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大响自传
17559400000040

第40章 在中国工程院(3)

经过五年多的持续努力,到目前为止,全省共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42家,引进院士161位。2009年3月19日,中国科协和辽宁省科协共同在沈阳举办了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经验交流会,会上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外聘院士刘大响代表参会院士做了发言,提出了进一步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建议。现将刘院士的发言要点和建议上报省委、省政府,供领导参阅。

这个《编者按》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辽宁省、沈阳市建立院士工作站的进展、成果和经验。

后来中国工程院通知,说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我的建议报告上做了重要批示,并决定成立一个院士工作站咨询小组,让我担任组长,中国工程院白玉良副秘书长和学部工作局阮宝君副局长为副组长。这个咨询小组成员中,有4位院士,还有工程院、中科院、中国科协和科技部机关领导;也有来自沈阳市科协、江苏省科协、山东省科协的有关领导。经过多次研讨,咨询小组发出调查问卷,然后赴沈阳、山东、南京、镇江、宁波等地进行调研和座谈,实地考察了一些院士工作站,又搜集一些院士工作站的典型案例和各地的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的咨询报告,由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上报国务院和刘延东国务委员。

在2010年7月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报告中充分肯定了院士工作站的作用,特别指出要继续搞好院士工作站的工作,搞好“产学研”相结合。这说明中央对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院士工作站协同创新的合作形式是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的。

参加俄罗斯“中国年”活动

2007年9月10—20日,我有幸赴莫斯科参加俄罗斯“中国年”活动。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是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由两国元首共同确定的。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和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以全面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开幕式于2007年3月26日在克里姆林宫大礼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并致辞。

“中国年”活动期间,中国各部门在俄举办了包括科技、教育、能源、运输、金融、通信、农业和环保等领域的27个专题活动,有200多项。

我由中国工程院派出参加“中俄老中青科学家联谊活动”暨“第二届中俄工程科技研讨会”活动,其宗旨是增进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加强中俄科技、工程界的交流和友谊,使两国科技合作与交流向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和高水平方向发展。

中国科协和中国工程院共同组织105名老中青科学家出席了此次活动,代表团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为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袁家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为副团长,中国科协原副主席胡启恒、刘恕,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等为顾问,成员包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留苏或与苏联专家一起工作过的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工程专家以及新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等,其中参加此活动的我国两院院士约30名。

2007年9月11日下午,“中俄老中青科学家联谊活动”暨“第二届中俄工程科技研讨会”在莫斯科市政府会议厅正式开幕,中俄双方200多名学者出席了开幕式。

在活动期间,除参观红场、克里姆林宫之外,还专门到莫斯科航空学院共同举办了“航空航天科技论坛”,双方各有两位科学家作精彩报告。令我高兴的是参观了莫斯科航空学院3个学生教学用的实物展览室,其中航天展览室内容十分丰富,他们将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加加林返回舱、空间站对接后的返回舱等高度机密的实物,都放在莫斯科航空学院用于教学,使学生们能十分直观地看到其关键技术和奥妙所在。我们这一批人当中有几位资深的航天专家,如戚发轫、杜善义、龙乐豪、袁家军等同志看后都感到惊讶和兴奋。联想到我看过国内一些著名高校的展室,产品都十分陈旧落后,学生只能看到那些早已淘汰的东西,这样怎么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呢?此前,我曾两次应邀访问过莫斯科航空学院,但这个展室却一直没让我参观,说明他们是“内外有别”的。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必须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尖端的高科技产品,以此为起点,再奋力向上攀登,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借鉴的。

这次“中国年”活动,我们团组的下一站是去圣·彼得堡参观访问。我因9月18日要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于9月16日提前返回北京,结束了我当年的第三次莫斯科之行。

注释:

1.中国工程院:在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和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期间,不少政协委员、学部委员和工程技术专家,先后提出建立中国工程院的提案和建议。同时,王大珩、师昌绪、张维、张光斗、林华、罗沛霖、侯祥鳞等七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又向中央领导写信,提出尽快成立中国工程院的建议,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做了多次重要批示。

1993年11月12日,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提交《关于建立中国工程院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就成立中国工程院若干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并建议成立以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为组长的筹备领导小组。

1994年2月25日,国务院发文,批准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关于建立中国工程院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工程院将实行院士制度,是我国工程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必须从已做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优秀工程技术专家中选举产生。第一批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根据统一的标准和条件,经过一定遴选程序,报请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工程院聘任,同时决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批准成立了以宋健同志为组长的中国工程院筹备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建院的筹备工作。

参照我国首批学部委员和各国第一批院士产生的做法,中国工程院第一批院士,根据确定的标准和条件,按照一定程序,经过提名、协商和遴选,由筹备领导小组提出100人左右的拟聘名单(其中含30名工程背景比较强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报请国务院批准后,以中国工程院名义聘任,在中国工程院成立大会上颁发院士证书,履行聘任手续。

2.深圳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是中国工程院与地方政府合作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常设机构,是一种好的合作组织模式,取得较好的成绩,对全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后来各个地方都陆续建立院士活动基地(或中心)。10年来,在合作委员会领导下,深圳院士基地主要开展了8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开展宏观战略决策咨询。

第二,开展企业技术咨询和诊断活动。

第三,围绕科技前沿领域,组织院士开展科技论坛和学术报告。

第四,组织有院士参加的“中国青年科技企业家管理论坛”。

第五,参与主办了11届深圳高新技术交易会。

第六,举办有院士参加的国际和学术会议。

第七,开展科普讲座,培养祖国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第八,举办了两场影响深远的论坛活动。一是1998年11月13—14日,由宋健院长亲自主持举办了“深圳市首届高新技术发展院士论坛”;二是2004年4月30日,徐匡迪院长应深圳市人民政府邀请为深圳市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做了一场“发挥大城市作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精彩报告。

3.林左鸣:1957年5月19日出生于福建漳州。198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系。1982—1998年,大学毕业后林左鸣被分配到成都发动机公司,历任组织部干事、车间支部书记、副处长、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8年11月,任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1998年,林左鸣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第九届委员。

2002—2008年,林左鸣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党组书记,2003年兼任发动机事业部主任,2004年兼任国家重点型号“太行”发动机的行政总指挥。2002年当选为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2007年当选为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2008—2012年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2012年4月5日,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2012年11月14日,当选为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林左鸣1997年被评选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优秀领导干部,1999年获“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被评为沈阳市中直工委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国防科工委全国国防工业系统劳动模范,2001年当选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优秀领导干部,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被评为辽宁省“最有影响的企业家”,2003年被评为“中国创业企业家”和“中国改革之星”,2004获得中国企业家协会颁发的“中国首批高级职业经理人”认证资格。他还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的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