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塔洛斯”双模干扰弹。这是一种红外/箔条双模干扰弹,用以替代箔条干扰或红外诱惑的单一功能,其中心爆炸型箔条载荷所产生的假目标云可覆盖8000m2的区域,而其红外载荷具有在同一位置的4次空炸能力,产生多个波段的红外辐射,对雷达制导、红外制导或复合制导的反舰导弹都具有相当的对抗效果。据研制商切姆伦公司称,该弹的红外干扰作用类似于“巨人”红外干扰弹,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实际使用中两者可以互换。
(4)“拉德”有源干扰弹。这是一种和“海妖”有源假目标弹类似的干扰弹药,弹长900mm,直径130mm,其有效载荷是一台设计精巧紧凑的伞降干扰机(外形圆柱体,直径127mm),主要用于对抗进入末段寻的阶段的雷达制导反舰导弹。发射后,该弹由固体火箭推进至适当位置,干扰机在翼伞悬挂下开始工作,发射持续时间为1min、功率为10kW的宽带干扰信号,迷惑来袭导弹的雷达导引头,最终使其偏离载舰而失的。
(5)“洛基”反鱼雷诱饵弹。这是英国奇内蒂克公司开发的一种先进的可编程型音响假目标弹,口径130mm,工作带宽10.5~90kMHz,专用于保护载舰不受音响制导反舰鱼雷的攻击。该弹有干扰和迷惑两种工作模式。以干扰模式工作时,系统可对抗处于被动寻的阶段的反舰鱼雷,通过发射随机的高能欺骗性宽频噪声来屏蔽载舰的反馈信号,干扰鱼雷寻的;以迷惑方式工作时,系统可对抗采用主动式声寻的反舰鱼雷,通过发射复杂的信号破坏或迷茫鱼雷寻的头的逻辑电路,使其最终偏离目标。尤应指出的是,该假目标弹具有可编程功能,可通过外部数据开口输入指定信号,用户无须从生产方获得源代码就可对其功能实现改进。除“海蚊”系统外,该弹还可与美国海军的SRBOC系统兼容。
(6)SMV子弹药型可变射程箔条诱饵弹/红外诱饵弹。这两种诱饵弹都是在“奇姆拉”双模干扰弹(英国切姆伦公司为丹麦海军“戴尔玛”软杀伤系统开发的干扰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口径均为130.2mm,作用距离均为20~200m(以45 °角发射时),飞行时间均为0.5~0.8s,弹体内均装有6枚子弹药,均可用一枚弹在不同距离上对抗6个威胁目标,而且其作用方式均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载舰的规避和机动。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采用中心爆炸技术,用于以诱惑方式干扰雷达制导的反舰导弹,其每枚子弹药均可产生1500m2的箔条假目标反射截面,弹体内装有爆炸装药300g,以水平极化作用干扰8~10kMHz和10~18kMHz波段内的雷达导引头;后者用于以诱惑方式干扰红外制导的反舰导弹,内装有多频谱红外材料和2.4kg的爆炸装药,子弹药先后连续空炸,每枚子弹药均可产生3kW(3~5μm波段)和8kW(8~14μm波段)以上的红外辐射输出,持续时间超过20s,对近红外和远红外波段形成有效的覆盖。
(7)MK36型大载荷箔条干扰弹。这是一种装有单块大体积箔条载荷的射频干扰弹,专用于对抗反舰导弹的雷达寻的头。该弹直径130.2mm,长1220mm,发射初速67m/s,发射管膛压59bar,作用距离145m(以45°角发射时),爆炸高度90m (视飞行时间不同可有变化),空炸前飞行时间2~3.5s,产生的箔条假目标截面积10000m2(水平极化作用方式,作用范围为8~10kMHz波段),箔条浮散时间10s,全弹重23kg(其中箔条载荷11.5~12.5kg,爆炸装药60g)。该弹的主要特点是射程和炸高基本固定,可用多路径方式增大雷达反射截面,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发射后不管”,适用于保护大中型水面舰艇。该弹也是由切姆伦公司研制的,目前已由北约多国海军采购,除配用“海蚊”系统外,还可与丹麦海军的“戴尔玛”系统和美国海军SRBOC系统相兼容。
