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人才
17552700000029

第29章 识别(5)

封禅发现的好官

唐玄宗泰山封禅归来路过宋州,设宴款待随行官员。酒酣之际,玄宗说:“过去我曾多次派使者分巡各道,考察地方官员的善恶,这次得以亲自到各州走一走,才发现许多真实情况。怀州刺史王丘,除了牛羊猪等活的牲畜外,没有进献任何其他物品。魏州刺史崔沔,供给的帷帐没有一件是用锦绣织物做成的,这是告诉我应当一切从俭。济州刺史裴耀卿,进献一篇数百字的表章,其中没有一句不含有规谏之意,其中说:‘如果因此严重搅扰百姓,那么陛下封禅就无从向上天报告成就了。’我常以这句话为座右铭,并且用它来告诫身边的大臣。这三位官员,都不通过侵扰百姓来邀功求宠,真是朝廷的好官呀!”玄宗任命王丘为尚书省左丞,崔沔为散骑侍郎,裴耀卿为定州刺史。(《资治通鉴》卷212)

郭子仪的儿子们

唐代宗时,郭子仪总领朔方、河东等节度使行营。他下令禁止无故在军营中纵马奔驰。郭子仪妻子奶妈的儿子触犯禁令,都虞候依律用棍棒将他打死。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在父亲面前哭诉,说都虞候专横,郭子仪训斥一通,赶走了他们。隔天郭子仪跟属僚谈起这件事,叹息着说:“我的几个儿子,都是奴才胚子。他们不赞赏父亲的都虞候,而是痛惜母亲奶妈的儿子,不是奴才胚子是什么!”(《资治通鉴》卷224)

柳公绰

唐朝宪宗时,柳公绰为京兆尹。他上任去官府途中,一个神策军(近卫军)将官跃马横冲直撞,柳公绰命人用棍棒把他打死。第二天柳公绰上朝,宪宗满面怒容,责问柳公绰为什么擅自杀人。柳公绰答:“我受命出任京兆尹,这个职位是京城的表率,我刚刚上任,一个军官便敢冲撞长官,这是轻视陛下的诏命,并不仅仅是针对我本人。我只知道杖打不守礼数的人,不知道他是神策军将领。”宪宗问:“事后为什么不奏报?”柳公绰答:“我的职权是应当杖打他,而不是应当上奏。”宪宗说:“那么应该由谁来上奏?”柳公绰答:“遭受杖打的人所属部队和地方长官;如果此人死在街道上,由金吾街使上奏;如果此人死在坊市,由左右巡使上奏。”宪宗无话可对,退朝后,叮嘱周围的人说:“你们必须小心此人,连我也怕他呢。”(《资治通鉴》卷239)

李听

唐穆宗李恒时,灵武节度使李听转升河东节度使。当初,李听任羽林将军,有一匹好马。那时李恒还是皇太子,看中了李听那匹马,让亲信示意李听把马献给自己。李听因为在禁军任职,不能结交皇子,所以没有从命。待李恒坐上皇位,赶上河东节度使空缺,便说:“李听不向我献马,这样的人一定可以胜任。”遂任用李听担任这一职务。(《资治通鉴》卷242)

小结

一般以为,关键的事情都是大事,其实未必,可以是大事,也可以是小事。譬如,故事中谢安与朋友出海游览,就是小事一桩,但却很关键,因为面对风浪一定要有所反应,是坦然相对还是张皇失措;一定要做出抉择,是进还是退。有些事情是否关键,全看当事者的态度,认真对待,它就关键,置之不理,它就不关键。故事中高道穆巡街就是一例。寿阳公主妨碍公务,如果高道穆躲开,这事就过去了,无所谓;可他一定要上前,事情就关键了。要是他站在公主一边,责骂惩罚清路卒,那么他就是一个逢迎拍马之徒;而他的行为证明了他不是这类小人,而是执法严格的刚正无私之士。

(四)境遇

要义

如果说从历史角度识别人着眼的是过去,从日常角度、关键角度识别人着眼的是现在,那么从境遇角度识别人着眼的则是未来。其特点是根据对某人的了解,把他置于一定的境遇中,让他有所表现,这既是对以往认识的检验和运用,也是促使对象作进一步的暴露。

故事

被享乐瓦解的戎王

春秋时期,秦国的西北部是戎(róng)人的地盘,他们非常强大,秦国君主秦穆公对此很是忧虑。

戎王派一个叫由余的人出使秦国。由余是中原晋国人,流亡到戎地为臣,素有贤名。秦穆公向由余请教国家兴盛衰亡的道理。由余的回答是,俭朴兴国,奢侈亡国,历来如此。

谈过话后,秦穆公忧心忡忡,招来内使廖,把谈话内容告诉了他,道:“我听说,邻国有贤明的人是令人忧患的事情。现在戎人拥有由余就是这样的情况。为此我很是害怕,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内使廖说:“我听说戎王居住的地方极其偏僻,那里没有中原地区的歌舞音乐。您可以送给戎王能歌善舞的女子,使他沉溺于享乐,同时延长由余出使秦国的时间,使由余无法进行劝阻。等由余回到戎地,戎王已经习惯了享乐的生活,这势必使他们君臣产生隔阂,那时我们就可以谋取戎地了。”

