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措施与救助方法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台风、风雹、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自然灾害是在一定自然环境背景下产生的,超出人类社会控制和承受能力,是自然与社会综合作用的产物,是人们无法避免的客观事实。但是人为的作用可以加速或延缓灾害的发生,加大或减轻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一、自然灾害紧急救助基础知识
(一)自然灾害的分类、特点及其危害性
1.自然灾害的分类
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其分类如下:
(1)按成因划分
⑴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裂缝、土地沙漠化、火山爆发等;
⑵灾害性天气,如台风、飓风、飑风、龙卷风、雷击、冰雹、暴雨、旱灾等;
⑶水文灾害,如洪涝灾害等;
⑷生物灾害,如病、虫、草、鼠害等。
(2)按表现方式划分
⑴突发性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飓风、飑风等。突发性灾害的特点是:猛烈地突然发生、持续的时间很短、灾害影响和危害巨大,灾区地理位置容易确认。
⑵长期性自然灾害,其特点是:缓慢发生、持续时间长、潜在危害大。如沙漠化、水土流失等。
应急救助主要是针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种类。各种自然灾害既可能单独发生,也可能与其他灾害连锁反应,形成群发性灾害,其影响和危害更为惨重。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水灾造成的损失最大,约占40%,发生在1998年7~8月长江及松花江流域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其次是热带风暴和台风,占20%;地震和旱灾各占15%;其他灾害占10%。
2.自然灾害的特点
⑴突发性。许多自然灾害,像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等,会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极短的时间内表现为灾害行为,使人类猝不及防,造成巨大的灾害,常能造成死亡事件和很大的经济损失。
⑵多灾种。从大类上分,既有气象灾害,也有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从小类上分,可分为冰雹、洪涝、干旱、雪灾、大风、大雾、雷电、滑坡、泥石流、坍塌、地裂、病虫害、草害等。一年四季,无论在高山、平原,还是在江、河、湖、海,以及空中,都可能有气象灾害发生。
⑶群发性突出。一方面,不同的灾害常交替出现,如大风和冰雹,洪与涝一般是同时出现;另一方面,又同时诱发病虫害,以及疾病、流行病等。
⑷连锁反应显著。不良的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甚至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
⑸后果严重。突发性自然灾害可以造成数万甚至数十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到冲击,受灾面积可以达到几十万平方千米,同时可以引发其他灾害,造成社会动荡和严重社会安全问题。我国每年由于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每年造成数十次重要铁路、高速公路干线的路基毁坏和交通中断;中西部1/2的地区和县级城市受到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严重威胁。
(二)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中的注意事项
紧急救助员在自然灾害来临时,须保持冷静,迅速地分析情况,要因地制宜,合理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寻找逃生的路径和工具,有效指挥,降低损失。
二、地震灾害应急与人员急救
(一)地震灾害概述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在极短的时间内会引起地面剧烈震动,并形成地表断裂和变形,引起建筑物倒塌和损坏,造成人身伤亡及大量社会物资损失。
地震灾害包括直接灾害和间接或次生灾害两大类。直接地震灾害指的是地震发生时地面强烈振动并形成地面裂缝和变形引起建筑物损坏和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间接地震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例如,因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因水坝决口造成水灾;因电线短路、煤气管道泄漏引起火灾;因地震谣言造成社会心理影响等。
