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舰载武器
17564500000047

第47章 舰载软杀伤武器(7)

该系统的最终型号是Mk3型,较之前两种型号,其主要改进之处为:①发射架高度降低,重量更为轻巧,全重降为95kg;②控制机构改用微处理机操作,可与载舰的其他电子战系统连通,可存储6种射击程序并可显示发射装置的工作状态;③干扰弹改用金属触点线圈点火方式,反应时间更短;④可以发射新型红外闪光诱饵弹和远程(5km)箔条干扰火箭弹,对载舰可提供远、中、近三层保护。

“防栅”系统的强大电子软杀伤能力引起了许多国家海军的强烈兴趣,除英国海军外,美国、意大利、南非、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安曼和肯尼亚等国海军小型舰艇上均有装备,总装备量有100多套。

继57mm轻型“防栅”系统的开发和销售取得巨大成功之后,英国瓦洛普公司又于1987年开始研制“超级防栅”舷外无源干扰系统,90年代初成功推出后,率先在芬兰海军水面舰艇上投入使用。

作为“防栅”系统的新一代型号,“超级防栅”较之前者有许多更为先进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用途

“超级防栅”系统主要用于装备护卫舰以上级别的大型水面战舰,主要用途是干扰敌方发射平台的探测雷达,对抗各种处于搜索和锁定跟踪阶段的来袭反舰导弹,提供多层次的软杀伤防御能力。

(2)发射系统

每座发射装置由12管式发射架构成,发射管口径增大至102mm,4个管束组(每组3个发射管)呈上下两层配置,上层两组用于发射“超级栅栏”火箭干扰弹,作用距离70~100m,下层两组用于发射“超级围栏”火箭干扰弹,作用距离800m。整座发射装置采用瞄准稳定,有一定的隐身性能,其标准配置为每套系统2座发射装置,分装在舰体两侧,舰艇视大小可装备1~2套。

(3)控制系统

“超级防栅”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战术计算机和桥式显示器。其中,控制装置由微机操作,具有可编程存储功能,可综合显示所有发射装置的工作状态,其程序可通过按键进行预置、再调用和激活;战术计算机可根据指令和载舰传感器的相关信息提供系统响应,指令系统实施最佳弹种发射,计算并选定干扰弹的最佳布放方式,计算并建议载舰的最佳机动规避方式;桥式显示器则用于提示载舰指挥员进行必须的机动或规避动作。整个控制系统有自动、半自动和手动三种工作模式,三种模式均可达成以下三层防御目的:以迷惑方式干扰敌方平台的搜索雷达;以干扰方式对抗反舰导弹制导雷达;以诱惑或欺骗方式阻止反舰导弹搜索捕获目标后发起攻击。

(4)干扰弹药

系统配用的干扰弹有“超级栅栏”和“超级围栏”两种。前者为近程弹,有箔条和红外两种载荷(箔条载荷2.5kg),由旋转稳定的火箭携载,射程70~100m,可产生球状假目标箔条云和红外辐射,干扰频率和波长分别为2~10kMHz和2~5mm,以引离方式和引诱方式对抗反舰导弹的雷达或红外导引头;后者为中远程弹,也有箔条和红外两种有效载荷,射程800~3000m,其产生假目标箔条云的干扰频率为8~30kMHz,红外辐射的干扰波长为2~14μm,以迷惑干扰和分散干扰方式对抗来袭导弹的制导系统,使其最终偏离航线而脱靶。

有资料报道称,“超级防栅”还有一种升级版,称为“极超级防栅”综合假目标系统。该升级版的详情目前尚不清楚,但已知可发射的弹种大为增加,其中包括箔条干扰弹、红外诱惑弹、激光遮蔽弹、光电烟幕弹、有源舷外假目标弹等,对多种制导体制的反舰导弹和其他反舰武器均有强大的对抗干扰作用。

