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
17563500000008

第8章 公共安全应急基础知识和技能(3)

(一)坍塌事故的现场救护

在施工过程中或在山区等处发生暴雨时,现场人员应注意:

⑴当发现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纹或发出异常声音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或活动,并通知、组织人员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⑵当土方或建筑物发生坍塌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时,立即拨打报警和急救电话。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进行抢救受伤人员。

⑶当少部分土方坍塌时,抢救或救护人员要用铁锹进行挖掘,并注意不要伤及被埋人员;当建筑物整体倒塌,造成特大事故时,应在统一指挥下开展抢险工作,或采用吊车、挖掘机等有效的工具设备进行抢救,现场要有指挥并监护,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

⑷被抢救出来的伤员,现场救护人员应立即进行抢救,或用担架把伤员抬到救护车上,对伤势严重的人员要立即进行吸氧和输液,到医院后组织医务人员全力救治。

(二)坍塌事故现场救护的注意事项

坍塌事故现场救护时特别应注意:

⑴在进行现场救护前,应对现场进行危险评估,如若有再次发生坍塌危险时,应先进行支护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

⑵建构筑物如果在大火中燃烧了一定时间后,其结构强度将急剧下降。因此,在这种状况下进行人员营救,应听从指挥的安排。经过专家评估并采取一定措施后才能进入建构筑物进行人员抢救。这些我们都是有过血的教训,如1994年6月16日,珠海市一织染厂发生火灾事故,大火基本扑灭后,棉包仍在阴燃,为有效地消灭火种,厂方组织工人进入火场清理火种、搬运残存的棉包。突然厂房发生倒塌,造成93人死亡,受伤住院的156人。

⑶提高应急救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冒险蛮干。

⑷备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车辆、吊车、担架、氧气袋、止血带、送风仪器等。

⑸在一些有毒物质有可能泄漏的坍塌现场,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才能进入。

四、中暑人员急救

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为正常。当高气温、高湿度、通风不良,致使环境气温过高时,人体内会大量失水、失盐、积聚大量余热,并出现机体代谢紊乱,这种现象称为中暑。体弱多病,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饥饿和患有心脏、肾、肝疾病等是发病的诱因。

在建筑施工、高温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通风不佳,散热困难;或在露天劳动直接在烈日阳光下暴晒;在缺乏空调、通风设备的公共场所;在密不通风的房间内,人员均有可能发生中暑。

(一)中暑症状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7.5℃。

2.轻度中暑

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3.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的分类及症状。

(二)现场救护要点

中暑人员现场救护要点如下:

⑴迅速把中暑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或有空调的房间,平卧,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⑵轻者饮淡盐水或淡茶水,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等;

⑶体温升高者,用凉水擦洗全身,水的温度要逐步降低,在头部、腋窝、大腿根部可用冷水或冰袋敷之,以加快散热;

⑷严重中暑者,经降温处理后,应及时送至医院以便及早获得专业急救和治疗。

五、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及人员急救

食物中毒,是人进食有毒有害的食物引起的一类急性食源性疾病的总称。它必须是健康的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的食品后发生的急性疾病过程,才属于食物中毒。它包括食入被污染的食物或腐败变质的食物;饮用含有大量化学毒物或病原微生物的水,或用这种水烹调加工的食物等所引起的疾病。

(一)食物中毒概述

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地或集体性暴发,多数表现为肠胃炎的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

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绝大多数。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肉类、鱼类、奶类和蛋类等)和植物性食品(如剩饭、豆制品等)。

食用有毒动植物也可引起中毒。如食入未经妥善加工的河豚可使末稍神经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最后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麻痹而死亡。

一些含一定量硝酸盐的蔬菜,储存过久或煮熟后放置时间太长,细菌大量繁殖,会使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造成人体组织缺氧,严重时,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食入一些化学物质,如铅、汞、镉、氰化物及农药等化学毒品污染的食品可引起中毒。

(二)食物中毒的症状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休克症状有手足发凉、面色发青、血压下降等)。

吃河豚者,食后2~3小时便会引起舌头或手足麻木,4小时以上可形成呼吸麻痹而死亡。

毒蘑菇中毒除了胃肠道症状外,还可见痉挛、流口水、出现幻觉、手发抖等症状。

(三)食物中毒现场救护

食物中毒现场救护要点如下:

⑴发现人员食物中毒时,尽快催吐。可以用筷子或手指轻碰患者咽壁,促使排吐。如毒物太稠,可取食盐20克,加冷开水200毫升,让患者喝下,多喝几次即可呕吐。或者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开水冲服。肉类食品中毒,则可服用十滴水促使呕吐。

⑵药物导泻:食物中毒时间超过2h,精神较好者,则可服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老年体质较好者,可采用番泻叶15g,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

⑶解毒护胃: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或者可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或者可口服牛奶和生鸡蛋清,以保护胃黏膜,减少毒物刺激,阻止毒物被吸收,并有中和解毒作用。

⑷如果中毒者已发生昏迷,则禁止对其催吐。

⑸如果经上述急救,病人的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必要时,尽量收集食物中毒人员的呕吐物或食用的食物,用于医院化验以明确中毒物质,使医生能及时对症下药进行急救。

六、溺水人员急救

溺水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意外事故种类之一,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果合并心跳停止,则称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则称“接近溺死”,这一分类对病情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但救治原则却基本相同,因此统称为溺水。

