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藏风情
17535100000071

第71章 极具特色的藏族服饰

来到西藏聂拉木县,经常会看到穿着藏族服饰的农牧民群众。

在县城,穿藏装的机关干部很少。记得庆祝香港回归的前一天,县委通知要求藏族干部次日皆穿戴民族服装与会。甭说,同珠、达次、达琼等县领导穿上藏式服装,与平日穿的西装革履明显不一样,蛮好看的,尤其是女干部们的穿戴,漂亮极了。

藏族服装历史悠久。肥腰、长袖、大襟是藏装的基本特征,也决定了它的一系列附加装束。穿直统肥袍行走不便,腰带和靴子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附着用品和饰品。各种镶有珠宝的“乱松”(腰佩)和各式精美的“吃穷”(类似匕首)系在腰带上,垂于臀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服饰。当然,不同身份的人穿戴也有所差别,主要体现在布料质地和花纹上。过去,四品以上的贵族官员要朝见达赖、法王等,必须头戴规定的顶珠帽冠,身穿用黄红蓝绿白紫绸缎缝制、上面有龙、水、鱼、云、山纹样的蟒缎袍;过年过节,则要穿莲花凤缎袍、曲巾袍等。贵夫人、小姐们要穿求巴普美(无袖袍)和求巴普玉(有袖袍),配以金银珠宝等饰品。这些,均显示了他们高贵的地位。而今,我遇到的乡村干部、农牧民所穿的藏服,没有上述那么多的讲究,是他们自己用羊毛纺线织布缝制而成的,多为黑色。其穿的藏服往往空着一个袖子,甚至有半个膀子裸露在外。这种穿戴方式,缘于自然环境。聂拉木县昼夜温差大,白天热,晚上冷,夏天的夜晚经常在0℃左右。农牧民们在烈日下行走或劳动,空着一个袖子和光着半个膀子,实为散热。太阳落山时或升起前,他们就不这样穿了。

我跟妻子都穿过藏服。那天下午,我俩来到布达拉宫广场,看到许多身着藏装照相的游客,忙上前询问:“穿一次几元?”答:“两元。”于是,我选了一件蓝紫色的男式藏服穿上,戴上毡帽。妻子拿过一件浅绿色的上衣穿上,外套一件浅青色有花点儿的衣裙。先合影,又摆出坐着、蹲着、侧身、立着的姿势各照了一张。拿出4元给出租藏服的青年,他执意不肯。我说:“讲好每人穿一次两元,不对么?”答:“不行,你俩照了5张相,6人次,得给12元。”虽说多花了点儿钱,我觉得还是有意义的。

离藏返乡之时,日喀则地委、行署给我们每位援藏干部赠送一件藏族少女穿的衣裙。回家让读中学的女儿试穿,另具特色。担任区文化局长,欲送给跳藏族舞蹈的女青年,至今没送出。我想,日喀则地委、行署赠送给我们这件礼物,不在于实用,而是一种纪念,一种让你今生难以忘怀的思念。

(《烟台日报》连载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