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烟台大观
17535700000014

第14章 历史精英(8)

四月,曲诗文召集乡民数千人,自任总指挥,聚集县城,亲率代表30人与朱槐之理论。在众怒难犯的情况下,朱答应“传质经营绅士,十日内给清仓谷帐,缺者追赔。”曲诗文怕当官的说话不算数,迫其当场写下字据。

但字据也是废纸,乡民撤走后,朱立即呈报山东巡抚孙宝琦,诬告曲诗文,并调集军警,制造上百副手铐,图谋血腥镇压。曲诗文再度集合民众四五千人,与官兵冲突。

到7月初,官兵肆意枪杀百姓,曲诗文率众数万人在九里河正式武装起义,命令义军包围县城。十日上午,火炮齐发,义军杀声震天,攻向城垣。诗文横刀纵马,亲自参战,给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

起义最后在孙宝琦的残酷镇压下失败,曲诗文四处逃匿。辛亥革命后,他回到家乡,却被捕入狱,最后在烟台英勇就义。

醒悟太迟邱丕振

莱州大珍珠村人,家世巨富,称雄一方。

他是辛亥革命时期山东著名的革命活动家,民国初年北方讨袁(世凯)斗争的主要领袖。

辛亥革命他积极参加了山东首义,并率军光复登州,成立山东军政府,但却在“胜利”之后认为“革命的目的在于推翻清廷,清廷既倒,再想拥兵就是造反。”他遣散军队,一心办实业救国,结果坐视袁世凯窃国。

袁世凯凶残本相暴露后,他积极投入孙中山先生发动的二次革命,往返于东北、日本之间,变卖全部家产,频频发动武装起义,可惜为时过晚,屡谋不售。

最后他被叛徒告密,身陷囹圄。狱中,他研究改进机械,设计了一种新式连发枪并绘有草图。“就义”的时刻到了,年仅29年的邱丕振留恋的就是这张草图,遗言是:“别忘了将来复线加宽一厘米。”

民众教育家鞠国香

上个世纪之末,海阳出了个著名教育家鞠国香。他生于1866年,37岁考中举人,按说该在仕途上春风得意,但是却看透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终生白丁”,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办“润圃义塾”,亲自执教,免费吸收贫民子弟入学。时人讶异不止,举人甘当“孩子王”,亘古未闻。1906年,他与志同道合者在东村创办了海阳第一所高等小学,并担任校长。正在兴办新学之际,袁世凯倒行逆施,颁布《天坛宪学》(草案),鼓吹复古读经,致使高等小学堂夭折。

鞠国香义愤填膺,联络了若干城乡知识分子,群起抗议,终于使新学得以复兴。郭城、香山等地都相继成立了高等小学堂。

“五四”运动后,他在胶东率先推行新文化,在城里高学小学堂定期举办新文化讲座,自费购买高尔基、鲁迅等人的著作和《新青年》等刊物;还邀请了“创造社”的主将郁达夫到海阳举办新文学讲座,并辅导文学青年写出了若干现代小说交由上海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从而成为“胶东文学”的发轫之作。

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崇高的“师德”,决不肯与腐朽黑暗势力同流合污。1923年直系军阀主宰了北洋政府,直系头子曹锟贿选总统,其亲信海阳县知事崔钟英,知道鞠国香素孚众望,特设盛宴邀请鞠国香为其张罗选票。鞠国香了解知县的卑鄙用心后勃然大怒:“吾焉与尔曹同流合污!”即掷杯于地,拂袖归家。意不解恨,乃挥笔写晟打油诗一首:天天挑大粪,手纸攒一捆。曹府派人买,一张五千金(即曹锟贿买选票一张的价格),买它干什么?投票选曹锟。教儿童沿街歌唱。

1932年,其同学王澄溪在伪“满洲国”某县当县长,听说鞠国香生活贫困“难以当炊”,就礼聘鞠国香去任秘书。鞠写了一首《黄花晚节》:林寒冬篱两三枝,英英黄花傲霜洗。点点丹心迎雪红,抱香枝头不染泥。以菊花自况,“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断然拒绝。

次年胶东历史上爆发了有名的“11.4暴动”,国民党81师展书堂部到海阳“清乡”,茶毒生灵。已是垂垂老翁的鞠国香吟诗抨击:虫蜮巧布盘丝阵,独坐天罗妄称神。多少生灵死尔手,犹夸满腹尽经纶。堪称是指着展书堂的鼻子怒斥他血腥镇压民众的罪行。

1937年,他在倡捐举办了海阳首届翰墨展览会之后病故。世人缅怀他毕生致力于文教事业的功勋,称誉他为“文苑之铎”。

爱国将领于学忠

蓬莱人。自幼从父随军,在军阀混战中得吴佩孚赏识升为团长,1926年任长江上游警备副司令,同年冬任第九军军长兼荆襄警备总司令。吴佩孚兵败后他返乡隐居,不久被张作霖父子邀出,转入奉系,晋升陆军中将。