淹溺的进程很快,一般4~5分钟或6~7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因此,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落水人员。现场救护的紧急救援员应首先进行以下几项程序和操作。

(一)查明溺水致死原因

溺水时,大量水、藻草类、泥沙进入人的口鼻、气管和肺,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惊恐和寒冷使喉头痉挛、呼吸道梗阻而窒息。

发生淡水淹溺时,由于大量水分进入循环系统,血液被稀释,出现低钠、低氯、低钙血症及溶血,甚至造成死亡。

发生海水淹溺时,海水中含3.5%氯化钠,含有高渗氯化钠的液体进入毛细血管,因渗透压的作用,致使血中水分大量进入肺内,造成严重肺水肿,导致心力衰竭而丧失生命。

(二)现场急救方法

溺水现场急救的方法包括水中救护和岸上救护。其中,水中救护者除掌握救护的一般方法外,还必须会游泳并掌握水中救护的重点。

1.水中救护

营救人员迅速接近落水者,从其后面靠近,不要让慌乱挣扎中的落水者抓住而发生危险。从后面双手托住落水者的头部,两人均采用仰泳,(以利于呼吸)将其带至安全处。有条件的采用可以漂浮的脊柱板救护伤员,有必要时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施救者一旦被抓被搂,如是从正面被搂住,应把头低下潜入水中,并将溺水者的双臂向上推过头顶,迅速脱身。若是从后面被搂住头颈部,应马上低下头保护咽喉,然后抓住其上面一只手腕往下拉,同时用另一只手托起其肘部脱身;如果被抓住一只脚,则迅速用另一只脚踹溺水者的肩膀,迅速脱身。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脱身,可深深吸一口气,然后与溺水者一同沉下水中,突然下沉的结果往往会使溺水者放手。脱身后要迅速游到溺水者够不着的水域,如果体力还行,再从后面接近溺水者进行施救。如果有木板、救生圈、长竿等工具,应及时使用,供落水者攀扶,以减少溺水者抓、搂救生人员的危险。

2.岸上救护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做初步处理,如人工呼吸、清除口内异物等,以免送往医院后丧失了有效抢救的时机,具体方法如下:

⑴保持呼吸通畅。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和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⑵人工呼吸。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吹16~20次),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注意:当溺水者出现微弱的自主呼吸后,不能马上停止人工呼吸,而要继续进行,因为随时都会有呼吸再次停止的危险。

⑶胸外心脏按摩。对于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成人每分钟80~100次,年幼者速率应加快,婴幼儿每分钟100~120次,),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⑷不要轻易放弃抢救,特别是低体温情况下,应抢救更长时间,直到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⑸现场救护有效,伤员恢复心跳、呼吸,可用干毛巾擦遍全身,自四肢、躯干向心脏方向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

七、交通事故应急及人员急救

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都要与交通工具打交道,因此,交通事故是全球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其中以公路交通事故——车祸为最常发生。严重的车祸可导致人员伤亡,伤情以颅脑外伤、脊椎骨折、胸部损伤为主,多发骨折,同时伴有烧伤等复合伤。而海难、空难一旦发生,伤者伤势严重,死亡率极高,生还的希望非常小。

(一)交通事故概述

公路交通事故——车祸为最常见,如行人、自行车被机动车撞伤,摩托车、汽车翻车及车内人员伤等,群死群伤的公路交通事故伤亡及经济损失均较严重,这种事故社会影响大,常需要政府、公安、急救、医疗部门多系统联合救护。

公路交通事故损伤的主要受伤部位为头部、四肢、盆腔、肝、脾、胸部。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头部损伤、严重的复合伤和碾压伤。

如果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发生了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人员、车辆伤害,还可能由于危险化学品受到撞击、受热、泄漏等发生火灾、爆炸及人员中毒事故,事故损失将进一步扩大。

(二)交通事故现场救护原则

交通事故现场救护原则如下:

⑴现场应急的顺序为紧急呼救→保护现场→转运伤员。急救电话可拨打“120”、“110”、“119”。

⑵切勿立即移动伤者,除非处境会危害其生命(如汽车着火、有爆炸可能)。

⑶将失事车辆引擎关闭,拉紧手刹或用石头固定车轮,防止汽车滑动。

⑷呼救的同时,现场人员应先查看伤员的伤情,从车内救出伤员的方式应根据伤情区别进行,脊柱损伤者不能拖、拽、抱,应使用颈托固定颈部或使用脊柱固定板,避免脊髓受损或损伤加重导致截瘫。

⑸实行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呼吸心跳停止者做心肺复苏抢救。

⑹意识清醒的伤者可询问其伤在何处(疼痛、出血、何处活动受限),立刻检查伤处,进行对症处理,疑有骨折应尽量简单固定后再进行搬运。

⑺事故发生后应尽可能对现场进行保护,以便给事故责任划分提供可靠证据,并采用最快的方式向交通管理执法部门报告。

⑻恶性交通事故中,当大量外援到达后在抢险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抢救、分类转送伤员等工作。

⑼伤员量大时,必须进行伤情分类,按四类验伤,Ⅰ类伤员尽快转送医院及时进行抢救,可明显降低死亡率。伤情分类。

⑽如果交通事故涉及危险化学品时,应首先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名称和危险特性,有针对性的实施应急行动,同时尽量佩戴个体防护用品,站在上风侧进行现场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