“超级防栅”系统投入装备后,英国瓦洛普公司又联合南非航空电子公司对其开始了新一轮重大改进。改进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发射装置改型为4座一套的全稳定型瞄准式发射系统(全重450kg,备弹48枚,发射压力15kN,方位瞄准范围270°,高低射界70°,发射反应时间2s),具有良好的隐身性和发射多种弹药(包括硬杀伤弹药)的多用途性,一次可发射24枚102mm的干扰弹和2枚更大口径(130mm)的远程箔条火箭弹或有源干扰弹;二是开发了新一代的战术控制装置,该装置由触摸屏式菜单驱动,集原控制器和战术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于一体,可将作战系统的接口扩展到以太网,1台装置即可控制4座发射装置,而且,该装置还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提供多种战术响应,可存储用户设定的8个战术发射程序;三是发射弹种大为增多,除原来的中近程箔条/红外干扰弹外,还可发射瓦洛普公司开发的“梭鱼”反鱼雷诱饵弹和新型照明火箭弹,奇内提克公司开发的Babel和Loki音响诱饵弹,南非航空电子公司研制的集假目标、接收机和数字射频存储器技术于一身的自主式舷外干扰弹,以及用于对抗双色导引头和热成像导引头的长波辐射诱饵弹,甚至还可以发射陆基炮兵的火箭弹和近程点防空导弹,以对目标实施硬杀伤。这种改型后的“超级防栅”系统已于2004年在南非海军的西蒙综合试验场进行了成功的试验,美国海军也用巡逻艇对其进行了海上演示,据称现已装备在南非的护卫舰上。

“超级防栅”无源干扰软杀伤系统和美国海军的 MK36 SRBOC 系统在技术水平上可谓旗鼓相当,但前者结构更轻巧,发射弹种更多,箔条弹的布散技术更先进,对反舰导弹的干扰方式和对抗层次也稍为占优,在国际军贸市场上颇为走俏。迄今为止,英国、芬兰、南非、奥地利、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智利、意大利和巴林等国海军的舰艇上已装备有“超级防栅”系统。美国海军也曾计划将该系统装备其部分“佩里”级护卫舰和“复仇者”级反水雷舰,但后来结果不详。

十二、PK系列舷外干扰系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于1992年6月重新组建。重建之后的俄罗斯海军虽然不再拥有海上超级大国的往日雄风,但仍不失为世界一流的海上力量,尤其是其先进的舰载电子战武器装备仍足以在局部海战场上打赢一场高技术战争。早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苏联海军就开始研发电子反导软杀伤系统并于20世纪70年代末将第一型无源干扰系统装备“勇敢”级驱逐舰。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完善和发展,俄罗斯海军最终推出了标准的PK系列无源干扰软杀伤系统(由于保密原因,该系列直到1993年后才为人所知,但相关技术细节迄今仍未披露)。目前,俄罗斯海军的几乎所有水面舰艇(大至航空母舰、小至猎雷艇)都装备有该系统,中国海军、印度海军等近10国海军的一些舰艇也有装备。

PK系列共有三个型号,分别为PK2型、PK10型和PK16型。其中,PK2型无源干扰系统由发射装置、控制设备和三种干扰弹组成。发射装置为双管旋转、俯仰式结构,外形酷似一座双联装火炮(这在世界各国海军的软杀伤系统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口径140mm,其主要特点是弹仓内存弹100枚,可像舰炮那样从甲板下弹库经由输弹机和扬弹机自动装填干扰弹;火控系统(控制设备)控制发射装置的动作和干扰弹的发射,其主要特点是可使发射装置在自动状态下遥控瞄准并设定干扰弹引信的作用距离;三种干扰火箭弹分别为TSP47箔条干扰弹(直径140mm,长度1105mm,箔条有效载荷7.6kg,全弹重36kg)、TST47红外诱饵弹(直径140mm,长度1105mm,红外有效载荷2.6kg,全弹重37.5kg)和TSD47箔条/红外双模干扰弹(直径140mm,长度1105mm,有效载荷8.6kg,全弹重38.5kg),三型弹的最大射程均为4km,可产生的假目标反射面积为4000m2左右,主要用于以迷惑、引诱和欺骗方式对抗雷达制导、红外制导和复合制导的反舰导弹,对抗成功率理论上可达100%。本系统设计初衷是用于中型水面舰艇,但俄罗斯海军的大型舰艇(如“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光荣”级巡洋舰等)都有装备,据称是为了和PK10系统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作战效果。

