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
17563500000010

第10章 公共安全应急基础知识和技能(5)

⑹阵流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黏性泥石流中。其特征是自泥石流开始到结束,沿途出现多次泥石流洪峰,即多次泥石流龙头,各次龙头出现间隔时间长短不一。

(二)泥石流事故的应急

当工矿、企业等遭到泥石流袭击,并出现严重灾情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伤员抢救,以及水、电、交通线路的抢修,以保障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伤员得到及时救治。河(沟)经泥石流的洗劫之后,面目皆非,百孔千疮,不仅原河(沟)床被冲淤得难以辨认,穿越或沿河(沟)谷的道路也被掩埋破坏得无影无踪,沿途漂砾、泥沙满沟,行走时极容易造成跌伤、磕碰,因此进行救灾抢险时应注意避免发生各种外伤。

泥石流发生时常席卷、淹浸、淤埋沿途的房屋、牲畜及杂、污物,泥石流结束之后应对必要的地段进行清理消毒或远离,避免与防止流行病的发生和传播,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五、雷击灾害应急与人员急救

自然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闪电。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达几千人,财产损失上百亿元。雷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放电时间极短,而放电电流异常强大,放电时温度可达20000℃。雷电包括直击雷和雷电感应,雷电感应又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一)雷电的危害

直击雷和雷电感应伴随出现的极高电压和强大电流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1.电作用的破坏

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伏的雷电冲击电压可能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事故。绝缘损坏引起的短路火花和雷电的放电火花还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电气绝缘的损坏以及巨大的雷电电流流入地下,在电流通路上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和在流入点周围产生的强电场,还可能导致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等。

2.热作用的破坏

热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造成易燃物的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或爆炸。如果雷击中易燃物,更容易引起火灾。

3.机械作用的破坏

巨大的雷电电流通过被击物时,瞬间产生大量的热,使被击物内部的水分或其他液体急剧气化,剧烈膨胀为大量气体,致使被击物遭破坏或爆炸。此外,静电作用力和电动力也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雷击时的气流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二)雷电事故的应急

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救护人员或第一目击者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进行抢救。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注意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要中止心肺复苏的急救。

第四节公众聚集场所突发事件紧急救助基础知识

公众聚集场所多是公共娱乐场所和服务场所等,主要指的是供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如大型的商场、集贸市场、图书馆、科技馆、车站、码头等生活场所,歌舞厅、影剧院、体育馆、录像厅、餐饮场所、游艺/游戏场所、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健身室、休闲场所等娱乐场所。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增加,经常会举办各类大型活动或比赛,这些公共场所成为人员聚集的地方。有时,一次主要体育竞赛或娱乐活动便可能吸引数万名爱好者参加。另外,中国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大量涌入城市,黄金周等假日制度的实行,高等学校的高度集中,使得在节假日尤其是春节等传统节日车站、码头人头攒动,人满为患。再者,每当节假日举行集会时,也往往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参与。通常这些人聚集并没有发生严重的问题,但是,这些场所同样是易燃易爆物品的集中地,多数又是特殊的建筑设施,包括地下建筑,高层建筑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偶遇不完备的设施和疏于人群安全管理和疏导就将导致大量人员的伤害,甚至践踏或死亡。大多数人员往往对现场情况不熟悉,发生事故时易惊慌失措,如果现场工作人员未能及时指挥疏导,场面极易失控,后果加重。公共安全事故应急主要包括大型活动场所、铁路隧道及地下场站、大型空间避难场所等。

一、公众聚集场所突发事件的分类、特点及其危害性

(一)公众聚集场所突发事件的分类

国内外大型活动场所容易发生人群受伤害的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活动

国外主要人群灾害事件大多发生在足球体育场中,如1989年4月利物浦队在英国希斯伯莱球场与诺丁汉森林队进行比赛,开赛后大批球迷蜂拥而入,站在前面的人被压向围栏,造成96人死亡,200多人受伤,这是英国体育史上最惨痛的一次灾难。2001年伊朗Sari足球场倒塌事件造成2人死亡,100多人受伤。2005年3月6日,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一座足球体育场发生踩踏事故,造成47人受伤,其中多人伤势严重。事发时,体育场内即将举行马达加斯加足球队与南非足球队的一场比赛,能容纳5万人的体育场内座无虚席,而场外还有几百名球迷试图涌入场内。由于过度拥挤,许多人被挤倒在地,又遭到踩踏,结果造成许多人头部受伤和骨折。

2.娱乐活动

2006年2月4日早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郊区一座体育场,大约3万人聚集在体育场周围,准备观看阿尔托广播系统——纪事广播网广播公司主办的电视直播娱乐秀“Wowowee”周年庆祝会,结果发生踩踏事故,造成88人死亡,342人受伤。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歌舞厅)因违章 电焊引燃海绵等可燃物,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5.3万元。

3.展会

因为举办展会而出现的恶性突发事件,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如2005年2月3日上午9时左右,正在举办2005年迪拜购物节的“地球村”内突然起火,大火首先从尼泊尔展馆烧起来,继而波及到隔壁的中国展馆和约旦展馆,并导致中国展馆内120个摊位中的110多个被烧毁。波兰南部卡托维兹的一座展览馆举办的“鸽子2006”展览会,展馆屋顶突然倒塌,数以百计人被埋,至少66人死亡,包括一名儿童及多名外国人,另有约160多人受伤,这是波兰历史上最严重的建筑物倒塌惨剧。2006年8月6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二期E区,底板地沟大梁钢筋沉梁作业时发现梁中部钢筋松脱,加固时该大梁支架失稳,突然倾塌,致使1人死亡,3人受伤。