秦穆公采取了内使廖的办法,派他给戎王送去了16名能歌善舞的女子,并请求延长由余出使秦国的时间。戎王乐不可支,一口答应下来。

从此,戎王整天摆酒设宴,听歌看舞,一年到头不理政务,牛马死亡过半。由余回来后,多次劝说,他根本听不进去。由余没有办法,离开戎地去了秦国。

秦穆公任命由余为上卿,通过他掌握了戎地的军力和地理,然后大举进兵戎地,一下子兼并了12个国家,扩充领土上千里。(《韩非子·十过》)

不顾惜面子

晋国大贵族赵简子说:“赵厥(jué)对我好,尹铎(duó)对我不好。赵厥劝谏我的时候,一定是在没有人的地方;尹铎劝谏我的时候,总是当着别人的面质问我,非让我当众出丑不可。”赵厥和尹铎都是赵简子的家臣。

尹铎说:“赵厥顾惜您的面子,却不顾惜您的过错;我尹铎顾惜您的过错,却不顾惜您的面子。”

“难道你就不怕我受不了吗?”赵简子不满地问。

“我曾经从老师那里听说过相面,知道面容敦厚、脸色发黄的人能够经受羞辱。假使我不当着别人的面纠正您,恐怕您难以改正过错。”尹铎答道。

这就是赵简子贤明之处。君主贤明,臣子的进谏之言就严厉深刻。(《吕氏春秋·达郁》)

一颗珍珠

春秋时期,楚平王无道,为了铲除太子势力,杀掉了太子的师傅伍奢和他的一个儿子伍尚,另

一个儿子伍员逃跑了。伍员字子胥,素有谋略,还非常勇敢,是少有的人才。楚王害怕伍子胥报仇,决定除掉他,严令各地抓紧搜捕。

伍子胥逃到边界,被守关的官吏捉住了。

伍子胥说:“国君追捕我,是因为我藏有一颗绝美的珍珠。但是这颗珍珠我已经搞丢了。你要是把我捉了去,我就对国君说,是你把珍珠拿走吞到了肚子里。”

官吏看了伍子胥一会儿,咽了口唾沫,放他去了。(《韩非子·说林上》)

画蛇添足

战国时期,楚国令尹昭阳率军进攻魏国,大败魏军,斩杀了对方统兵将领,连克八座城池。然后趁得胜之势,掉头向东,锋芒直逼齐国。齐国胆怯,急派陈轸为使者,去见昭阳。

陈轸先向昭阳祝贺胜利,接着问道:“按照楚国的规定,大败敌军,斩杀对方将军,应该赏赐何种官爵?”

昭阳说:“任命上柱国的官职,封给上执珪的爵位。”上柱国是楚国最高武职,上执珪是楚国贵族爵位中的最高等级。

陈轸又问:“还有比它们更高的官职和爵位吗?”

昭阳说:“那就只有令尹了。”昭阳现在正担任令尹,这个官职相当于中原国家的相,掌握全国的军政大权。

陈轸点点头,说:“令尹最尊贵了,但是楚王不能在令尹之上再设置一个令尹啊。我给您打个比方吧。楚国有一个人,祭祀过祖先后,把一壶酒赏给了身边的人。酒只有一壶,而人却有好几个。人们犯了难,如果大家都来喝,一壶酒显然不够;如果只给一个人喝,绰绰有余。有人出了这么一个主意: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完成,酒就归谁。于是,大家便蹲下身子,开始画蛇。一个人最先画成了,拿起酒壶准备喝酒。得意之余,突发奇想,再给蛇添上四只脚不是更能显示本领吗?便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给蛇画脚。这时,另一个人画完了,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它添上脚呢?’就把酒喝掉了。就这样,给蛇画脚的人失去了那壶酒。”

昭阳注意听着,陈轸接着说:“您统帅大军攻打魏国,大败魏军,斩杀对方将领,连克8座城池,而楚国却没有遭受什么损失,现在又打算进攻齐国,齐国非常害怕。您建立起了如此威名,完全够了。您已经是楚国令尹,官至极品,爵位不可能再提高了。如果您不知道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必将引来杀身之祸,您的职务和爵位将会落到别人头上,画蛇添足的故事将在您的身上重演。”

昭阳认为陈轸说得很对,罢兵而去。(《战国策·齐二》)

多一个心眼

汉朝建立之初,政局还不稳定。燕王卢绾(wǎn)造反,汉高祖刘邦派樊哙(kuài)带兵前去征讨。

大军出发后,有人说樊哙的坏话,刘邦相信了,生气地说:“樊哙看我病重,巴不得我早点死掉才好。”于是采用陈平的建议,把周勃召到病榻前,命令他与陈平一起赶到军中去杀掉樊哙。

