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读王朝 王子卷
17551700000029

第29章 兄弟阋①墙招致败亡(1)

俗话说:“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话很有道理。两晋时期,由于朝廷腐败,各族豪杰趁机崛起,建立了一些小国家,前后有十六国之多。如果这些小国的统治家族能够团结的话,它的国运便会长久一些。但假如他们内部不和,争权夺势,互相拼杀,把力量白白消耗了,等到外敌一来,哪里还有力量抵抗呢?就拿后秦来说吧,公元384年,姚苌(cháng)建国,做了十年皇帝。传给他的儿子姚兴,维持了二十二年。但等到姚兴临死,他的大儿子姚泓继位的前后,那些王子们蜂拥而上,大家都来争抢皇帝宝座,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把这个国家搞垮了。这个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公元402年,也就是后秦弘始四年,秦王姚兴册立他的大儿子姚泓为太子。史书说:“泓孝友宽和,善文学,善谈咏,而懦弱多病。”就因为他“懦弱多病”,所以姚兴在立他为太子之前,曾狐疑不决。不过考虑的结果,认为姚泓终究是长子,又没有什么过错,终于还是把东宫太子的位置封给他。

姚兴的儿子不少,除了姚泓之外,还有姚懿、姚弼、姚、姚宣、姚谌、姚、姚璞、姚质、姚逵、姚裕、姚国儿、姚耕儿等。其中三子姚弼长得雄俊英武,很得姚兴的欢心。姚兴前此的犹豫不决,也就是有意立姚弼为太子的缘故。

姚弼的封号是广平公,任职雍州刺吏,镇守安定。他觊觎大哥的太子地位,听信心腹姜纪的话,拿出大量的金帛收买姚兴左右的幸臣,让这些人替自己说好话。于是姚兴便于公元411年下诏征姚弼入朝,任命他为尚书令、侍中、大将军,执掌朝政。

姚弼入朝以后,把他的党羽都任命为重要官员,任尹冲为给事黄门侍郎,唐盛为治书侍御史。黄门侍郎的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掌管机密文件;而侍御史则是掌管刑法典章的督察官员,也就是皇帝的耳目。有这两个人在姚兴身边,皇帝的一举一动姚弼很快就知道了。姚弼还在姚兴的左右中安插上自己的人,或是对另一些人进行收买。他这样做的目的当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找机会自己来做太子。

在大量任用自己人的同时,姚弼反过来便是排除异己。左将军姚文宗和太子姚泓的关系很好,姚弼就想除掉他。公元414年,姚弼在父亲面前诬告姚文宗有怨言,姚兴火了,将姚文宗赐死。嗣后凡是姚弼说的话,姚兴无不听信。这样一来,大臣们谁都知道姚弼有篡立之心,但多数人只图自保,不敢出来多口。

不过也有不怕他的,那就是右仆射梁喜、侍中任谦和京兆尹尹昭。有一天,他们得到单独跟皇帝在一起的机会,便对皇帝说:

“父子之间的关系本来不须别人多言,但君臣之义不薄于父子,因此臣等就不能沉默了。广平公姚弼暗藏夺嫡的图谋,而陛下又宠之太过,给他那么大的威权,许多倾险无赖之徒聚在他身侧。现在市巷道路有不少传言,说陛下有废立的打算。是不是真有此事呀?”

姚兴惊讶地说:

“哪里有这回事?”

“如果陛下真想废立,臣等有死而已,不敢奉诏。若无此事,那么陛下这样宠爱广平公,恰恰是害他。希望陛下能驱除他左右那些小人,减削他的威权。这样做不但广平公得以有泰山之安,宗庙社稷也将像磐石一样坚固了。”

姚兴听了,默然不语。梁喜等只好退出。

这伙人刚走,却又有大司农窦温、司徒左长史王弼上表,说了姚弼的许多好话,劝姚兴改立姚弼为太子。姚兴虽然不予理会,但也不曾责怪窦温和王弼。

就在废立之争渐趋炽烈的时候,姚兴病了。姚弼认为这是搞政变的机会,他偷偷召集平时豢养的甲士几千人藏在府里,只等传来皇帝晏驾的消息,立刻动手抢夺帝位。

姚兴的弟弟东平公姚绍和右仆射梁喜等人为以防万一,率领禁兵在宫内戍卫。这时姚兴的儿子大多分封到各地任职,留在长安的还有几个年龄小的儿子。其中第七子姚裕看形势不对,派遣使者分别到各地,去见做藩镇的哥哥,告诉他们姚弼有谋反的打算。于是姚懿在蒲坂、姚在洛阳、姚谌在雍州都整顿军队,准备开往长安讨伐姚弼,眼看一场内战即将发生了。

幸好姚兴的病又痊愈了。他上朝和群臣相见。征虏将军刘羌告诉他姚弼伏甲的事,京兆尹尹昭补充说:

