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某种程度上说,世界各民族的先民都是原始宗教的信徒。世界史告诉我们,在史前社会乃至在整个传统社会里,人们认知能力有限,对生存其间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规律知之甚少、理解不深,生存发展只能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被动适应自然环境;世界各地的原始宗教普遍具有一种思想观念,就是万物皆有神灵,周围世界蒙上了神秘面纱,教徒由此产生了图腾崇拜,既对自然界某种特殊生物或者其他自然物品报以由衷的崇敬,又对整个自然界充满虔诚的敬畏,并且把自然万物视为自己的亲密同伴。爱护身边的其他事物,与其和睦相处成为原始先民的一种习惯。这种“物我混化”“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识,为世界各地先民所共同持有,而不为某个民族的先民所独有,犹如孩童普遍具有天真无邪的天性。
藏族是全民笃信宗教的民族,宗教感情与善待自然万物的态度密不可分。据西藏当代民俗学者萨拉·次旺仁增介绍,藏族本土宗教苯教,十分重视“万物有灵论”:在天上、地上、地下,以及在动物、植物身上,在太阳、月亮和湖泊里,以及在大树、小草上面,都无不附着灵魂……在苯教看来,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中都居住着肉眼看不见的灵魂。虽然佛教传入西藏以后,逐渐取代了苯教的正统地位,但是藏传佛教信徒的“万物有灵”的观念依然被保持着,这是因为藏传佛教所宣扬的“六道轮回”“活佛转世”等教义,与苯教“万物有灵论”的观念是不谋而合的,两者在世界观上是一致的相通的。藏传佛教在西藏本土化以及掌握越来越多信徒的过程中,也同苯教传播的过程一样,培养着信徒平等对待自然万物的友好态度、呵护一切生命形式的良好习惯。至今,在广大藏区尤其是农牧区,信教群众不仅对待一切动物措置平等、爱惜之心,而且对一棵树、一片林也是爱护有加。
如果细心一点就能看到,藏族群众爱护动物的认真态度和体贴行为。雨后或者雨中的公园,林地和草坪边缘有几条纤细的蚯蚓在蠕动,有时候粉红色的小身躯出现在人行道上。行走在此的藏族同胞,无论正走得多么匆忙,无论身上背负着多少东西,只要看见,就马上停下脚步,在旁边捡起枝条或者草秆,把这些蚯蚓小心翼翼地托起,放回林间或者草坪上,直到它们全部被请了过去,才安心地继续走道。这些蚯蚓的保护者既有老者,又有中青年,还有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或者配合长辈一起做,或者自己学着长辈的做法独立完成。
藏族人民保护树木、森林的方式很特别,就是标识“放生树”。萨拉·次旺仁增解释说:在藏族地区,寺院或者宝塔周围的树木称为“次塔纳”,“次塔”藏语意思是“长寿”“放生”,“纳”即“树木、森林”之意。不知自何时起,藏族先民采用放生这个独特形式保存了许多林木。“放生树”的标记通常是在被放生的树木枝条上系一撮白绵羊毛,这棵树被认定是有灵的生命体,不准砍伐。
萨拉·次旺仁增在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家乡“放生树”的森林景观时说:在我的家乡,在西藏错那县曲卓木乡的一个偏僻山坳里,有一片望不到边的天然古沙棘林。那里沙棘林有800多亩,有1000多年历史。曲卓木乡一带,沿娘姆江河谷分布着约2000亩古沙棘林,秀出沙棘林的最高沙棘约有15米,树围最粗在4.5米左右。远远望去,那片古沙棘林高耸入云、莽莽苍苍,十分壮观……“我小时候常去树林旁边拾柴火,不但看见古沙棘林的每棵树上挂着一撮白绵羊毛,而且知道人们都忌讳到该树林里砍伐树木。所以,即使‘放生树’周围的树木被砍光了,‘放生树’和‘放生树林’都能保存完好。”
萨拉·次旺仁增意味深长地说:“保护树木,也就是保护自然环境,这从人类的生存必须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角度看,保护自然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身……藏族人民在‘万物有灵论’思想观念的长期熏陶之下,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确做出了特殊贡献!”
