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读王朝 王子卷
17551700000032

第32章 刘宋皇子开杀戒(2)

“四凶”指的是虞时的共工、(huān)兜、苗、鲧(gǔn);“三监”则指周的管叔、蔡叔和霍叔。用他们来跟王华等作比,意思是只要杀了王华等奸臣,他便收兵。

他这里送表的使臣刚走,而下游传来消息,檀道济统率的主力就要到了。

当初谢晦和徐羡之、傅亮废立的时候,也曾想到预留个后步,所以徐羡之、傅亮在朝中,而让谢晦出镇江陵;还有檀道济,以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的身份驻在广陵(今扬州市)。广陵在建康东北,和建康以西的江陵遥相呼应,三方成掎角之势,足可以控制朝廷。不料徐、傅死了,而统兵来讨他的恰恰是檀道济,以前的打算全乱了套。谢晦也不由得惶惧不安。

不过他在旗舰上遥遥看到,宋军一艘艘军舰由下游慢腾腾逆水驶来,似乎数量不多,便有些轻视。不料夜间忽然刮起东北风,等早起出舱一看,对面江上船舰栉比,帆樯如林,一眼望不到边。原来这大风把宋舰都吹送上来了。

宋军的军威这样盛壮,谢晦军的将士人人沮丧,眼看着宋舰列队行进,即将过江,便有士兵趁船还在岸边停靠的机会,上岸逃跑。将领们阻拦不住,还没等开战,谢晦军就溃散了。

在这种局势下,谢晦也只好找了一艘小船逃回江陵。

这是水上的情况。而陆上,雍州刺史刘粹统率步骑袭击江陵。江陵司马周超带守城的一万人马迎战,将刘粹打得大败。但周超回江陵时,却只见到单身逃回的谢晦。周超知道已无能为力,当天夜间便驾一只小船去到彦之那里投降,他所统率的一万人马也都分道扬镳了。

谢晦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他的弟弟谢遁等七骑向北逃走。谢遁身体肥胖,不能骑马,谢晦又不忍心扔下他不管,只好跑一程等一等他。好容易逃到安陆,为戍主(镇守一个军事据点的小军官)光顺之捉住,把他们用槛车送往建康。

文帝率后军走到芜湖,前方就传来捷报,文帝便折回建康。等谢晦解到,文帝下令将谢晦、谢遁、谢、谢世基、谢世猷一齐处死。谢世基是谢晦的侄子,是有名的诗人。他在刑场上触景生情,却又作起诗来。那诗道:

“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

谢晦也有文才,竟随口续吟道:

“功遂侔昔人,保退无智力。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

就在发生上述事件的同一年,文帝刘义隆的皇后袁氏给皇帝生了第一个男孩。孩子降生以后,袁皇后看了又看,派人告诉皇帝说:

“这孩子形貌异常,必定要破国亡家,不可以留下。”她要把亲生的儿子杀死。

不知袁皇后为什么这样说,也许她会相面吧!但文帝听说后急得不得了,不顾皇帝的尊严,连跑带颠地朝中宫奔去。等他气喘吁吁地跑到皇后的产房,已是大汗淋漓。他掀起帘子,拉住皇后的手,才把这小王子的生命救了下来。文帝给他这个大儿子起名叫刘劭。

刘劭既是长子,又是皇后生的,理所当然地要做太子。元嘉六年,四岁的刘劭便得到了皇太子的封号。

又过了十年,刘劭长得威武英俊,又好读书,喜欢兵马,更爱结交宾客。文帝看他小小年纪就显出有出息的样子,十分高兴,便让他入主东宫。派去保护他的东宫警卫竟跟殿中的羽林军一般多。

文帝有个妃子姓潘,封为淑妃。潘淑妃得宠,袁皇后十分恼愤,竟然气死了。潘淑妃生了个儿子名叫刘浚(jùn),封为始兴王。刘浚十分机灵,他知道太子恨他的母亲,便去跟太子曲意交结。时间长了,这两位王子反倒成了好朋友。

文帝的女儿东阳公主府里有个婢女叫王鹦鹉。王鹦鹉认识一个叫严道育的女巫,吹嘘自己能够辟谷(不吃饭),还能役使鬼物。王鹦鹉领她到东阳公主家。严道育对公主说:“神将有符赐给公主。”晚上,公主在床上躺着,突然见两道像萤火虫一样的流光落进书柜里。走过去打开书柜一看,却是两粒青色的珠子。公主很信服严道育。有一次太子刘劭和始兴王刘浚到公主府,公主便把严道育介绍给他俩。严道育在两位王子面前卖弄本领。当然,在今天看来不过是魔术一类的把戏,但刘劭和刘浚却对严道育信服得五体投地。

