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大响自传
17559400000060

第60章 附录二(4)

3.建议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

汽车尾气排放造成了空气的严重污染。刘院士是个有心人,他在访问欧洲时发现,一些国家小排量汽车和骑自行车的人很多。回国后他又观察,发现我国大排量汽车越来越多。他立即想到,我们的消费观念和政策是否出现了偏差,他还发现,我国的小排量汽车销售困难,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于是,刘院士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呼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提出具体意见。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的采纳,并于2008年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2008年9月1日起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为保护环境做出重大贡献。此外,他还建言“要高度重视跨国公司并购我国龙头企业问题”,得到全国人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写入了有关法律条文。从回忆录中我们不难看到,刘院士的建言献策,都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大事,有的在局部发挥作用,有的在全局发挥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在这个问题上,他不怕担风险,敢于担当,义无反顾,充分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模范地践行了人大代表的光荣职责。

总之,《我心飞翔》回忆录历史跨度大,时间长,内容广泛,涉及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翔实,其中不乏高科技知识和航空动力知识,即使是外行人看了也会受益匪浅。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好教材。相信随着本书的出版发行,将会惠及到更多的人,将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读《我心飞翔——航空动力专家

刘大响院士回忆录》

湖南祁阳一中王昌玉蒋民主

拜读刘大响院士的回忆录《我心飞翔》,我们心潮澎湃,难以自已。我们为有刘院士这样的校友感到骄傲,为刘院士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感到自豪,更为刘院士崇高的精神所折服。

刘大响院士最善于学习

表现在他广泛地学习,虚心地学习,深入地学习。

刘院士从来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爱好广泛、全面发展的高材生。读高中时,他喜欢打排球,曾被选去参加县运动会,还获得过冠军;他参演班里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该剧在学校和县里演出多次,效果颇佳;他还会吹笛子、打腰鼓、扭秧歌。他所参加的种种活动,都在有意或无意地锻炼体质、磨砺意志、发展非智力因素。中学、大学时代长期担任班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的经历,无疑培养了他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这一切正是他日后能够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刘院士广泛的学习经历,很自然地让我们想到中国当今教育的不正常情况。某些学校为了应试,体育课随意停上,音乐课随意停上,所谓的杂课都可以随意停上。学生对文体活动爱好,往往被视为不务正业。那些试图在特长方面有所发展的学生,又大多是为了能够考上某类大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常常因为怕影响学习成绩而拒绝担任学生干部。过去强调的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现在又被忽视了。我们都知道,古人尚知学习“礼、乐、射、御、书、数”,而今天却被高考指挥棒指挥得只剩下“书”与“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没有真正落实呀。

刘院士学得广泛也学得虚心。韩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刘院士一生中就本着这种认识虚心好学,博采众长。他在书中说道,60年代“没有计算机,全靠拉计算尺。后来才有了一台手摇计算机。我主要向江源俊同志学习发动机方面的一些计算公式、算法,不懂就向他请教。……刘郁文……拉计算尺速度很快,我就向她学习拉计算尺。总之一句话,放下架子,向一切比我强的同志学习。”他还介绍了在部队“蹲点儿”锻炼,部队指战员“顽强拼搏、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使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

1979年在英国进行斯贝发动机考核试验时,为了突破英方对我方工作人员的限制,刘大响与他的同事们做了种种工作,与试车台领导和参试人员关系搞得很融洽,争取到在休息时间观察高空舱的机会;他们又对“第一个高空台是怎么调试出来的?如何判断试验结果的精度?”与英方专家进行广泛交流,了解到英国高空台要测量多少个点的参数,等等。这些宝贵的经验对我们自己高空台后来的调试起到了比较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这更表明了正是刘院士的虚心才让他与英方人员成了朋友,从而学到了英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阔了视野,也为自己赢得了成功。

可是,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他们从小到大深得祖辈、父辈的宠爱,往往自视甚高,眼高手低,不屑于他人的成绩,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更不用说去向别人学习了。这必然阻碍了自己与他人的交往,以及切磋学问的通道,也损失了自己进步的机会。骄傲的人,不易为别人所接纳,相反却容易为自己树立敌人。长期故步自封,难以有所作为。我们的学生一定要培养谦恭的学习态度,以增加自己学习、上进的机会,练就更多的才能,陶冶更好的品性。

刘院士学习的深入性更令人难忘。回忆录中说,在大学,他学的是冲压发动机,到沈阳工作要搞涡轮喷气发动机,便自学“苏联斯切金院士和哈军工董绍庸教授写的《空气喷气发动机原理》,每天晚上都学到10点多钟,写了整整两大本笔记”;后来研究米格-21装的发动机,他说“在摸透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写了两大本笔记,从原理开始,一章一章地学”。他的学习不是盲目接受式的,也不是熟读成诵式的,而是“要把人家的东西学深、学透、学活,看看有什么问题,还搞一些反设计”。而且还说了“只有认真学习,摸透、消化、吸收,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1979年国产斯贝发动机送英国罗·罗公司进行高空台和零部件强度考核试验。当时出现5个性能考核点中有2个单位燃油消耗保证点超过合同规定值,罗·罗公司的专家认为是“舱效应”,使高空台试验中产生了发动机的性能漂移,只要对其进行“动量修正”是可以达标的,但英方不太愿意提供具体的修正方法。在中方力争之后,英方按照他们常用的方法进行修正,但耗油率仍然超标。刘院士与其他同志研究具体情况之后,推导了一个修正公式,提出具体的修正方法和步骤,向英方专家做了介绍。英方专家本着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接受了中方的建议,对自己常用的修正方法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改和完善,最终斯贝发动机高空台5个性能考核点的试验结果都达到了合同规定指标要求,符合验收标准。从英国回来,刘院士写了一篇《高空模拟试验中发动机的性能漂移及其修正方法》的技术报告,接着又开展并完成了《高空模拟试验技术研究———发动机高空性能修正》课题研究,获得1989年度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总结,为把中国自己的高空台建设好、调试好、试验好打下了基础。