在科学文化深入普及的当代社会,“万物有灵”的文化观念不一定再坚持,但是藏族敬畏自然的人文情怀和保护万物的行为习惯是值得传承的。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利益普遍被张扬的时代,在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因为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而被透支和被污染的情况下,从传统文化中汲取适宜的思想观念,继承老祖宗保护树木、呵护自然的合理做法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拥有了做这些事情的物质技术条件。如果说祖先爱护万物保护环境是出于信仰,那么今天我们这么做是出于生存的安全。
宣传活动全方位进行。围绕青藏铁路的通车运营、构筑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西藏等重大事件,政府部门协调主流媒体组织宣传活动,使生态环境项目工程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广泛深入的报道宣传,及时地让相关的客观信息被区内外公众所了解。
2006年,在“6·5”世界环境日期间,举行了2005年西藏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原副主席洛桑江村发表了题为《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电视讲话;围绕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运营,开展了系列环境保护宣传活动,通过《西藏日报》举办环境知识有奖问答;《中国环境报》《西藏日报》等报刊全年刊登全区环境保护专稿80余篇。
同时,在自治区人大的安排下,与英国下议院代表进行了座谈,并配合自治区外事办及外宣办接待了9批外国团组的来访,援用西藏环境保护工作的成绩和良好的环境状况,驳斥达赖集团借用所谓“西藏环境问题”对中央政府的攻击。
2007年,紧扣“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主题,组织了纪念“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向公众倡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环境执法,保障环境安全,树立生态文明”等绿色观念,发布2006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自治区领导发表纪念“6·5”世界环境日电视讲话,《西藏日报》等新闻媒体刊登了生态环境方面文章20余篇。
同时,在自治区外宣办和外事办的安排下,接待了16批国外来访团,援引翔实资料向客人展示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实况。
2008年,自治区副主席孟德利发表了纪念“6·5”世界环境日电视讲话,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07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联合西藏大学开展了纪念“6·5”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西藏日报》刊登“西藏环境在发展中得到有效保护”专题文章,《西藏通讯》集中推出全区环境保护工作成绩,还配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进行节能减排宣传。
同时,接待了13批国内外来访团,向客人介绍西藏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以及客观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09年,发布了2008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会同团区委发起2009年“保护母亲河”行动;拉萨市举行了“6·5”世界环境日暨“创模”万人签字仪式,林芝地区开展“建设生态地区,我们在行动”签名活动;配合自治区人大开展了以“消除白色污染,呵护美好家园”为主题的2009“中华环保世纪行——西藏行”活动。
同时,接待了27批国内外来访团组,向客人介绍了西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进展以及国家和自治区专项资金落实情况,通过组织客人实地考察、观光旅游,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西藏自然生态和生活环境的秀美整洁,把对西藏美好印象带到四面八方。
小贴士
1.白唇鹿为何给猎人下跪?恳求猎人把它放生,让它去履行做母亲的责任。
一个秋天,在西藏墨脱县一片树林间的小溪旁边,一只白唇鹿面对一位老猎人瞄准的弓箭,惊恐而无奈地伏下身来,祈求他放自己一条生路……
