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
17558900000010

第10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航空工厂(1912—1928)(4)

1928年8月,东北航空处撤销,成立东北航空大队,航空工厂归大队统辖。同年9月,周德鸿升任副大队长,由王维祥任厂长,赵鸿起任副厂长,将二科改为3股:第一股股长赫明元,负责修造;第二股股长王良沈,负责考工;第三股股长李长贵,负责庶务。

1930年春,东北航空大队改编为东北边防军航空司令部,航空工厂归并航空司令部,仍由王维祥任厂长。

东三省陆军航空学校在培训新飞行员时,同时开办了机械训练班,培养机务人员。1928年举办过机械兵教导队,把各航空部队及航空工厂的技兵集中起来训练,半年结业。1931年招收了131 名高小毕业生培养航空机务技兵, 7 月10日开学,因“九一八”事变未结业。

东三省航空机关培养了一大批航空机械人才,仅在航空工厂工作的技术人员就有100多人。他们长期从事航空维修和制造,积累了不少经验,是一支经验丰富的航空技术维修力量。

东三省航空工厂总面积约8847米2 ,有各种车间30多间,拥有各种维修设施和备用器材,除有一定的维修能力外,尚有一定的制造能力。能制造一些部件及设备,简述如下:

(1)机身、机翼、尾舵、螺旋桨;

(2)配制各种发动机零件,发动机试验架;

(3)飞机铁平车、飞机架尾车;

(4)冷气机、起动机、冷气起动机、电力起动机;

(5)通信旗、信号枪、放烟筒、冷气灭火机;

(6)机关枪转盘、机关枪连动机、炸弹挂弹机、炸弹投放器、炸弹装药器;

(7)航空仪表,配制航空照相机零件、航空无线电机零件;

(8)各种印刷品的印制及装订,各种木器的制作及修理。

张学良为大力发展东北军事航空,除在国内外培养航空人才外,还大量从国外购买飞机。他总认为买飞机不如自己造飞机。1931年4月,东北边防军司令兼航空军司令张学良与荷兰福克公司代表达成协议,签订了合办股份有限公司的合同。公司定名为东北航空工厂,厂址设在沈阳。福克公司向东北航空工厂转让3 种飞机(单座、双座战斗机,双座侦察/轰炸机)的制造专利技术。合办工厂及转让专利技术的先决条件是,中方要买福克公司的设备,以及轻轰炸机30架和战斗机30架。以后双方合资在中国开办工厂,购买机器设备,培训中国技术人员,制造生产飞机,合同有效期8 年,期满后,中方可收回自办。正在筹建东北航空工厂之际,“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该合同未能实现,中国第一座大型飞机制造厂的建设计划遭到彻底破坏。

四、山西太原工厂

山西军阀阎锡山于1923年在山西兵工厂内拨出部分厂房和设备也成立了一个飞机制造厂, 1928年正式建设了单独的航空工厂。该厂聘请德、法籍工程师设计制造飞机。太原航空工厂有工人和技工200余人,先后仿造了10余架飞机。除制造飞机外,日常主要是修理飞机。

第三节 海外建立的航空工厂

一、中华飞船公司

杨著昆响应孙中山“航空救国”的号召,支持革命事业,于1913年和当地华侨集资在檀香山创办了“中华飞船公司”,仿制寇蒂斯飞机,准备生产战斗机供革命使用,可惜不久便歇业。

二、图强飞机有限公司

图强飞机有限公司是早年旅美华侨在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影响下,为发展航空事业,集资创办的教育与企业合一的航空机构。其目的是:培养航空人才和制造飞机,以图强救国。该公司于1919年8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成立(一说:1918年,杨著昆资助儿子杨仙逸在今旧金山创办)购有2架飞机,招生训练。8月17日,由美国东部来的飞机师陈昌及当地青年陈海试飞新机失事,一死一伤。8月24日,该公司在雷德伍德城飞行场举行成立典礼,由总教练佛朗氏及飞机师陈宽驾机升空表演,以资助兴。侨界前往观礼者,甚为踊跃,轰动一时。

杨仙逸制成3架水陆两用飞机,后由其父杨著昆运抵中国福州。同年,杨仙逸奉孙中山之命,毅然抛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社会地位,回国组建飞机队。这支飞机队是孙中山创建的广东空军的前身,也是中国第一支飞机队。后来,孙中山为加强军力,扫除军阀,挽救共和,在华侨中募捐飞机,杨著昆更变卖田产,带头认捐了4架飞机。

