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体的命运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命运。
这一年,同为魏明帝托孤之臣的司马懿与曹爽争权夺势明争暗斗,曹魏政局一片混乱。司马懿称病不朝,曹爽派自己的粉丝——他的粉丝都号称“爽身粉”——将其从太傅府中揪出,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加批斗并补上拳打脚踢。司马懿被打得招架不住,情急之下手举魏明帝曹叡托孤遗诏,向批斗者高呼:我是魏国的大将军,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扞卫魏国大将军的尊严!爽身粉们一声冷笑,将遗诏抢过一把撕碎:我们打的就是大将军!司马懿顿时昏厥。
嵇康从这场内耗中明显感到了朝政的危险,心生朝不保夕之感,遂辞去中散大夫的官职,像日后那些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一样,回到老家山阳的深山里隐居起来,架上锅炉,专心打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暖炕头”就是嵇康生活情形的真实写照。
美男的A面和B面
在此之前嵇康的生活可谓完美。他虽年幼丧父,却因娶了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而成为曹魏的皇亲国戚,而且其姑父便是曹操的养子、魏晋玄学的开创人物何晏。
因为何晏的关系、自身的才能、宗室的地位,嵇康被任命为中散大夫。此职虽无固定职事,只是偶尔传达圣旨,不过毕竟贵为朝廷公务员——一千七百多年后每年公务员考试之前都会有两三百万人满怀希望盯着数千个岗位,他们梦寐以求的不正是这么一个偶尔传传圣旨的公务员之职么?
如果“学识超群”、“位高权重”尚不足以形容此时的嵇康,那么还应该加上许多形容词来修饰他的出色长相。正史一般不记载传主的相貌,但《晋书》写到嵇康的时候却不厌其烦地用了近四十个字描写其相貌,写他“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甚至见到嵇康者亦无不惊叹于其英俊,称赞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其朋友山涛更是毫不隐藏自己的赞美之情,夸赞道“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嵇康的风采从他儿子身上也可窥见一斑。很多年后,当嵇康的儿子嵇延祖行走在洛阳的街道上时,其卓尔不群的形象立即引得路人艳羡不已,有人告诉嵇康生前的朋友王戎:昨天在人群中见到嵇延祖,简直太帅了,气宇轩昂简直就像一只野鹤立于鸡群之中。——这便是“鹤立鸡群”的典故出处——王戎看了他一眼,淡淡地回应:那是因为你没看见过他爹嵇康啊。
不过虽天生丽质、帅气逼人,嵇康却是自由懒散、不修边幅的典型,据他自己所讲,他竟然懒散到了“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的地步,即不但半月不洗头,身上不痒得难受连澡也懒得洗。除此之外嵇康还习惯不穿衣服,赤裸着身体跟人聊天——不知这位头发蓬乱而且一丝不挂的朝廷大员会不会像二战期间在浴室遇到罗斯福的丘吉尔一样,告诉对方:我们大魏国的官员,都习惯了对人毫无保留。
只是对比日后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嵇康的行为倒是稍显收敛。据《世说新语》记载,刘伶也曾裸着身子在家里待客,客人好奇询问原因,刘伶回答:天地是我的楼宇,屋室是我的衣裤——你钻到我的裤裆里来干什么?
“竹林七贤”OR“竹林七闲”
受司马懿与曹爽在争权夺势中的明争暗斗影响,从洛阳逃进山阳隐居的嵇康并不寂寞,毕竟“农妇,山泉,有点田”的恬淡生活还是惬意的。不久嵇康的好友阮籍、山涛等人也相继辞官归隐,和嵇康一样,他们都看到了即将席卷朝廷的血雨腥风。但与嵇康的彻底隐退、“上山下乡”稍有区别的是,他们只是想短暂地躲避这场风暴。
很快阮籍来了,山涛来了,向秀、阮咸也跟随了他们的脚步;小时候因为准确地预言“道旁苦李”而声名远播的王戎也来了,“以天地为楼宇,以屋室为衣裤”的刘伶也来到了嵇康在山阳的小院。补充说明的是,晚年的刘伶更有惊骇之举,他曾经拎着一桶酒坐上马车,令随从拿着锄头跟随左右,告诉他们“我在哪死,就把我在哪埋掉”。就是这样一些人在嵇康家里住了下来。七位志趣相近、不拘礼节的名士聚于山阳,在竹林之下谈古论今,抚琴而歌,演绎出了“竹林七贤”的着名典故。
按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则,与行为怪诞的嵇康、刘伶、阮籍为伍,嵇康不穿衣服不洗头的习惯定然也感染他人。七贤们在一起纵酒狂歌、共同打铁的情景定然豪情奔放、场面骇人,若有生人闯入,见到铁匠们赤身裸体在炉火前挥汗如雨的场景——也许还因为身体受热不匀而红一块白一块——不见得会比见到日后金庸笔下大名鼎鼎的“江南七怪”更为讶异。
而事实上,竹林七贤在某种程度上被称为“竹林七闲”更为合适。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中分析了这种邋遢现象产生的原因。他认为,何晏因为身体不好,而借吃一种用石钟乳、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等配制而成的“五石散”以强身健体,大家也都跟着吃了起来,而这竟在魏晋时期成为一种养生之道——就像一千七百多年以后大家信奉某人的理论,把吃绿豆也当成养生之道一样。这说明,在自身健康问题上,即使是圣人也往往会愚蠢。
吃了这种配方跟火药差不多的“五石散”,为防止一不小心被毒死,于是吃完便不能休息,要不停走路让药力散发;走了之后全身发烧,便须把衣服脱掉;发烧之后又发冷,还得饮热酒。更因皮肤易破,偶尔穿了衣服也要尽量穿旧的,而且不能常洗,时间长了,自然生出很多虱子来。
