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
17563500000006

第6章 公共安全应急基础知识和技能(1)

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措施与救援方法

危险化学品涉及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各个环节,常用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多,涉及到化工、石化、医药、纺织、轻工、冶金、铁路、公路、物资、农业、环保、地质、军工、建筑、教育等各个领域。由于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复杂以及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使得在生产、运输、储存、经营、使用及废弃进行处理过程中,稍有不当或疏漏,就会引发泄漏、爆炸和火灾等连锁式事故,就会对人民生命、财产、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定造成重大危害,常常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一、危险化学品概述

(一)危险化学品的类别

危险化学品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撞击、振动、接触热源或火源、日光曝晒、遇水受潮、遇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的化学品。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1986)国标,将危险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项。即:

第1类爆炸品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2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3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1项易燃气体

第2项不燃气体

第3项有毒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1项低闪点液体

第2项中闪点液体

第3项高闪点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1项易燃固体

第2项自燃物品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1项氧化剂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1项毒害品

第2项感染性物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第1项酸性腐蚀品

第2项碱性腐蚀品

第3项其他腐蚀品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点和危害

1.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点

危险化学品主要具有活性与危险性、燃烧性、爆炸性、毒性、腐蚀性和放射性的特点。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一种或数种物质释放的意外事件或危险事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突发性、危害性。由于其特性,在大量排放或泄漏后,既可污染环境,如空气、水、地面和土壤或食物,同时危及人员安全健康。如可以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引起群体中毒甚至死亡事故发生。化学毒物特有的毒性作用及其理化性质,决定了化学事故灾害有别于其他灾害性事故,其主要特点如下:

(1)发生突然,施救困难

灾害性化学事故的发生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常在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生。印度博帕尔灾害性化学事故发生在半夜零时,我国2003年重庆开县的井喷事故发生在晚上10时以后,人们都在休息或熟睡之中,难以被及时发现并逃生。而一些自然因素,如地震、雷击等引发的灾害性化学事故更是无法预料。另外,由于突发灾害性化学事故,短时间内可发生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外泄,引起燃烧、爆炸性次生灾害,有的产生的有毒气体可立即致人死亡或窒息,而且有毒气体可迅速扩散到周围临近区域,尤其是扩散到附近居民区时,由于其涉及人员众多,给疏散带来很大的困难,毒性作用迅速,往往在事故发生后措手不及。

有毒气体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引起呼吸、消化道等多系统的中毒;而不同的毒物不但防护措施不同,其救治方法也不同;有的剧毒化合物还需要特效药物才能救治。而且除了少数有机磷、氰化物及一些重金属盐中毒有特效抗毒药外,其他有毒化合物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现场救生药物。事故中心区域可由于燃烧、爆炸而出现“高温、高压、缺氧、剧毒”的微小环境,还可因强烈的大火,消耗大量氧气,形成负压将人畜吸入火焰中去,因而导致对救援的设备和救援的方法要求也更高和更复杂。例如有些救援现场不但是有毒气体聚集还有缺氧环境,所以防毒面具需要具备多种滤毒功能,既要有过滤式防毒面具,又要准备缺氧条件下使用的携氧式面具。

(2)迅速扩散,受害广泛

突发化学事故后,有毒有害化学品通过扩散可严重污染空气、地面道路、水源和工厂生产设施。危害最大的是有毒气体,可迅速往下风方向扩散,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扩散至几百米或数千米远,危害范围可达几十平方米至数平方千米,引起无防护人员中毒。例如,2005年3月29日晚6时50分,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一辆载有液氯的槽罐车与一辆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造成了公路旁3个乡镇的村民近30人死亡,300多人入院治疗,周围绿色麦田一夜变黄。当挥发性的有毒液体污染地面、道路和工厂设施时,除可引起污染区人员和参加救援的人员直接中毒外,还可因染毒伤员的污染服装或车辆在染毒区域向外行驶而扩散,造成间接中毒。另外,现代建筑内部的塑料墙纸、化纤地毯、腈纶织物、有机玻璃装饰及其他高分子化合物极易燃烧,可释放出次生的有毒气体。居民在短期内要疏散撤离,水源、地面污染要进行消毒,工厂设施要停工待消毒后才能恢复生产,这些化学事故均可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和使国家财产蒙受损失。

(3)污染环境,不易洗消

事故性有毒气体的排放常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有毒气体在高低、疏密不一的居民区、围墙内易滞留。能够长期污染环境的主要是有毒液体和有一些高浓度、水溶性的有毒气体。一般有毒的液体化学品都为油状液体,水溶和水解速率慢,挥发度又小,都有一股特殊而令人感到不愉快的气味。一旦污染形成,由于油状液体挥发度小,黏性大,不易消毒,所以毒性的持续时间长。若化学事故发生在低温季节或通风不良的地形内则毒性可持续几小时或几十小时,甚至更长,洗消特别困难。如污染发生在江河湖海水源或水网地区,有毒的油状液体常可漂浮水面,随潮汐和波浪进而污染江河中的助航设施和两岸的码头建筑,还可沉入江底,成为一个长期的污染源。