1930年蒋、冯、阎、桂中原大战之后,被张学良举荐担任天津卫戍司令、升任河北省主席。1933年4月任华北第一军团指挥兼陆军第五十一军军长;6月兼天津市市长。这时,日本侵略者图谋华北,然而于学忠针锋相对,每每使日寇阴谋不售。日军气急败坏,多次用暗杀手段不能得逞,又百般拉拢,仍不为所动,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1936年“西安事变”,他积极拥护张学良“兵谏”,并在“八项抗日主张”上签字。“西安事变”后,奉张学良手谕,全权负责东北军。他在各地积极活动营救张学良,因而获罪,被革职留任。

抗日战争中,他率部参加过台儿庄大战,之后任苏鲁战区总司令,指挥五十一、五十七军从大别山越津浦铁路向鲁南进发,于苏、鲁交界处与八路军交错驻防、并肩抗日。与八路军的聂荣臻等友好相处,传为佳话。全国解放前夕,他拒绝到台湾。后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64年病逝于北京。

戏弄“最高”梁作友

“九.一八”事变之后,黄县西北皂梁家村一个普通农民梁作友,上书南京最高当局,言称自愿捐款三千万元,以纾国难,并要求谒见“委座”,面陈收复失地,雪耻救国良策。这条爆炸性新闻立即炸得天下纷纷攘攘。媒体大做文章,称梁作友为“义士”、“财神”;蒋委员长十分被动,欲去济南亲自迎接吧,又怕遭遇骗子,脸上无光;不予理睬,那可是三千万巨资呀!黄县有个丁百万,也拿不出三千万来呀!

他们派员调查,发现梁家只有三间破屋,年过六旬的老母,出阁归来的胞妹,甭说巨富,连殷实都远未达到。可是,当局者迷,他们推测:有可能是张宗昌在1929年被刘珍年打败时,从龙口逃跑,有可能在日本银行里存有巨额军费,逃窜时将存折丢失,被梁作友捡到;否则一个普通农民哪里来如此“豹子胆”?

于是,他们派了专员陪同梁作友乘坐津浦铁路客车特备的专席奔卦南京。盛况空前,孔祥熙等党国要人到下关迎接,还特派了一个宪兵连护送,直至中央饭店下榻。然而梁作友却是不见蒋介石不揭盖:“那些达官贵人只是往钱眼里看,根本瞧不起我们小百姓,我也瞧不起他们!我是怀有救国大计,非见老蒋不能谈。”

梁作友最终未能见到蒋介石,他吓得躲到武汉去了。梁作友赶到武汉,只能向蒋的外甥俞济时贡献自己胸怀已久的“救国大计”:“我想,要抗日,必须在全国掀起一个自愿捐献的热潮。全国最有声望也最有钱的就是委座。由他老人家出钱,由我这个普通老百姓顶名,以此鼓动起全国有钱有势的人都踊跃捐献,所得岂只三千万?如此,小日本能奈我何?”

盖子一揭,气得俞济时顿时翻脸,大骂梁作友是个大骗子,太可恶。梁作友不亢不卑,反唇相讥:“真正的骗子是你们!我是个普通老百姓,只不过有点爱国心罢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此有个评价:“山东是出圣人的地方,梁作友比当年的圣人还高呢!当年孔老夫子是趋炎附势,而今梁作友敢于揭露,耍弄最高当局,有胆有识,真了不起!”

陶行知后来撰写了《梁作友其人》的文章,但是竟被国民党当局查扣了而未能出版,也许他们太畏惧梁作友的胆识了。梁的壮举不是一般的戏弄,而是发人深省的揭露。蒋委员长果真能带头捐献以纾国难吗?烟台一个普普通通老百姓确实置他于十分公尴尬的境地。

12.大书画家

烟台有着书西传统,这是不争的事实。

没人做过“横向”比较。如果以县为单位统计丹青高手,翰墨精英的话,福山很可能全国夺冠。福山不仅古代有王懿荣那样造诣很深的大书画家,就以现代而论,也可以列出一长串的名单来:胡铁生、权希军、邹振亚……都是书坛独步的名家,多年执书画界之牛耳。