“学深、学透、学活”,这是学习上浅尝辄止的人做不到的,也是那些只知道应付考试的人做不到的。只知应试的人,很难“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一个不善于学习的人,成不了大器;一个不善于学习的民族,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深、学透、学活”,需要坐得住,需要韧劲,更需要耐得住寂寞。

二、刘大响院士富有移山填海的韧劲

词典里这样解释“韧”:受外力作用时,虽然变形而不易折断。我们认为刘院士的“韧劲”,就是不离不弃,就是愈挫愈勇,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千磨万击还坚韧”,就是“不到长城非好汉”。

在国家决定高空台缓建3年时,刘大响提出,3年缓建,不能坐等3年,应该尽自己所能,组织力量继续干下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高空台全体同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硬是把缓建的3年变成了热火朝天搞研究和调试的3年,把在英国学到的先进技术应用到中国高空台上。最终争取到领导机关支持,提前恢复了高空台建设。

在高空台测试系统的引进中,由于美国对我国实行制裁,原已签订的合同无法执行。又是在刘大响提议下,采取“总体自主设计,部件分散引进,软件自行编制,现场联合调试”的迂回方式,采购部分部件,自己拟定总体方案,自行编制软件,自己负责调试。最后成功地组合成一套当时我国最高水平的高空台发动机数据采集系统。

高性能推进系统工程预先研究项目,于1976年开始论证工作,1979年8月立项。研究开始不久,就碰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高推预研经费大幅缩减,以后又遭遇多次调整,预研工作举步维艰。到1989年底,10年时间,刘大响和他的同事们硬是凭借着上述“韧劲”始终没有停止过预研工作,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为后来的中推核心机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有人说:“人生乃是长期在考验我们的韧劲,唯有那些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得到最大的奖赏。”拥有韧劲,可以移山,也可以填海。刘大响院士和他的同事们就是能够凭借韧劲移山填海的人。

可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做事,起初都能够付诸行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与挫折的不断增加,耗费了不少力气还看不到成功的曙光时,很多人就从思想上开始产生松懈和畏难情绪,甚至还会像懦夫那样哭哭啼啼地哀叹,骂骂咧咧地埋怨,接着便是不思进取、自暴自弃,或者心灰意冷、退避三舍,最后放弃了努力。

其实,人在做事时之所以会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主要是人天生就有一种难以摆脱的惰性。当人遇到挫折、困难和阻碍的时候,这种惰性就会出来和你捣乱。意志薄弱、缺乏韧劲的人就会被它打败,呈现出的精神状态便是垂头丧气,畏缩不前。一些没有能够坚持到最后,一无所获的人只知道羡慕别人的成功,却不知道自己之所以没有收获,就是因为在最需要下力气、花大功夫,毫不懈怠地坚持下去的时候,却停止了努力,让成功擦肩而过。

中古波斯大诗人萨迪说:“事业常成于坚韧,毁于急躁。”中国的孟子有一个比喻:“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持之以恒,是意志和韧劲的表现。事业和成功这两个东西没有百折不挠的性格、没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没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是换取不来的。

因此,我们认为,学生时代正处于学习知识、修养品行的时期,如果能够多读读《我心飞翔———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院士回忆录》这类奋斗者经历的书籍,懂得人生旅程如同河流,没有一条河流会笔直流向大海的,只有在不断曲折、回旋、动荡的历程中才会变得宽广辽阔,就能自觉把困难视作练就奋飞翅膀的最好利器。

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排除万难,坚定不移,成功属于坚韧者。

三、刘大响院士更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刘院士说“我搞了一辈子航空发动机,老实说并不是自己从小就立志‘航空报国’,当时我确实没有这个想法。那时候自己一心想搞发电,想为国家工业化、电气化出点力。我之对于航空,特别是对于航空发动机事业,可以说‘先结婚、后恋爱’,但爱得很深沉、很执着,从来没有后悔过。”造化也弄人,他想考清华,却被保送进了北航;想搞发电,却搞起了发动机。而且一搞就是一辈子,一搞就搞出了大名堂。

刘院士何以对航空发动机这位“先结婚后恋爱”的“新娘”爱得如此深沉,如此执着呢?那是因为,刘院士具有强烈的事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1962年,刘院士从北航被分配到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二研究所(在沈阳)。到所后不久,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六院院长唐延杰在一次报告中讲到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搞航空发动机对国防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还讲到:“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光靠小米加步枪,在未来的现代化战争中是行不通的。……美国的武器比较先进,我们必须在这个方面主动为部队排忧解难,要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我们的部队。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六院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正是唐院长这番痛定思痛的话语,激起了刘院士强烈的事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堂堂中华,泱泱大国,岂能甘居人后,受人欺凌?从此,他情系长空,致全力于航空发动机的研究。

1965—1966年研制带气冷空心涡轮叶片的815甲发动机,当时国外对我国实行严密的技术封锁,技术难度很大。所内外出现一些对815甲发动机研制不利的说法,可刘院士在所领导的支持下,大胆积极地工作,为研制成功尽了最大职责。这一成功“同时也开启了我国气冷空心高温涡轮叶片研制的先河,为国家安全和空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