地震造成的灾害往往很突然、很严重,同时伴有大批伤员,多发伤多见。地震造成的人员伤害主要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人体砸伤、压伤,头、胸腹、四肢、脊柱均可受伤。
(二)地震灾害应急处置
地震往往同时出现大批伤员,现场救护往往需要在群众帮助下进行。做好现场指挥、现场伤员分类工作十分重要。
1.现场指挥
救护人员要掌握现场特点,包括房屋倒塌程度,可能受伤的人数和地点,选择安全救护场地。应该组成现场救护指挥站,组织救援人员将伤员脱离受伤现场,在选定的安全场地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
2.伤员的现场分类
根据伤员受伤程度、部位、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分类,有利于按伤员伤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救护和向医院转送。机械性外伤,指人们被倒塌体及各种设备直接砸击、挤压下的损伤,一般占地震伤的95%~98%。另外,还有埋压窒息伤、饥饿、烧伤等。
自救与互救在抗震救灾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专业救援力量尚未到达之前,现场紧急救援人员的快速救助及灾民的自救都是不可缺少的救生措施。据部分资料统计,自救与互救的脱险率可达40%~80%。
一次强烈地震经过几十秒后结束,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自救。在废墟下压埋较轻的人,可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况,寻找可以自救脱险的薄弱部位,尽力自救脱险,千万不要失去理智地乱喊乱叫消耗体力。若受重伤或暂时不能脱险者,要设法延缓生命,首先把妨碍呼吸的部位(口鼻胸部附近)松动一下,或扒开一定的小空间,以利呼吸,等待救援。发现有人扒救时,可用喊或敲击物体的方法为扒救人指明埋压的位置。
互救要有组织、讲究方式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造成不应有的伤亡。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结构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再行开挖施救。
问,就是询问地震时在一起的亲友和当地熟人,指出被埋人员的位置,了解当地的街道和建筑物分布情况。
听,就是贴耳侦听被埋者的呼救声和呻吟声,一边敲打一边听,一边用手电照一边听。
看,就是仔细观察有没有露在外边的肢体血迹、衣服或其他迹象,特别注意门道、屋角、房前、床下等处。
探,就是在废墟空隙,或者排除障碍钻进去寻找被埋者。这时要注意有无爬动的痕迹及血迹,以便寻找已经筋疲力尽的被埋者。
喊,就是呼喊被埋者姓名,细听有无应答之声。
通过以上五种方法,找到被埋者位置,然后再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救援方法,就能很快地将被埋者救出,并逐步扩大救援。
救出被埋者后应首先将其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灰土,进而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在扒救中,可使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就便器材。企业的医护人员能在救护工作中起重要的核心和骨干作用。紧急救助人员要立即在马路口、废墟旁建成临时包扎点、医疗点,指导自救互救,抢救出来的伤员应尽快包扎,并设法寻找药品、水和适当食物给以急救,然后转移和治疗。
要注意:强烈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短期内很可能还会有较强的余震,使已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的建筑物再次坍塌。因此,地震后不能麻痹大意,要积极预防强余震灾害。搭建防震棚,一方面可解决住宿问题,也是预防余震灾害的有力措施。同时,做好防疫工作。
三、台风/龙卷风灾害应急与人员急救
台风的风速很快,常伴有大暴雨,能摧毁一切脆弱的结构。龙卷风的风速特别大,甚至超过100~200米/秒。龙卷中心垂直运动分布也不均匀,中心附近(眼区)为下沉运动,稍往外极强的上升气流可达50~60米/秒。
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现象,由于它的无法控制性和巨大的破坏性,因此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交通方面,台风更易导致交通阻断,引发运输事故。因此,在台风易发生时期,必须考虑针对台风的应急措施,以预防恶性事故的发生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时如何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制定台风的应急程序应与当地的应急救援部门和气象服务中心紧密联系,根据政府气象服务部门所提供的气象信息和指导,应急管理者应提前在24~48小时内采取适当的行动措施。制定台风应急程序时,需要根据预报的台风种类、强度、登陆点确定相应的应急行动措施。由于台风会影响到工作、生活、交通等各个方面,因此每个部门都应在台风到来之前部署好应急行动,以保证人员的安全。