关于图强飞机有限公司的情况,知者甚少,只能从该公司编印的《组织图强飞机有限公司缘起》的文告来进行探索。该文告说:“自武装演进,日出而日新。于海底则有潜艇,空中则有飞机,军中之利器,咸以此称最焉。而航运之自由,战斗之便利,则潜艇又不如飞机。以故,世界列强对于飞行学之研究,飞行家之培植,飞行事业之发展,着着进行不遗余力。或由政府拨款立学而制造之,设站而部署之,或由有志之士,专门名家或爱国商民,集资纠合公司相助为理。循营业之涂,助军国之计,直接以握利权,即间接以利军用,而可惊可愕之飞行事业遂成今日之伟观。独是,由前之说,非仗强有力之政府不能;由后之说,则有志者事竟成耳。吾国军用之朽窳已无可讳,而飞行之军用尤属缺乏,政府复无力以及此。值此武装和平之时期,果将何以为国?蔡君司渡、陈君应权,心焉忧之。独备资斧,亲赴美国雷德伍德城飞行学校(REDWOOD CITY SCHOOL OF AVIATION),苦心孤诣,以成专门之学。凡放机、造机,与夫关于航空术种种妙用,无不悉参其微,学理既精,经验尤富。近则思本所学以饷国人,作育多材,展布飞行事业,以储救国利器。傥所谓有志之士非耶?同人不敏,实嘉二子之志,因发起而纠合公司,集款购机,以树其基,徐图扩张,以大其用,期使吾国军界、营业界并开一新纪元,福群利国,胥有赖焉。我爱国之侨胞,其亦有乐于此欤。”

图强飞机有限公司创办人:

陈树苹、蔡司渡、杨仙逸、周媓、良杰、陈伯伊、邝修沛、袭显裔、蔡杰焯。

赞成人:

谭学徐、周崧、蔡奕顾、李六球、朱裔宏、关仕廉、蔡敬初、李培芬、张泳廉、冯烜、关定波、李梓青、陈山、蔡杰凯、郑明溥、刘景三、李是男、陈文道、陈献南、梁琼珊、刘涤寰、蔡铭奕、陈祥溥、谭锐言、邝明新、邓翼芸、蔡英砚、陈作满、蔡灿隆、雷晶杰、邓耀琳、赵超常、蔡联奕、蔡才天、雷享、黄国流、刘殿生、胡石、黄开基、黄亦豪、余天民、蔡捷三、陈玉麟、唐贻板、陈耀垣、陈秉鉴、梁楚三、陈文和、蔡英拱、黄启堂、薛百胜、黄子聪、马锦兴、马仕、蔡龙光、梅伯显、周家如、陈华权、陈披荆、蔡杰钿、吕南、吴奕柏、黄华广、林华耀、李锦源、简振兴、雷宜垣、李沙文、李堤、崇俊奕、简世廷、蔡盛杞、林万燕、关其存、谭慕平、吴寿遐、蔡英波、阮汉年、容嵩光、胡心泉、周叙五、郑占南、余泽棠、梁梦熊、蔡英洋、周瑞厚、刘廷、蔡茂广、李葛芦、李旺、周梦年、周尧、陈秉初、李焕墀、余超平。

临时职员:正总理陈树苹(屋仑东和)

副总理蔡湘荃(前任宁阳会馆主席)

总飞机师蔡司渡(美国雷德伍德城飞行学校毕业生)

副飞机师陈应权(美国雷德伍德城飞行学校毕业生)

制造飞机师周熿(美国多体度省大学机械工程学士)

司库员蔡杰焯(大埠穗源公司)龚显裔(大埠太平洋公司)

中文书记刘涤寰(中国交通洋行书记)黄子聪(中华学校校长)

西文书记良杰(美国矿科硕士)

司数员陈观光(大埠同安和)

核数员蔡铭奕(大埠友丰酒房)陈秉初(屋仑东和)

临时董事:

陈玉鳞、蔡敬初、陈作满、邝明溥、陈献南、梁楚三、蔡捷三、刘殿生、谭锐言、蔡灿隆、李培芬、蔡湘荃、吴鼎新、陈应权、高廷槐、陈明机。

这份组织图强飞机有限公司的文告,没有直接针对北洋军阀政府的言词,是考虑到当时美国政府同中国北洋政府还有外交关系,不然会引起美国政府的干涉。文中巧妙地以“吾国军用之朽窳已无可讳,而飞行之军用尤属缺乏,政府复无力以及此”,作为兴办图强飞机有限公司的理由。该公司的创办人、赞成人及领导人,多是中国国民党党员或支持孙中山革命的爱国华侨。不难看出,图强飞机有限公司是旅美华侨在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影响下,建立的一个航空组织。该公司创办人杨仙逸、蔡司渡及董事陈应权等飞行人员,后来都成为孙中山创办军事航空的骨干。

第四节 成立航空署

国民政府于1928年11月接收各地军阀发展的航空事业,然后在军政部下,设航空署统一掌管全国航空事宜,根据组织编制,其中机械科负责(一)关于航空器之发明、改良、设计、制图、制造、修理事项:(二)关于航空器通航及航空材料之检验、航空军械之保管事项等两大任务,至于它与航空工厂业务重叠的部分,则应该是前者较重于参谋业务,后者则为实务执行者。1932年日本发动“一·二八”淞沪事件,3月国民党第四届二中全会,立即通过“军事委员会组织”案,其中说明:“军事委员会之设立,其目的在捍御外侮,整理军事,俟抗日军事终了,即撤销之。”军事委员会执掌包括:国防绥靖之统帅事宜,军事章制、军事教育方针之决策、军费支配、军事重要补充之最高审核、军事建设、军队编遣之最高决定、中将及独立任免少将以上之任免审核等。

注 释

[1]. 1亩=666.6米?。

[2]. 1分=66.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