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
东汉末年,马超兵败,投奔盘踞汉中的张鲁。张鲁任命马超为都讲祭酒,打算把女儿嫁给他。有人对张鲁说:“像这样的人,不爱自己的父母,怎么能爱别人!”(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张鲁打消了嫁女的念头。(《资治通鉴》卷66)
魏舒
魏晋时期的魏舒,少年时反应迟钝,敦厚质朴,不被人看好。堂叔吏部郎魏衡,很有些名望,也不看好魏舒,让他去看守水碓,常常叹气道:“这孩子将来如果能当上管理上百户的官吏,我就心满意足了。”魏舒毫不介意,也不做能够显示才能的事情。40多岁的时候,郡府选拔孝廉,大家劝他不要去应试,说反正也考不上,还不如在家待着,可以显示清高。魏舒不听,说考不中是自己本事不够,怎么能够利用考试来盗窃名声呢?于是刻苦学习,每100天读一部经书,在策问上大有进展,终于被选中,经累次升迁,任后将军钟毓的长史。
钟毓喜欢与部下比赛射箭,魏舒充当计分。后来因为人数不够,拉他凑数。不想魏舒射箭姿容悠闲雅致,箭无虚发,让人惊愕不已,没有一个人能敌得过他。钟毓向魏舒道歉,感慨地说:“我不能够认识和发挥你的才能,就像射箭一样,又何止是这一件事呢!”
魏国丞相司马昭看出魏舒是一个人才,把他提到相国参军的位置上,将相府中所有琐碎事务都交给他处理。在他的治理下,一切井井有条,从来没有发生过纠纷。一些兴废要务,众人不能决断,魏舒都能从容筹划,拿出的办法比众人的议论高明。司马昭非常器重魏舒。(《资治通鉴》卷78)
山涛
魏晋时,山涛与嵇康、阮籍见了一次面,就成为情投意合的朋友。山涛的妻子韩氏想给丈夫把把关,提出暗中观察一下,山涛同意了,便请嵇康、阮籍到家里喝酒。晚上韩氏在墙上挖了个洞,看了整整一夜。事后山涛问妻子意见,韩氏说:您在才能、情趣上和他俩根本没法比,只能靠见识、气度赢得他们的尊敬。山涛答道:不错,他们也常常认为我的气度优越。(《世说新语·贤媛》)
王敦
西晋太傅长史潘阳仲看见小时候的王敦,说:“你眼中已经露出胡蜂般的眼神,只是还没有发出豺狼般的吼叫。今后一定会吃人,但也会被人吃。”后来王敦拥兵自重,对抗朝廷。(《世说新语·识鉴》)
王衍
西晋时,王衍因父亲的公事去见仆射羊祜、尚书山涛。当时他还是孩子,容貌才华都很出众,说话流畅,叙述又有条理,山涛很是惊讶。王衍退出时,山涛还盯着他看个不停,终于叹息着说:“生儿子不就是应该生个像王衍这样的吗?”羊祜却说:“将来乱天下的一定是这个人。”后来事实证明,羊祜说的对一些。(《世说新语·识鉴》)
刘劭
西晋时,荆州刺史庾翼献给晋武帝一把羽毛扇,武帝怀疑是用过的。侍中刘劭说:“柏梁台那样高大的楼台,是工匠从下至上盖起来的;管弦齐奏的优美旋律,也是由乐师先听一听效果。庾翼进献扇子,是因为它好,而不是因为它新。”庾翼听说了这件事,便道:“这个人适合在皇帝身边。”(《世说新语·言语》)
刘毅
东晋刘毅,在刘敬宣手下做参军时,人们认为他是一位英雄豪杰。刘敬宣却不这么看,说:“非同寻常的人一定心胸广阔,怎么见得此人就是人中豪杰呢?刘毅的性格,外表宽厚, 内心狭窄,自视很高,总想在别人之上,如果一旦得意,定会因为犯上而招致祸患。”
刘毅的叔父叫刘镇之,常常对刘毅说:“凭你的才能天赋,足可以实现自己的志向,干一番大事业,但得势绝不会太久。我不想沾你的光,也不想受你的连累。”他每次看见刘毅带领部下路过家门,都要出去辱骂一番,刘毅对他是又敬又怕。
后来刘毅与刘裕一起勤王,因功被授予卫将军、荆州刺史,都督荆宁秦雍四州诸军事,成为割据一方的重臣,遭到朝廷讨伐,兵败自尽。(《资治通鉴》卷114、116)
赫连勃勃
十六国时,北魏消灭了匈奴部落首领刘卫辰,他的儿子刘勃勃(赫连勃勃)投奔后秦。刘勃勃身材伟岸,容貌漂亮,仪表堂堂,聪明机智,善于辩说。后秦王姚兴见到他后认为是奇才,便与他谈论军国大事,对他宠爱有加,超过了功臣旧属。姚兴的弟弟姚邕劝他说,刘勃勃这个人不是可以过于亲近的人。姚兴说:“刘勃勃有拯救乱世的才干,我正要和他一起平定天下,你们的猜忌怎么就这么重呢?”