做名人也不容易啊。
乱世,谁主沉浮
手举明帝遗诏抗议无效、被爽身粉们一番痛打之后,愤怒的司马懿压抑了两年,终于在公元249年找到机会,趁曹爽陪同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之机发动兵变,很快控制京师并将曹爽族灭,不但将爽身粉们一网打尽,还将曹氏家族的何晏一并诛杀。自此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嵇康诸人逃避数年的动荡终于如期而至。新政权诞生之初是需要寻求支持的,无论是舆论需要还是论治国才能,竹林七贤出现在司马氏需要拉拢的名单上再正常不过了。
嵇康、阮籍、刘伶因为仕魏而对执掌大权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山涛、王戎却在压力之下先后投靠新政权,获得重用。山涛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之乱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司马昭也曾想拉拢嵇康,不过作为曹魏的前公务员兼女婿,嵇康的不合作态度令司马昭极为不爽。司马昭心腹、书法家钟繇之子钟会也想结交嵇康,甚至专门上门造访,不过当时嵇康正在家门口的大树下打铁,但见炉火熊熊,嵇康手起锤落,旁若无人,对钟会不加理睬。受到冷遇的钟会终觉无趣,悻悻离开,从此记恨在心。
不过这次不成功的拜访还是留下了一段佳话,那就是嵇康在钟会要走时终于觉得不好意思,问了钟会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问答虽极具诗意,却暗藏杀机。
山涛在投靠司马氏并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后,便力荐嵇康来洛阳做官。作为回应,嵇康写了洋洋洒洒两千字的长文《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为官,并与山涛决裂。
他在这篇奇文中写道,“听说您升官了,我感到十分忧虑,恐怕您不好意思独自做官,要拉我充当助手,正像厨师羞于一个人做菜,要拉祭师来帮忙一样,这等于使我手执屠刀,也沾上一身腥臊气味”;又表达了自己不希望做官的意愿:“山野里的人以太阳晒背为最愉快之事,以芹菜为最美的食物,因此想把它献给君主。
虽然出于一片至诚,但却太不切合实际,希望您不要像他们那样。我写这封信,既是为了向您把事情说清楚,也是向您告别。”
除此之外,嵇康还在信中称“志气所托,不可夺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非汤武而薄周孔”这样大逆不道的话终于引起了司马氏集团的不满,司马昭顿起杀心。
绞刑架下的绝响
公元262年,嵇康离开隐居了十几年的山阳,匆匆赶往都城洛阳。他很着急,因为有一件要事要办。
山阳洛阳相距并不太远,两天时间就能赶到。然而在嵇康看来,这两天的路仿佛要走十年。十五年前,正是沿着这条尘土飞扬的官道,嵇康选择了遁进深山。而今天他却不得不出山,不是寻亲访友,更不是入朝为官,而是为了解救一个深陷牢狱的好友——吕安。
和嵇康一样,吕安也是一位不愿做官的名士,与嵇康已是十多年的好友。吕安之妻貌美,被兄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想要起诉兄长,但与吕巽、吕安兄弟都有交情的嵇康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全门第清誉。事后吕巽害怕报复,遂先发制人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拍案而起,写下《与吕长悌绝交书》,痛骂吕巽一顿,随后赶往都城为吕安作证,却触怒大将军司马昭,曾遭侮辱的钟会趁机劝说司马昭,将吕安、嵇康一齐处死。
这位不拘礼法者终于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嵇康临死之前,女儿十五岁,儿子嵇延祖仅仅五岁。
嵇康没有把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也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而是托付给自己曾经要与之绝交的山涛,并告诉儿子:山公尚在,汝不孤矣。即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山涛果然没有辜负老友的期待,对待嵇延祖如同己出,一直将其抚养成人。十八年后,在山涛的大力举荐下,嵇绍被晋武帝“发诏征之”,后来成为晋朝的忠臣。当八王之乱中晋惠帝身处险境时,嵇绍慨然以身体护卫乘舆,丧身于飞箭之下,留下千秋盛名。
嵇康行刑之日,差点引发一场动乱。
行刑台前的嵇康神色不变,一如往日。他看了看日影,尚未到行刑的时辰,于是让人取来古琴,从容弹奏一曲《广陵散》。这位高大英俊的帅哥端坐刑场,抚琴而奏的场景令众人无不动容,甚至有人以当日所闻叙述成篇,写成着名的《绞刑架下的绝响》,与姊妹篇《绞刑架下的报告》同样令见者动容——不过那都是后话了。一曲弹罢,嵇康叹息一句“广陵散于今绝矣”,遂从容就戮,时年四十。
嵇康死后,七贤之一的向秀无奈赴官,某日经过嵇康旧居,听到邻人凄恻的笛声,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一篇情恳意恻却只有寥寥三百字的《思旧赋》悼念旧友。
多年以后鲁迅写道:年轻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但是当1931年国民党秘密枪杀了五位左翼革命作家“左联五烈士”之后,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沉痛地写道:然而,现在我懂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