山左名家不仅福山有,文化积淀很厚的莱州、莱阳;黄金之都招远,都是群星灿烂,令书坛千古生辉。

如果有一本《烟台文化史》的话,书画之章应占很大的篇幅。

北方书圣郑道昭

开封人,但却任光州(今莱州)刺史,主要业绩在莱州云峰山上。著名书法家。生性闲适,喜欢山水,好吟诗赋,尤擅书法,在光州各地题刻甚多,计有云峰山摩崖石刻20处,大基山15处。其代表作为“郑文公上碑”和“郑文公下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字由隶向楷发展变化的时期,郑道昭融百家之长,刻意创新,成果就凝铸在“两碑上”,人誉之为“隶楷之极”。有人将郑道昭与王羲之并列,称之为“北方书圣”,而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则赞其为“一代文宗”。

远离官场翟云升

清代著名书法家,莱州人。

自幼天资过人,习作曾令“塾师避席”。中过举、当过进士,授知县,被荐国子监,均不就而潜心著述。“键户修业终其身,穷困老死而不悔”。

他精于书法,尤工隶书。当时、当地的碑碣大多出自其手,虽求字者络绎不绝,仍一丝不苟,从不敷衍了事。

他钟情于群书丛中,过着淡泊清静的隐居生活。“门前溪水萦抱,有古木千章,杂花百种”,布衣袍草鞋履坐卧其间,岁读五经无少闲。书斋取各“五经岁遍斋”以明志。著述甚丰,其中《隶篇》、《隶篇续》、《隶篇再续》各十五卷,可惜大多失传;仅存《隶篇》数卷刻板,由其后人捐献给国家。1987年更名《隶书大字典》印行。其书写的《山东海神庙碑》,字体隽秀,笔力苍健,拓本流传甚广,已成为人们学习隶书的范本。

“南仙北佛”孙墨佛

莱阳人,别号天台山人,著名书法家。

他是老同盟会会员,一生热衷社会活动,也颇多建树。

他在书法及文史研究上都很有造诣。书法始学王垿,后以刘大同、康有为为师。潜心于六朝碑贴,融众家之长而自成一体,真、草、隶、篆均为人称道,与南派书法家苏局仙同时名重一时,有“南仙北佛”之称。

他曾为成都诸葛亮庙题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奔放不羁,酣畅淋漓,至今仍被视为珍品;年逾百岁,临池仍如莘莘学子,一丝不苟。

一生著作甚丰,可惜多是未刊稿。

倒在画架王式廓

掖县西由人。画家、美术教育家。

自幼喜爱美术,中学毕业后于1930年进济南爱美中学开始学西画,曾东渡日本,从古典大师藤岛武二学艺,抗日战争爆发,废学回国,投身抗日,创作《总动员》、《保家卫国》、《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在敌占区妇女》、《游击队》、《流离失所》、《台儿庄会战》等大幅宣传画。

1938年奔赴延安,入“鲁艺”任美术教员,创作了木刻《开荒》;油画《自卫军宣誓》、《平型关战斗》;漫画《希特勒的战车》;素描《安寨县女县长》、《进边区》、《读书》;黑白版画《二流子转变》等。其中《二流子转变》大获好评。

建国以后创作了油画《参军》、《井岗山会师》、《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等。

1973年接受了创作大型油画《血衣》的任务,他带病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最后倒在了自己的画架旁,与世长辞,终年62岁。

“蓝大褂子”谢隽杭

福山不仅是“鲁莱之乡”,而且是“书法之乡”。古人有王懿荣,今人有权希军、胡铁生,而清末民初的谢隽杭,更是饮誉书坛,影响深远。他以写“门头字”著称。

谢隽杭是福山下夼村人,38岁中进士,当过翰林,放过乡试考官,56岁时才补授云南曲靖府知府。他确实做到了为任一方,造福百姓。在任四年,兴利除弊,不畏权势,处理词讼,有绝佳的政声。60岁时,辞官归里,老烟台民众中,就流传着他返乡之后的故事。

俗话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这位致仕的知府却是“布衣粝食”,不示显贵;这且不说,他一年四季都穿着一件褪色的蓝布长衫,上面的灰垢足有铜钱厚,所以人赠不无亲昵的雅号“蓝大褂子”。他常帮助乡亲排忧解难,贫者借粮有求必应。唯独求其字装潢门面,却要费些周折。

他得穿着“蓝大褂子”先去考察一番,如果店家以貌取人,见其像个乞丐而怠慢的话,他就拂袖而去,任你后来如何宴请道歉,他也置之不理:“我的字仅给童叟无欺之店,决不赠予为富不仁之辈!”有的店家不知他的秉性,偏要重金施贿,那更适得其反,有次某店设计,贿赂了他的身边人,将其灌醉,趁机让他写了字号;他醒来之后,立即追出去,用浓墨打了个很大的“×”子。他是淡泊物欲的,山东巡抚孙宝琦是他的门生,常派人带着礼物登门问候,谢隽杭是一概婉言拒收。“老夫一生粗茶淡饭足矣!何必锦衣玉食坏我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