那时刘劭和刘浚不务正业,净做些荒唐事。文帝知道后屡次加以责备。刘劭就问严道育,怎样才能使皇帝不知道自己做的事。严道育做作了一番,骗他俩说,已经向上天陈请,上天必然不给泄露。刘劭和刘浚还觉得不够,他俩希望皇帝早死,如果刘劭做了皇帝,他俩便可以为所欲为了。严道育说她会巫蛊之术。她用玉石雕了皇帝的塑像,让刘劭埋在含章殿前边,这样皇帝很快便会死了。

帮他们做这件事的除了王鹦鹉之外,还有东阳公主的男奴陈天与和太监陈庆国。

那时刘浚已经离去,出镇京口。刘劭和刘浚不能常常往来,便频繁地通信。信中称他们的父皇为“其人”,或是“彼人”,而把当时辅佐皇帝的叔叔江夏王刘义恭叫作“佞人”。信里说了不少诅咒父亲和叔叔的话。

后来东阳公主有病死了。按规定她的婢女应该出嫁。刘浚怕王鹦鹉嫁到别家去,泄露了巫蛊的事。他有个亲信府佐名叫沈怀远,他就让公主府吏把王鹦鹉嫁给沈怀远做妾。

王鹦鹉原先跟陈天与私通,既嫁给沈怀远,怕陈天与不满,就跟刘劭说,应该把陈天与杀了灭口。那时刘劭已任命陈天与做了东宫卫士的一个小队长,他觉得王鹦鹉的话有道理,就悄悄派人把陈天与杀了。

太监陈庆国听说陈天与无缘无故失踪,想到当初做巫蛊的事,怕是太子杀人灭口,看来自己也危险了。他狗急跳墙,竟豁出去而向皇帝告密。文帝一听当然吃惊。派人捉了王鹦鹉,又从她家里抄出了数百封刘劭和刘浚往来的书信(这里有个疑问:他俩往来的书信为什么会集中到王鹦鹉家里呢?不过史书这么说,也就只好姑妄听之了)。当然也从地里把小玉人挖了出来。只有严道育逃走了,不曾捉到。

文帝遣中使切责刘劭和刘浚。他俩没有话说,只好低头认罪。不过文帝还是舍不得杀他俩。

其实严道育并没逃远,而是化装成一个女尼,藏匿在东宫。以后刘浚又把她带到京口,藏在一个熟悉的老百姓张家里。第二年正月,文帝封刘浚为荆州刺史。刘浚要到荆州赴任,便又把严道育带回建康,准备带她去荆州。回京后还是把她暂藏于东宫。

后来有人告发严道育躲在京口张家里。文帝派人去抓捕,张跑了,只捉到张的两个婢女。文帝让人把这两个婢女带回来,准备审问后再治刘劭和刘浚的罪。

潘淑妃听说后抱着儿子刘浚哭着说:

“以前你诅咒的事发,我还想你能知道改过,没想到你竟然仍隐藏着严道育!皇上气坏了,我叩头乞求他都不理我,我如今还活着干什么!快拿药来,让我自尽,我不能看着你丧命啊!”

刘浚却把母亲推开,振衣而起,说:

“天下事自作自当,母亲不必忧虑,儿决不连累你就是了!”

文帝决定要处分刘劭和刘浚。但刘劭是太子,把太子废了,立哪个儿子好?文帝跟几个大臣商议。那时文帝除了刘劭、刘浚两个儿子外,还有武陵王刘骏、南平王刘铄、建平王刘宏等几个儿子。大臣们有的提出要立刘铄,有的则赞成立刘宏。大家争执不休,这件事便议而不决。文帝却又去跟潘淑妃商议,这真可谓“与虎谋皮”了。潘淑妃告诉儿子刘浚,刘浚又急报刘劭。刘劭见事情紧急,找来他的心腹东宫警卫队主陈叔儿和斋帅(宫中掌管铺设洒扫的官员)张超之商议,决定来一次军事政变。那时东官兵有上万人,和羽林军人数一般多。刘劭选出了两千,让陈叔儿、张超之带领,作好行动的准备。入夜以后,召东宫官员右军长史萧斌、左卫率袁淑、中舍人殷仲素、左积弩将军王正见等入宫。刘劭流着泪对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