PK10系统是俄罗斯海军应用物理研究所研发的一种多用途无源软杀伤系统,在俄罗斯海军中应用最为广泛,在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两栖运输舰和导弹快艇上均有大量装备。该系统由发射装置、控制装置和三种诱饵弹组成。发射装置为10管迫击炮式发射架,口径120mm,采用固定式安装方式,可以旋转,但空间指向固定为45°角;控制装置相对简单,主要是一个监控台,最多可控制4座发射架。较之PK2系统和西方海军的无源干扰系统,PK10系统有两个独到的优点。其一,其发射装置通过接口设备和载舰的雷达、红外和激光探测告警系统相连通,两者可协调配合作战。当受到敌方探测和反舰导弹威胁时,载舰传感器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在威胁到达一定距离时,传感器系统和发射装置即开始联动,根据目标类型的不同,发射装置自动启动,发射最合适的诱饵弹实施干扰。其二,系统共配用三种诱饵弹,虽种类不多,但功能齐全,作用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类型的反舰导弹。其中, SR50为箔条干扰弹,弹长1220mm,直径120mm,重量25kg,子弹药型布撒箔条载荷重11kg,可以产生大面积的假目标箔条云,专用于干扰和迷惑雷达制导的反舰导弹;SOM50为红外/激光复合干扰弹,弹长1220mm,直径120mm,重量26kg,子弹药型有效载荷(包括作用时间可变的高、低温红外辐射材料、激光反射器、烟雾材料)重7.3kg,可以产生高低温红外辐射、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遮蔽干扰以及近红外窄后向散射截面,专用于对抗红外制导和激光制导的反舰导弹;SK50为红外/射频/激光多模干扰弹,弹长、弹径和全重同SOM50,但子弹药型有效载荷(包括红外辐射材料、箔条、激光反射器、烟雾剂等)的重量增加为9.1kg,可以产生高低温红外辐射、可见光波段的遮蔽干扰、雷达反射云、红外波段的激光反射和宽后向散射截面、浓烟等,对雷达制导、红外制导、激光制导、光电制导或复合制导的反舰导弹均有强大的干扰、诱惑和欺骗能力。这些干扰弹的发射既可由人工操纵,也可由载舰的“斯塔特”电子战系统自动控制,其综合战技性能(包括散布范围、反射面积、滞空时间、辐射强度等)与西方国家海军的同类干扰弹不相上下,而其作用范围覆盖之大(包括对抗激光制导、光电制导的导弹)则为西方同类干扰弹有不及而无过之。另外,这几种干扰弹均为子弹药型,其内装的干扰材料包可根据实际需要装定(一般为9~14个),以应对不同的战术需求(如载舰的大小、需模拟的信号特征等)。

PK10系统适装于大、中、小型各类舰艇,多用于中远程反导,而且常常与PK2系统配合使用,如俄罗斯海军现役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无畏”级驱逐舰、“现代”级驱逐舰(包括中国引进的“现代”级)等都同时装备PK10和PK2系统。

PK16系统也是俄罗斯海军现役的一种舷外无源干扰软杀伤系统,由两座16管迫击炮式发射装置、控制台、电力整流器和干扰弹组成。发射装置为集束式,固定式安装,可以俯仰但不可旋回,发射管口径82mm,射程200~1800m;控制台为遥控式,可以手动或自动方式控制干扰弹的发射;干扰弹有TSP60V火箭弹、TSP60UM增强箔条弹和TSJ60V红外火箭弹,分别用于对抗雷达和红外制导的反舰导弹。本系统设计简单,结构紧凑,作用可靠,反应时间短,适装于中小型舰艇,主要用于中近程反导,现装备于俄罗斯海军“克里瓦克”级护卫舰、“猎豹”级护卫舰、“蜘蛛”级导弹艇、“戈里亚”级猎雷艇等,有时也和PK10系统配用而装在大型舰上,如现役的1174型两栖运输舰。PK16系统的海外最大用户是印度海军,目前,印度海军“拉吉普特”级驱逐舰、“杜尔格”级、“库里克”级、“维尔”级护卫舰等都装备有该系统。

据悉,俄罗斯海军正在对其PK系列反导软杀伤系统进行改进(如已经推出了PK10系统的KT-216E型发射装置和AZSOM-50红外/激光复合干扰弹、AZSZ-50箔条干扰弹等),以进一步提高其战技性能并满足出口的需要。

十三、“斯科拉尔”软杀伤武器系统

“斯科拉尔”系统由意大利布雷达公司、阿莱尼亚公司和斯尼亚公司联合开发,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出,随后装备意大利海军反潜护卫舰等,主要用于干扰敌方雷达,迷惑和诱骗来袭反舰导弹。另外,作为一个突出特点,该系统还可为轰炸目标提供照明或直接实施高密度的火箭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