(一)台风/龙卷风的危害
台风可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并且常伴有暴雨和洪水。而龙卷中心气压低、风速大,破坏力很大,能拔树、倒屋,能将人及地面物体卷吸在空中,可摧毁地面建筑物。2005年,台风“龙王”给福建省的66个县(市、区)402.79万人受灾,民众死亡42人,失踪6人,全省直接经济损失达74.78亿元。同时,在这次台风中,位于福州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的一所学校训练基地突然遭受山洪袭击,142人被山洪冲走,57人及时被救,共找到84具尸体,1人下落不明。
(二)应对龙卷风的措施
遭遇龙卷风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野外躲避
当在野外听到由远而近、沉闷逼人的巨大呼啸声时要立即躲避。这声音或“像千万条蛇发出的嘶嘶声”,或“像几十架喷气式飞机、坦克在刺耳地吼叫”,或“类似火车头或汽船的叫声”等。
如在野外遇上龙卷风,应在与龙卷路径相反或垂直的低洼区躲避,因为龙卷风一般不会突然转向。
当乘汽车时遭遇龙卷风,应立即停车并下车躲避,防止汽车被卷走,引起爆炸等。
2.室内躲避
当龙卷风向住房袭来时,要打开一些门窗,躲到小开间、密室或混凝土的地下室,上覆有25厘米以上厚度的混凝土板较为理想。
注意:汽车和活动房屋均没有防御龙卷风的能力。
要在东北方向的房间躲避,并采取面向墙壁抱头蹲下姿势。因为西南方向的内墙容易倒塌。
(三)台风应急与对策
遇有台风应采取以下措施:
⑴随时注意台风动向,紧急危险事故可打110电话请求帮助。
⑵位处低洼地区时,应暂迁至高处。
⑶准备手电筒、食物及饮用水,检查电路。
⑷不可贸然外出,以免受伤。
⑸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各种悬吊物应取下。
⑹清扫排水管道。
⑺将屋外的物品移置安全场所。
⑻断落的电线,应请专业人员处理。
四、泥石流灾害应急与人员急救
泥石流是水与泥沙石块相混合的流动体,由于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含量在15%~80%),其运动过程产生巨大动能,冲刷撞击能力远大于山洪,对生命财产及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
泥石流的类型按其发生地貌部位可划分为河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按流体性质可划分为:黏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和过渡性泥石流。按规模可划分为大规模泥石流(物质冲出量大于10万立方米)、中等规模泥石流(物质冲出量约3~10万立方米)和小规模泥石流(物质冲出量小于3万立方米)。
泥石流暴发突然、猛烈,持续时间不长,通常在几分钟至一两个小时结束。由于泥石流较难准确预报,易造成较大伤亡。
(一)泥石流造成的灾害
泥石流活动总体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活动周期长短依自然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泥石流易成群暴发。由于暴雨具有一定的分布空间,因而,一次暴雨常造成数十甚至上百条沟出现泥石流。由于群发的特点,亦使泥石流易造成大面积灾害,损失严重。
泥石流暴发历时短、成灾快,是突发性极强的灾害种类,故其危害性极大,预测与预防难度大,特别是泥石流低频地区,人们难于掌握其活动规律,就更难于对其进行预报。泥石流主要危害城镇、村庄,阻碍与破坏交通和通信,危害农田林地与各种水利工程,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危害极大。
泥石流的特点如下:
⑴短暂的断流现象与巨大的轰鸣声。很多泥石流暴发之初常可听到由沟内传出的犹如火车轰鸣或响雷声,地面也发出轻微的震动,有时在响声之前,原在沟槽中流动的水体突然出现片刻断流。
⑵强劲的冲刷、刨刮与侧蚀。泥石流在沟谷的中上游段具有强烈的冲刷、刨刮沟床的作用,常使沟床基底裸露,岸坡垮塌。另外,在中下游段常侧蚀掏刷河岸阶地,使岸边沿线的道路交通、水利工程、农田及建筑物受到破坏。
⑶弯道超高与遇障爬高。泥石流运动时直进性很强,当处于河道拐弯处或遇到明显的阻挡物时,泥石流不是顺沟谷平稳下泻,而是直接冲撞河岸凹侧或阻碍物。
⑷巨大的撞击、磨蚀现象。快速运动着的泥石流动能大、冲击力强,据研究测定,砾径1米的大石块运动速度5米/秒时,冲击力可达140吨。
⑸严重的淤埋、堵塞现象。在沟内及沟口的宽缓地带,由于地形纵坡度减小,泥石流流速会骤然下降,大量泥沙石块停积下来,堆积堵塞河道、淤埋农田、道路、水库、建筑物等。一些大规模泥石流的冲出物质堆堵在河道,可构成临时性的“小水库”,致使上游水位抬高,然而这种堵坝一旦溃决又会形成洪水泥石流,再次对下游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