当时,墨脱县境内的林间,孟加拉虎、白唇鹿、扭角羊、赤斑羚、猕猴、野牛等野生动物举目可见,当地猎户即以狩猎为生。这位珞巴族老猎人是当地有名的猎手,售卖猎物所得除了维持生计之外,便救济路过的朝圣者,杀生和慈悲在他身上共存。
这天傍晚,老猎人像往常一样步入森林打猎,正要经过一条小溪时,突然看见对面的树下站立着一只白唇鹿。他不动声色,刹那之间完成了弯弓搭箭试射准备。然而,老猎人感到奇怪,白唇鹿分明也看到了他,为什么不选择逃离?一副觳觫的样子,报以乞求的目光望着自己,以至于缓缓地跪了下来,两行泪水簌簌流下……老猎人知道,当地流传一句谚语,“世上万物都是通人性的。”也明白此时白唇鹿下跪的意思,但是他的职业提醒他,包括白唇鹿在内的野生动物是他的一切,人们平日称赞他的智慧和箭术,就是表现在对这些野生动物猎捕的百发百中上,他的青稞酒和糌粑,他的祭品和施舍,都来自这些猎物。因此,他没有被这个动物的哀怜和求饶所触动,他开了弓,一箭射中了它的脖子,眼见它栽倒在地,鲜血如注,浸染身下那片草地;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脸上的泪痕清晰可见。
老猎人疑惑不解,白唇鹿为什么会向他下跪?以前狩猎没有碰到类似的情景。他迟疑地走近白唇鹿,方惊奇发现,白唇鹿的身下是一只刚出生的小白唇鹿,身上沾满了湿热的血污,蜷缩在母亲的怀里,两只明亮亮的小眼睛惶然地看着老猎人走近它。这时候,老猎人心中的疑惑解开了:作为母亲的白唇鹿明白,老猎人到来,它们母子就陷入了绝境,危难之时它决心尽到母亲的责任,努力保护着孩子,不管这个努力的结果会是什么……
母爱,动物与生俱来的这份情感,不仅永恒地存在人间,而且毫无疑问也存在于一切动物群落之中。也许浓淡有所差别,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是那是动物成为动物的一个本质属性,所有的母爱是相通的、无私的,因而是神圣的。母爱,应该不会因为动物种属不同而存在着高低贵贱之分。
沉吟半晌,老猎人在林边选择一块地方、挖了个土坑,然后把那只他亲手杀死的白唇鹿安放在里面;为它殉葬的是老猎人自此以后禁猎的决心,以及他的强弓和利箭。掩埋了白唇鹿,老猎人从墨脱的森林里消失了。
几年后的一个秋天,在藏区一个有名的寺庙里,人们发现其中的一个老喇嘛,每天早早起来,打扫干净寺院里的枯枝落叶,给殿堂上的长明灯添满酥油,就沿着庙宇廊道一路磕着长头,一圈一圈又一圈……一只漂漂亮亮的白唇鹿跟在他身后,一蹦一颠、十分欢快。这一老一少的两类动物,相依为命似的。
2.“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原拉萨八中的学生张梦,深情地向社会呼吁。
在人们的迫害下,动物们走向了灭绝。朋友,你是否记得咱家门口曾经流过的小溪,是否记得蔚蓝的大海中海豚的歌唱,是否记得无边天空中翱翔的雄鹰?我忘记了,忘记了那大熊憨厚的模样,忘记了那东北虎雪白的牙齿,忘记了天鹅优美的姿态,忘记了……
朋友,或许我们没有办法教会野生动物自我防身术。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让它们不受那么多的伤害。我记得有这么一则新闻:人们为了治病而去摘取熊胆,为了口舌之快而剁了熊掌,为了黑钱把熊开膛破肚。有的人为此还把熊捆绑起来,每天定时定量抽取熊胆汁。就这样,它们一直被绑着,也无法动弹。一次,人们正在抽取小熊胆汁的时候,小熊发出了凄厉的叫声;熊妈妈挣脱铁链,紧紧抱住小熊,然后,它含泪拍死了自己的孩子……
朋友们,看到了吧,这是我们人类的凶残与贪婪!为了多赚一点钱,满足他一己或者家人的某种私欲(但不是为了生计问题,我们已经过上了温饱生活)而逼迫熊妈妈杀死自己的孩子。这是怎样的哀痛啊!
地球是一切生命形式共同的家园,在这里彼此相依为命。爱护生命是人类本能,只要人性清醒着,贪欲被节制,保护羸弱动物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人类爱护动物、动物报答人类的优美故事启示我们,只有能保护弱小生命的人,才能体验到拥有强大生命的快乐。我的同类发一下慈悲吧,不要再残害动物了,这类有益的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啊!不要让它们在我们的记忆中消失,如果它们因为我们而相继灭绝了,那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处境可就吉凶难测了……
2010—2012年,在纪念“世界环境日”当天,召开上年度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简介上年度本区环境保护系统的主要工作以及全区生态和环境安全状况,均全文刊发在《西藏日报》。相关部门围绕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以建设生态西藏和倡导低碳生活理念为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2012年《西藏环境》正式出版发行,《中国环境报》《西藏日报》等媒体编发西藏环境保护信息达572条,发布报道超过23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