4.节庆活动

1994年12月8日下午,新疆克拉玛依市教委组织中小学生在友谊馆为验收团举行汇报演出,16时20分,由于舞台上方7号光柱灯烤燃附近纱幕,引起大幕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剧场厅内各种易燃材料燃烧后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致使众人被烧或窒息,共死亡325人,受伤住院130人。2004年2月5日,北京市某郊区庆祝元宵节举办大型灯会活动,群众欲通过拱桥时造成推挤、踩踏,造成37人身亡,上百人受伤。

(二)公众聚集场所突发事件特点

公共聚集场所突发事件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⑴突发性。事件爆发的时间、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经常出乎人们的意料,即事件发生突然。

⑵公共性。突发事件的影响和涉及的主体具有公共性。当然,有些突发公共事件的直接涉及范围不一定是在普通的公众领域,但是事件却会因为迅速传播而引起公众的关注,成为公共热点并造成公众心理恐慌和社会秩序混乱。如我国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造成300多人死亡,但它对人们心理的影响远远大于这个程度,它造成的社会动荡、旅游和经济受到的打击是有目共睹的。

⑶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不确定性表现在原因、变化方向、影响因素、后果等各方面都无规则,事件瞬息万变,难以准确预测和把握。

⑷事件的多样性,也称事件的独特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各不相同,在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如吉林某石化企业由于火灾爆炸引起的安全生产事故,在救援中使用了大量消防水,灭火的同时导致了受污染的水大量流入松花江,进而造成松花江水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后期媒体的过度报道和未及时对公众心理疏导,一度引起抢购和演变为国际上的危机事件。

⑸危害性。公众聚集场所突发事件的危害性突出地表现在:公众生命受到威胁;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正常的赛事秩序遭到破坏。此外,突发公共事件还会给人们心理造成无法用量化指标衡量的负面效应。

⑹信息的有限性。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很多信息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演变的,而时间的紧迫性,使得决策者掌握的信息有可能不全面,甚至会影响救援的正确决策。

二、公众聚集场所火灾等事故的应急

(一)公众聚集场所火灾事故的紧急处理

⑴发现大型活动场所内起火,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扑火,火势如果继续蔓延,应及时向安全责任人或主要领导报告;按照防火灾计划,首先将人员撤离危险地区,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的一切工具和器材及时灭火。火源不能扑灭时,必须封闭火灾区域。如果火势较大,可燃物较多,自身的消防设备和人员不能扑灭的,应及时拨打“119”求助。

⑵场所内电器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电源切断之前,只准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灭火。

⑶主管安全的负责人接到火灾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救护队和有关人员,紧急救护员应积极配合查明火源及发火地点的情况,根据防火灾计划,拟定具体的灭火和抢救行动计划。

⑷迅速疏散与营救人员。人员集中场所的火灾关键是抢救并疏散人员。公共娱乐场所火灾,情况复杂,人员密集,疏散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a.注意通报时机,防止混乱。在人员集中场所的火灾初期阶段,当人们还不知道发生火灾,且人员多、疏散条件差时,疏散组织者应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不利区域内的人员进行疏散,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告知其他人员疏散。在火势猛烈时,应同时公开通报,让全部人员疏散。

b.注意疏散时间。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火灾时,要求人员在3~6分钟内疏散出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因此疏散组织者应设法保障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撤出或者先期撤离烟火充斥区。

c.必要时应采取强制疏导。当火势封锁了疏散通道,人们惊慌失措时,紧急救助员应配合公安消防人员应立即组织力量,全力堵截火势,掩护疏散,并设法阻止人流乱窜,采取强制疏导手段,将人员疏散出危险区,防止出现伤亡事故。

d.在出口处设立警戒。防止已被疏散出的人员及寻找亲人的家属又进入火区。

e.要清点人数。对救出人员要进行清点,查看是否全部救出。

f.要搞好个人防护。指导人们用可能找到的东西进行必要的保护,捂住口鼻。若烟味太呛,可用水润湿布后再捂住口鼻,以保证最大限度地营救生命。

(二)公众聚集场所其他事故的紧急处理

公众聚集场所,除了主要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外,还可能要面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发事件。紧急救护人员应起到重要作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1.现场大量人员受伤事故处理

⑴如遇有紧急事故发生时,应对儿童、老弱、身心障碍者等特殊对象优先协助疏散。

⑵紧急救援员或现场工作人员应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并及时向安全责任人或主管领导汇报。

⑶现场救护设备和能力有限时,应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⑷如遇受伤人员较多、伤势严重、救护人员少时,应及时拨打“120”、“110”求助。

2.触电事故处理

⑴公共场所内发现触电伤人事故,紧急救护人员或现场作业人员应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切断电源。

⑵对触电人员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抢救,严重者应就近就医或拨打“120”、“110”求助。

⑶及时将事故情况上报有关人员。

3.拥挤踩踏事故处理

发生各类事故的现场,如遇到安全通道位置和标识不明显,无救援人员及时组织撤离时,常常可导致撤离中的人员慌乱逃离,尤其是在人员过多时形成拥挤,更容易发生人员撞伤、踩踏、绊倒等事故发生,进一步影响人员尽快有序撤离事故现场。所以作为紧急救援员在此时应发挥重要的作用,迅速带领人员有序经过安全通道撤离事故现场,防止人员在撤离中发生拥挤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