姚兴任命刘勃勃为安远将军,命他协助镇守高平,并把三城、朔方等地的夷族部落和他父亲的旧部3万人交给他统辖,让他监视北魏,等待机会。姚邕再次劝阻,说此人不可信。姚兴问你怎么知道他不可信?姚邕说:“对上司,刘勃勃傲慢无礼;对下属,手段残忍、贪婪狡猾,不讲仁义;对去留,轻率决定。这样的人一旦获得过分宠信,必定会成为边疆的祸害。”姚兴这才作罢,但过了一段时间,还是任命刘勃勃为安北将军、五原公,把三交地区的5个鲜卑部落以及其他杂族2万多人交给他,让他镇守朔方。后来刘勃勃背叛后秦,建立夏国。(《资治通鉴》卷114)
王氏三兄弟
东晋的王弘与兄弟们在一起聚会,任凭儿孙游戏玩耍。王僧达跳下地,做老虎状。王僧绰端端正正地坐着,用烛花做成一个凤凰,王僧达抢走凤凰弄坏了,他也不感到可惜。王僧虔把12个棋子累在一起,棋子不倒,一次成功。王弘叹息着说:“僧达才华出众,性情豪爽,应当说不比别人差,但我终究担心他会给我家带来危难;僧绰会凭借自己的名声和品行受到赞誉;僧虔肯定是一个谨厚长者,会成为三公宰相。”后来,王僧达、王僧绰、王僧虔三人的命运与他的预言完全一样。(《资治通鉴》卷135)
王融
南北朝南梁武帝时,中书郎王融认为自己出身豪门,才能又很突出,给自己定下30岁做朝廷辅臣的目标。一次他在宫中值夜班,手抚案子叹息道:“如此孤寂,令前贤嘲笑啊!”一次过朱雀桥,正赶上打开浮桥,行人车马不能前行,喧闹拥挤,王融手捶车厢,叹息道:“车前没有八个骑兵开道,怎么称得上是大丈夫!”
王融打算结识徐勉,几次托人请徐勉相见。徐勉对人说:“王融的名望很高,但过于急切,难以与人坦诚相待,荣辱与共。”不久王融卷入帝位之争,在狱中自杀,年仅27岁。人们都佩服徐勉的识人本领。(《资治通鉴》卷138)
娄师德
唐朝将领娄师德守边,前后累计40多年,汉族和夷族相安无事。他秉性朴实稳重,宽宏大量,狄仁杰入朝任宰相,就是他推荐的,但狄仁杰并不知道。狄仁杰对娄师德印象不好,一再排挤他到外地。
太后武则天发觉后,问狄仁杰:“娄师德有道德有才能吗?”狄仁杰答:“他作为一个将领在守卫边疆上是谨慎的,至于道德如何我说不好。”武则天又问:“娄师德善于识别人才吗?”回答说:“我曾经跟他是同事,没有发现他善于识别人才。”太后说:“你就是娄师德推荐的,仅此就可以说他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了。”
狄仁杰退出后,感叹道:“娄公的道德真是广大啊,我在他的德行包容中已经很久了,却没有感受出来。”
当时罗织罪名的风气很盛,娄师德长期担任将领和宰相,却能以功成名就而终其一生,人们因此而敬重他。(《资治通鉴》卷206)
李存勖
五代时,李存勖(xù)不梳头不洗脸、不解甲15年,终于灭掉了后梁,建立后唐。之后便迅速放纵自己,整日狩猎、游戏。
投降李存勖的原后梁将领高季兴逃出京城洛阳,对部下说:“李存勖经过百战刚刚得到黄河以南地区,便举起手来对功臣们说:‘我靠我十个指头夺得了天下。’如此居功自夸,他眼中没有别人一点功劳,谁还跟他一心一意!他又迷恋狩猎和女色,怎么能够长久统治下去!我没有什么担忧的了。”于是修缮城池,积蓄粮食,招揽从前后梁士兵,准备战斗。
南汉国主听到后梁被灭的消息,感到很害怕,派人前去进贡,刺探情况。使者回去后对南汉主说,李存勖骄傲荒淫,不管政事,不必担心。南汉主听了非常高兴,断绝了与中原的来往。
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资治通鉴》卷272、273)
冯延巳
五代时,南唐宰相冯延巳用北上夺取中原的目标来鼓动南唐君主李璟,由此得到宠幸。冯延巳曾经嘲笑南唐烈祖李昪罢兵停战是胸无大志,说:“安陆一战,损失不过几千名士兵,居然10天吃不下饭,叹息不已,此乃乡村老农的见识度量,怎么能跟他共创大业!哪里像当今皇帝,几万大军露宿原野,而自己依然打球、饮宴、作乐,跟平常没有什么两样,真是英明的君主啊!”冯延巳跟他的同党谈论,常以天下为己任,互相唱和呼应。翰林学士常梦锡多次说冯延巳等人浮夸荒诞,不可相信,李璟不听。常梦锡说:“奸臣的话听起来好像是忠诚之言,陛下再不觉悟,国家一定灭亡!”(《资治通鉴》卷294)
小结
从日常角度识别人,有两点应该特别注意。一点是要长期观察,切忌匆忙下结论。因为是日常观测,属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两件事说明不了什么。故事中王弘对王僧达兄弟的识别,似乎只是通过一次游戏,其实是以此来印证自己的长期观察。就像射箭一样,即便是天才,没有经过练习,也绝不会一发中的;如果中了,肯定是瞎蒙的,百万分之一的概率。另一点是要反复观察。人们大多喜欢显能,展示自己的长处,除了分不出好赖的愚人,谁也不会去故意炫耀自己的短处。这就需要多看,发现他没有暴露出来的一面。
(三)关键
要义
关键通常是某个重要事件,使人不得不表明态度,做出抉择,从而自然地、深刻地表露个人本质性的一面。
从关键角度识别人往往是最准确的。
故事
楚共王
晋国大夫郤(xì)至出使楚国。国君楚共王设宴款待他,由令尹子反作陪。
楚国非常重视这次会见,特地在厅堂下面修筑了地下室,用来安置乐器和乐队。郤至的脚刚一迈进厅堂,鼓乐骤然响起,声音从地下涌出。郤至吓了一大跳,连忙逃了出去。子反请他进屋,说:“时间不早了,敝国君王正在恭候阁下,请赶紧入席吧!”