走到半路,陈平与周勃迟疑起来,他们想,樊哙是刘邦的老朋友,立下战功无数,又是皇后吕雉(zhì)的妹夫,与皇家关系非同寻常,身份很是尊贵。皇帝要杀他,不过是一时愤怒,恐怕事后会反悔。两人商量来商量去,觉得最稳妥的办法是把樊哙捉起来,带回去交给刘邦,让他亲自处置。

他们到了军中,逮捕了樊哙。由陈平用囚车把他送往都城长安,周勃率军讨伐燕王卢绾。

陈平押着樊哙还没走到长安,就接到了刘邦去世的消息。他担心吕后因为樊哙的缘故嫉恨自己,便先打发人乘坐驿车急驰长安,向吕后报告樊哙的情况。

路上接到吕后诏令,命他到灌婴军中。他接受了新的安排后,立即赶到宫中,哭倒在刘邦灵前,并把事情的经过禀奏吕后。吕后正沉浸在悲痛中,说:“你辛苦了,回去休息吧。”陈平害怕有人趁机说他坏话,坚决要求留在宫中宿卫,吕后同意了,任命他为郎中令,吩咐他好好辅佐、教导新君孝惠帝。

陈平就这样躲过了一场灾难,以后再有人因为樊哙的事情说陈平的不是,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了。(《史记·陈丞相世家》)

两种人

东晋明帝时,大将军王敦专权,威逼皇室。明帝起兵征讨王敦,大胜。王敦的哥哥王含带着儿子王应出逃。王含想投奔荆州的王舒,王应主张去江州找王彬。王含问:“大将军跟王彬的关系怎样,你想去投奔他?”王应说:“我考虑的只是,哪里才是适合我们去的地方。王彬面对比他强势的人,敢于坚持不同立场,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现在他看到我们面临困境遭受厄运,也一定会心怀不忍,出手相救。而王舒则不同,他唯命是从,如今又怎么能够超出常规做事呢!”王含不听,逃奔荆州。王舒派军队截住,把王含、王应父子沉入江中淹死。而王彬听说王应父子要来,秘密准备了小船等候,没有等到,遗憾了好一阵子。(《资治通鉴》卷93)

说降

南北朝梁武帝时,临川王萧宏负责对北魏作战事宜。他让秘书丘迟给叛将陈伯之写信,说:“推测您当年的离去,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内不能克己,外受流言的蒙蔽,沉迷昏乱,以至于做出这样的事情。然而皇帝以德报怨,宁肯违背法律也要实施恩典,舍大而顾小。将军祖坟上的松柏依旧苍翠,亲戚安居乐业,宅院中的楼台屹立,宠爱的侍妾仍然在内室守候。而将军您现在却身处危险之中,如同鱼儿在沸腾的锅中游窜,燕子在飘动的帐幕上筑巢,难道不焦虑吗!希望您及早考虑,为自己谋求更多的福分。”没多久,陈伯之从寿阳率领8000人马前来归降,被任命为西豫州刺史,人还没有到任,又升任通直散骑常侍。(《资治通鉴》卷146)

彼此彼此

南北朝时,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丞相、齐王高洋打算篡位,召集勋贵计议,无人敢于应对。长史杜弼说:“西魏丞相宇文泰,乃是我国的强敌,如果您接受魏室的禅让,恐怕宇文氏会挟持天子,以义兵的名义而向我们所在的东边进行讨伐,那时大王您拿什么来对付!”徐之才接过话说:“如今与大王争夺天下的人,同样是想做大王想做的事的人。纵然他倔强不屈,也不过是学着大王的样子自己称帝罢了。”杜弼听了,无言以对。(《资治通鉴》卷163)

治中见乱

当初隋文帝杨坚平定陈国时,天下人都以为将要迎来太平。监察御史房彦谦却私下里对亲近的人说:“主上猜忌挑剔而又苛刻严酷,太子(杨勇)性情谦卑懦弱,诸王个个手握大权,天下虽然统一了,又要忧虑危亡乱局了。”房彦谦的儿子房玄龄也暗地里对父亲说:“皇帝本来没什么功劳德行,是以阴谋诡计夺得天下的,他的几个儿子都骄横奢侈,缺少仁爱之心,必定会自相残杀。如今虽然平静,但其灭亡跷着脚就可以等来。(今虽承平,其亡可翘足待。)”(《资治通鉴》卷179)

小结

从境遇角度识别人是最难的,它集识别与运用于一身,既是认识的深入,也是实践的收获;它不是坐等对象显示,而是促使对象表现,所以又是集客观与主观于一体;它不停留在当下,而是依据对象的过去和现在预测他的未来,因此又是熔过去、现在与未来于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