“那几日局势紧张,一触即发,幸亏陛下御体康复,广平公才未敢作乱。但他这种恃宠不恭、竟怀逆心的行为,自然应该付诸刑典。如陛下不忍心杀他,也应夺其威权,让他散居藩国,以免有阋墙之祸,也不负天性之恩。”

姚兴征求梁喜的意见,梁喜也赞成将姚弼依法处罪。姚兴没办法,只好下诏免去姚弼的尚书令,但保留大将军的头衔,以广平公的身份回府第闲居。

姚懿、姚、姚谌等人听说父皇已给姚弼处分,便各自把兵收回,却又联袂来到长安,向父皇请安。他们找到姚裕,让他代为通报父皇。姚兴不想见这几个儿子,叫姚裕对他们说:

“你们不就是为姚弼的事吗?我已经知道了。”

姚裕说:

“诸兄远道而来,如果姚弼有可论之处,陛下可以听听他们怎样讲。讲得对,陛下应该采纳;讲得不对,处罚他们也行,但总是不该拒绝跟他们见面。”

于是姚兴在咨议堂接见他这几个儿子。这时他的另一个儿子姚宣也来了。姚宣常来长安,知道姚弼的许多事情。姚兴接见的时候,姚宣流着眼泪历数姚弼的种种不法行为,请姚兴按律处置。但姚兴还是袒护姚弼,只是对这几个儿子说:

“我自会处置,用不着尔等担忧了。”

这件事终于还是不了了之。

又过了一年,姚弼想起姚宣在父皇面前告他的状,便想报复。他无中生有,向姚兴诬告姚宣。正赶上姚宣的司马权丕来长安办事,姚兴把权丕找来,责备他不能辅导姚宣,准备杀他。权丕是个狡诈阴险的小人,为了自救,竟然捏造了姚宣的一些罪名,企图借此免死。姚兴信以为真,遣使到杏城把姚宣押解到长安,下于狱中。却又借这个机会,将姚弼起用,让他率三万人马镇守秦州。

夏国的赫连勃勃瞅姚宣离开杏城的机会,派兵攻袭杏城。守将姚逵被俘,秦国将士两万人遭坑杀。姚兴遣姚弼举兵去救。双方在龙尾堡交战。姚弼果然能干,竟把夏将赫连建捉住,押往长安,将杏城收复。

姚弼班师凯旋,回到长安,又赖在京中不走。不久,姚兴旧病复发。而姚弼也告病不朝,又在府里积聚兵甲。有人告诉姚兴。姚兴这次真火了,先派人把姚弼的死党侍御史唐盛、孙玄等捉来杀了,又要处置姚弼。这时太子姚泓来给弟弟求情。他对姚兴说:

“儿臣不肖,不能训诲兄弟,以至于弼弟屡次惹父皇生气,仰惭天日,都是儿臣的过错。如儿臣死去国家能得安宁,家庭能得幸福,儿臣情愿身死。如陛下不忍加以刑戮,那就请封我藩国,离开京师。请父皇裁夺。”

姚兴见大儿子这样委曲求全,也不禁恻然动容。于是召大臣姚赞、梁喜、尹昭、敛曼嵬等商议,先把姚弼的党羽抓起,又将姚弼押入狱中。姚泓听说后,再次到姚兴那里,流着眼泪替姚弼求情。过后姚兴对梁喜说:

“姚泓天性平和,甚少猜忌。他这样以诚待人,也许能将姚弼感化吧!”于是把姚弼和他的那些党羽都放了。

第二年春天,姚兴自觉病轻了一些,便想去长安以东的华山散散心。他派太子姚泓监国,让太子住进西宫,便于处理国事,自己则带着几名近臣出发了。不料刚走到华阴,病便加重,只好返回长安。

姚弼又觉得机会到了。他的死党黄门侍郎尹冲给他出主意,认为姚兴回到长安,姚泓一定会出城迎接,那时埋伏一伙勇士,突起发难,便可将姚泓杀死。

果然姚泓听说皇帝即将还都,就想出城迎接。但他的宫臣却谏他说:

“如今主上病重,奸臣(指尹冲等)在侧,说不定会发生什么变故,不宜轻出。”

姚泓说:

“臣子听说君父病重而安居不出,怎么能安心呢?”

“保存自身,使社稷得安,这才是最大的孝心啊!不可因小失大。”

姚泓听信了宫臣的话,便不出城,只在宫中的黄龙门拜迎。

姚兴回宫之后,命令弟弟东平公姚绍和右卫将军胡翼度负责宫中的宿卫。又遣殿中上将军敛曼嵬到姚弼府里,把姚弼所藏的铠甲兵器全部没收,纳入武库。

姚兴在深宫养病,连他最小的儿子姚耕儿也不得进殿。有一天,姚兴的妹妹南安长公主来探病,被侍卫挡驾。姚耕儿便猜皇帝也许已经死了。他跟七哥南阳公姚是同母兄弟,他想借这个机会让姚进宫篡位,便出去告诉了姚。姚也认为机不可失,便带领府中的侍卫甲士进攻端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