郤至站着不动,说:“贵国牢记对晋国君主的友谊,现在把这种感情加在小臣头上,赐予庄重的礼节和盛大的乐章,令小臣我受宠若惊。礼节规格已经如此之高,等到两国君主相见时,又使用什么礼节呢?小臣实在不敢领受。”
子反说:“国君相见,用的是刀兵,哪里用得着音乐?请赶紧入席吧,敝国君王正等着呢。”
郤至说:“从前,国君之间相互往来,为表示敬重,设筵款待对方,由此形成享宴之礼。所谓享,指的是恭敬和节俭;所谓宴,指的是慈爱和恩惠。强调恭敬和节俭是为了促进礼制的推行,强调慈爱和恩惠是为了促进政事的实施。政务依靠礼来实现,百姓就可以安居乐业。而您却说君主之间用不着礼,这样下去,天下怎能安定?我不敢苟同。但现在您是主人,我又怎么能不听从安排呢?”于是便跟随子反进入室内。
郤至回到晋国,向执政大夫范文子做了汇报。范文子说:“轻视礼的人一定说话不算话,看来我们将要战死沙场了。”(《左传·成公十二年》)
楚昭王
楚国发生了一件怪事,空中突然出现一片云霞,像一群红色的鸟儿,挟着太阳一连飘飞了3天。
国君楚昭王派人去向周朝的太史请教,回答是灾祸的预兆,很可能落在楚王本人头上,要想消灾,必须进行祭祀,把灾祸转嫁到令尹(相)、司马(将军)身上。楚昭王说:“这不是把灾祸从心脏转移到大腿和胳膊上吗?我并没有重大过错,上天难道会让我夭折吗?要是果真有罪的话,转移又能有什么用?”便没有进行祭祀。
起初,楚昭王患了病,占卜的结果是黄河之神在作祟,必须进行祭祀才能消灾。楚昭王没有听从。大夫们请求到郊外祭祀河神。楚昭王说:“按照礼制规定,祭祀对象在本国山川范围之内。我们楚国的大川是长江、汉水、睢水、漳水,福祸的降临,不会超过这些地方。我虽然没有德行,也不至于得罪远在北方的黄河之神。”决定不祭祀河神。
孔子听到后说:“楚昭王懂得大道理啊!这就是他之所以不丢失自己国家的根本原因。《夏书》上说:‘那位古代君主陶唐,遵循天道,据有国土一方。现在走到了邪路上,搅乱了治国纲纪,最终导致灭亡。’又说:‘付出了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只要自己遵循天道,就不会有灾难发生。”(《左传·哀公六年》)
晏子
齐国大旱。国君齐景公召集群臣商量,说:“天已经很长时间不下雨了,百姓都露出了饥饿的神色。我派人进行占卜,说是在高山上和水泊中有鬼怪作祟。我打算稍微收一点赋税来祭祀灵山之神,可以吗?”
没有人回答。这时,晏子上前一步,说:“不可以。祭祀山神是没有用处的。灵山以石头为身躯,以草木为毛发。上天久不下雨,它的毛发将会枯焦,身躯将会烧灼,难道它不盼望着下雨吗?所以说祭祀灵山之神是不会起作用的。”
景公说:“既然祭祀山神没有用处,那么祭祀河伯可以吗?”
“不可以。”晏子说,“祭祀河伯也没有用处。河伯以水为国家,以鱼鳖为百姓。上天久不下雨,泉水就会减少,河川就会干枯,它的国家将要灭亡,百姓将要灭绝,难道它不盼望着下雨吗?所以说祭祀河伯是不会起作用的。”
“那怎么办呢?”景公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