(8)“巨人”红外诱饵子母弹。这是北约“海蚊”系统指导委员会于1995年7月批准研制计划、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巴克弹药技术分公司开发的一种多波谱红外诱饵弹,型号 Mk245 Mod0 型。“巨人”弹全长1208mm,直径130.2mm,全弹重量22kg,内装7.3kg的炸药和5枚各重为2.9kg的子弹药。作战时,作为母弹的“巨人”一边飞行一边以0.1s的时间间隔将5枚子弹药抛射在距载舰越来越远的距离上;每一枚子弹药都装有三块烟火药,脱离母弹后可在不同位置上独立点火,分别产生波长为8~14μm的混合热烟雾、3~5μm的发光粒子云和4.1~4.5μm的气态辐射,以分别模拟载舰舰体、烟囱和排气羽烟的散射,构成可逼真模拟载舰的多光谱红外反射特征图像,从而以迷惑、引诱和欺骗方式引开反舰导弹的红外导引头。开发商宣称,“巨人”弹还有几个突出的优势:一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其5枚子弹药可以分别定制,这样就可确保能对抗现今和未来的各种威胁;二是其弹载红外有效载荷的光谱范围可调,可以在所有红外波段内产生类似舰船的光谱信号特征,从而能够对抗所有通用的红外导引头,包括红外扫描/成像导引头、双色红外滤波型导引头;三是由于其子弹药反应时间小于3s,持续作用时间超过40s,且其产生的红外辐射面积高达上千平方米,故只需1枚就足以对抗单个导弹的攻击;四是系统还另备有自动程序装置和装填状态指示器,可供用户备选。迄今为止,“巨人”已进行过一系列作战测试和导引头对抗试验,其优异的技战性能和多模式干扰能力已多次得到验证,尤其在对抗带有先进电子反干扰装置的红外导引头和视野较小的红外成像导引头方面更显示出了上乘的能力。据悉,现役“巨人”子母弹共有A1~A6六种型号,其中A1~A3专用于对抗导弹的红外成像导引头,而A4~A6则作为标准红外干扰弹使用。
作为反导软杀伤弹药中的高端产品,“巨人”红外干扰弹在国际假目标弹药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加之它又可用于美国海军的 MK36 SRBOC 软杀伤系统,因此现已有北约许多国家海军装备使用。
标准化和通用化是“海蚊”电子干扰软杀伤武器系统的最主要特征,因此受到了北约国家海军的高度重视和普遍看好。作为舰载反导软杀伤武器系统的双雄,“海蚊”和美国海军的 MK36 SRBOC 系统现已占据西方国家海军装备量的大半壁江山。有专家认为,虽然“海蚊”系统目前的销售和装备数量不及MK36而屈居次席,但其发展势头却比后者更为强劲。迄今为止,已有10多个国家的海军舰艇装备或计划装备“海蚊”系统,其中包括美国海军(“伯克”级驱逐舰、“黄蜂”级和“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英国海军(“无敌”级航母、42型驱逐舰、23型护卫舰、“无恐”级和“海神之子”级两栖攻击舰等)、丹麦海军(“尤尔”级和“西提斯”级护卫舰、“飞鱼”级导弹快艇)、荷兰海军(“瓦斯科盖玛”级护卫舰)、澳大利亚海军(“安扎克”级护卫舰)、新西兰海军(MEKO 200 型护卫舰)、巴西海军(“大刀”级护卫舰)等。
二、“海妖”有源干扰系统
“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在1982年马岛战争中被导弹击沉一事虽使英国人大为汗颜,但这一教训却使英国皇家海军大大加快了舰载反导软杀伤武器系统的研制步伐。在马岛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即“防栅”无源干扰系统刚刚启动研制计划的1983年,英国皇家海军就又委托马可尼公司开始了“海妖”有源干扰(又称主动诱饵)系统的开发,决心用无源和有源两种干扰手段应对反舰导弹的威胁。
“海妖”虽然也是一种反导软杀伤系统,但它不像无源干扰系统那样用箔条假目标云、红外辐射或类似烟雾的方式来干扰反舰导弹,而是根据来袭导弹雷达导引头的工作波段主动发射干扰波,以迷惑或诱使反舰导弹“上钩”,最终偏航而脱靶。
“海妖”系统由智能电子干扰弹、多管发射架和微处理机控制的中央火控装置构成。其中,发射管口径130mm,呈3联或6联装形式,固定式安装(舰上最多装4座),发射仰角45°;火控装置用微机对来自载舰电子战系统或其他传感器的目标数据进行处理,选定最佳发射方位,向干扰弹输入目标参数,启动发射脉冲程序。