(4)影响易扩散,危害延续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单位多,所在位置往往处于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各企业的各种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相对集中、环境特殊、特种设备多,一旦发生事故,易于产生连锁反应,事故后果严重,预防和控制复杂。

由于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危害性、群体性,特别是在发生重大或灾害性事故时现场急救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医疗救护工作,有其特定的内涵,再加上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常常涉及多部门和多种救援专业队伍的配合协调,因此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现场急救的组织工作尤其重要。

2.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

引起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种类繁多,物料多样,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所以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后果也大不相同。可引起爆炸和燃烧,或产生中毒,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如果发生事故,危险化学品会产生相应的危害,最常见的危害包括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和化学品的火灾爆炸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

⑴中毒。引起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物质有以下种类:气体(如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刺激性气体如氮氧化物、氯、氨、二氧化硫等),有机溶剂(苯胺、三硝基甲苯等),以及有机磷农药等。能引起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物质的基本条件,即毒物易弥散,而散发时有较多的人接触。从实际发生的情况看,危险化学品事故多集中在氯气、氨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硫化氢、硫酸二甲酯、光气等化学物质上,主要由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组成,占全部中毒事故的75%以上。而其中氯气、一氧化碳、氨气三类化合物所致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占55%左右。这些物质在化工、石油化工、石油等产业中应用和接触十分广泛和密切。另外,有些化学物质腐蚀性很强,常使设备、管线损坏,发生跑、冒、滴、漏,外逸的气体极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而导致中毒。

⑵烧伤。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常发生爆炸和燃烧,因此伤员往往出现烧伤情况,并且常伴有复合伤。

⑶窒息。窒息性气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这类气体本身毒性很低,但因其在空气中含量高,使氧的相对含量降低,肺内氧分压降低,导致机体缺氧;另一类为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氰等,主要危害是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

⑷死亡。窒息性气体造成人体窒息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可导致死亡。

(2)引起火灾和爆炸

机械设备、装置、容器等爆炸产生的碎片会造成较大范围内的危害。冲击波对周围机械设备、建筑物产生破坏作用并造成人员伤亡,引起其他可燃物燃烧,造成急性中毒。

(三)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特性,以及危险化学品事故定义的研究,确定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型分为以下6类:

⑴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

⑵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

⑶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窒息事故;

⑷危险化学品灼伤事故;

⑸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⑹其他危险化学品事故。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单纯的易燃液体火灾事故较少,一般不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但由于大多数危险化学品在燃烧时会释放出有毒气体或烟雾,因此在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中,易燃液体火灾往往发展为爆炸事故,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的原因往往是中毒和窒息。这类事故往往被归入危险化学品爆炸(火灾爆炸)事故,或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窒息事故。固体危险化学品火灾的主要危害是燃烧时释放出的有毒气体或烟雾,或发生爆炸,因此这类事故也往往被归入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或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窒息事故。

(四)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

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激变性、群体性,在发生重大或灾害性事故时常可导致严重事故后果,因此现场急救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医疗救护工作,有其特定的内涵,除需要对化学物质及发生中毒的影响部位及方式做出准确判断外,还须用一些特殊救援方法和药物。加上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常常涉及多部门和多种救援专业队伍的配合协调,因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现场急救的组织工作尤其重要。

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一系列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及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被称为毁灭性的灾难。如1976年的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1984年的墨西哥城石油液化气爆炸事故,特别是1984年印度的博帕尔事件,震惊了世界,并引起广泛关注,各国纷纷采取应急措施,并加强设备本身的安全。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及其有效的医学救援是减轻灾害后果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为危险化学品企业加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了依据。它要求危险化学品企业在做好应急救援预案的同时,重视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加强事故急救体系建设,建立相应的组织,配备相应的专业或兼职人员和应急装备,并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

(一)应急救援的程序和方法

1.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

⑴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⑵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⑶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⑷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2.危险区的隔离

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以下内容:

⑴危险区的设定;

⑵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⑶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⑷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3.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和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⑵抢险、救援方式、方法,以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⑶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⑷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⑸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⑹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4.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依据事故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接触人群检伤分类方案及执行人员;

⑵依据检伤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现场紧急抢救方案;

⑶接触者医学观察方案;

⑷患者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

⑸患者治疗方案;

⑹入院前和医院救治机构确定及处置方案;

⑺信息、药物、器材储备信息。

5.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要协助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与现场洗消工作。

(二)紧急救助员的个体防护装备

进入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实施救援的人员,在有毒气体泄漏会引起中毒、化学性灼伤、缺氧窒息的情况下,必须佩戴好个体防护器材,如防毒面具、口罩、帽子、手套、防护衣裤、洗消、除沾用品等方可进入现场。《化工企业急性中毒抢救应急措施规定》对不同种类毒物配备防护用具、解毒剂和冲洗设备进行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