹。这是北约目前技术最先进、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大容量箔条火箭弹,直径130.2mm,长1226mm,全重20kg,爆炸装药2.7kg,作用距离120~200m,内装有长度、直径相同或相近,但密度不同的多层混合包装的箔条偶极子,由降落伞悬挂布散。投放空中后,由于各部分箔条重量不同,其布散速度和降落姿态也有不同,因而可形成7000m2的中心爆炸型I/J波段假目标箔条云,其雷达反射截面相当于1艘中型舰艇,对已经捕获目标而进入末段寻的阶段的雷达制导反舰导弹有强大的迷惑和欺骗干扰作用。
(2)Mk216型远程干扰弹。这也是一种火箭推进式射频干扰弹,被称为北约海军的“标准”箔条干扰弹。该弹直径130.2mm,弹长1226mm,全重25kg,初速59m/s,发射管压力小于93bar,最大作用距离1500m(以45°角发射时),作用高度400m,飞行时间20~30s,火箭发动机点火由初级感应线圈控制,内装有分三段配置的箔条干扰物、气压式高度传感器、定时装置和减速伞。由火箭推进至弹道最高点后(气压式高度传感器可感知最佳投放高度),弹载定时装置开始工作,三部分箔条依次释放并在漏斗形减速伞的悬浮下以中心爆炸形式散裂开来(据称这种爆炸形式可以确保至少有两部分箔条干扰物始终处于来袭导弹的制导波束内),形成不连续的假目标干扰云,其雷达反射总面积相当于Mk214弹的两倍,可对捕获目标前处于搜索阶段的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进行干扰和迷惑。另外,该弹的最新改进型(Mk216 Mod3 型)也已研制成功。改型弹也采用火箭推进,但弹长加大为1240mm,飞行时间缩短为3~16s,加装爆炸装药1.8kg。与原型号相比,Mod3改型弹的三块箔条干扰物性能更好,但敏感性有所钝化,而且采用了顺序中心爆炸式包装,其中第一块箔条形成的假目标雷达反射截面积两倍于第二块和第三块箔条。再者,改型弹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即其射程可视不同需要在发射前装定,这有助于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也有助于为未装备干扰系统的友舰或僚舰提供反导保护。据称, Mk216 Mod3 改型弹已于 2008 年年底之前投入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