该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海妖”干扰弹。作为一种有源干扰集成式电子战包,“海妖”由低速火箭发动机、降落伞、行波管发射机、接收机、天线、电子控制装置、电池电源等部件组成;弹长1700mm,直径130mm,重28kg。发射时,“海妖”装入130mm发射管并通过一个脐状环与系统火控装置连通,射击脉冲发出后,即在弹载助推火箭推动下向前飞行,飞至距舰400~500m的工作位置后,火箭发动机燃尽,降落伞打开并缓缓下降,与此同时,接收机开始探测来袭导弹的雷达导引头信号,随之由发射机发射与此信号频率相同的大功率干扰调制信号,对导弹导引头实施干扰、迷惑和诱骗。弹药的布放时间不超过10s,飞行留空时间约为180s,探测导弹信号只需1s,降落伞下降过程超过60s,主要功能是用于I/J波段干扰。
“海妖”有源干扰弹于1988年研制完成,首批生产了700枚试验弹,随之交付皇家海军。1989年,美国海军又对该弹进行了3个阶段的试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海蚊”系统(多国联合研制的无源干扰系统)DLH改型的成功推出,英国海军又于1994年7月和马可尼公司签订了1.35亿美元的合同,要求对原“海妖”弹进行改型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改装,以便使“海蚊”系统也能兼容发射。
“海妖”的改进型命名为Mk251有源假目标(或主动诱饵)弹,参研公司除BAE系统公司(马可尼的母公司)外,还有泰雷兹公司(负责大功率发射机)、欧文公司(负责双级降落伞及其相关组件)、UPCO公司(负责火箭发动机)和AMS公司(负责假目标弹本体)。BAE公司称,Mk251有源假目标的开发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不但克服了原“海妖”干扰弹的一些不足(例如跟踪精度不高、降落伞展开时易产生横向摆动、发射时抗高过载能力稍差等),而且在减速装置、子系统强度、制造公差等方面有重大创新,系统性能和质量可靠性也有显著提高,终使其成为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巧、反应快速的火箭发射型舷外有源假目标干扰弹。
和“海妖”弹一样,Mk251也自备有一台推动其飞离载舰的低速火箭发动机,但其降落伞改为双级翼伞式,可以预编程的速度使弹体缓缓下降,全部电子有效载荷(包括接收机、发射机、天线、行波管以及复杂的射频、数字和模拟电路系统)集成在一个长1m、直径125mm的管子中。可以说,全弹就是一台悬挂在翼伞下的多模干扰机。该弹的干扰部分可由载舰控制系统用无线电响应信号(对来袭导弹有干扰作用的特殊信号)进行预编程,编制最合适的射频干扰程序并选定最合适的点火开始位置,以便发射“软件控制的、针对导弹类型进行优化的复杂波形”干扰信号,快速对抗雷达制导反舰导弹已经激活的导引头,最终将其引入“歧途”或使其致偏或迷茫。
Mk251有源假目标弹的发射过程与“海妖”干扰弹基本相同,但其最大的特点是可由多种发射装置兼容发射,例如“海蚊”发射系统、美国海军 MK36 SRBOC 发射系统以及北约标准的130mm发射装置等,这也许就是英国海军极力推动其尽快发展的原因。
1999年末和2000年初,Mk251弹进行了一系列风险验证试验,证明了其在“海妖”基础上进行的多项改进是成功的;2002年下半年,Mk251接受了20枚整弹的全验收试验;2003年4月,Mk251生产弹首批交付皇家海军,随之装备了拥有DLH型“海妖”系统的7艘舰艇。2003年9月18日,英国皇家海军的42型驱逐舰“约克”号对Mk251有源假目标弹进行了试验演示。演示中,英国国防部派出的一架飞机携载着相关设备模拟低空飞行的反舰导弹,“约克”号的电子战系统探测到“导弹目标”后即启动DLH系统发射了Mk251弹,结果证明该弹对“目标”的对抗是成功的,而且只需发射1枚就足以引诱“目标导弹”的导引头。2003年9月25日,Mk251系统正式服役。
作为有源干扰弹,Mk251主动发射电磁波、用主动施放的干扰能量来形成雷达假目标的能力是箔条类无源干扰弹所不及的,而且由于在舷外起作用,因而与载舰的电子系统之间也不会产生相互干扰。该弹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多国海军的极大兴趣,目前其生产、装备及外销正处于方兴未艾之势,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专家认为,像Mk251有源假目标弹这类的舷外干扰系统或将成为海军舰载电子软杀伤武器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