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焦队实习时,他和其他工人一样,三伏酷暑身穿棉衣、棉裤,头戴棉帽,浑身浇上冷水,钻进上百度高温的焦炭釜内清焦。
当技术员,他成天一身油渍麻花的工作服,什么活儿最苦最累,他就冲在最前面,干在最前面,而且总是乐滋滋的,不知道累。
当车间主任,正逢炼油厂自力更生建催化项目,他带领化工连(当时的车间名称)40多名职工,日夜苦战在工地,切割旧塔体,安装焊接设备。滚烫的钢板将脚掌烤起大燎泡,握焊枪的手筒套一倒,汗水汩汩流下,他和工人们全然不在乎,始终苦干在第一线,被人们称为“拼命三郎”。工程竣工投产,他誉满全厂,被评为劳模。
当副厂长,他主管设备和基建。1978年,独山子炼油厂因设备完好率达到96%,泄漏率为0.47‰,获得“全国炼油企业第一家无泄漏厂”荣誉称号。为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他从严抓制度管理和层层检查入手,数年如一日,使全厂6000多台设备,近40万个静密封点,泄漏率由原来的0.47‰进一步下降为0.32‰,设备完好率由原来的96%进一步提高到98.8%,主要装置开工率达100%,并数年保持着这一记录。在基建上,这一时期也是独山子炼油厂上项目、搞扩建最多的时期之一。如对常减压装置的全面技术改造、兴建酮苯脱蜡装置等。
就这样,他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一路铿锵有力地走来。1983年11月,他接任独山子炼油厂厂长。
独山子炼油厂是一个多年的先进企业,杨生汉从他的前任厂长们手中接过来的是一面又一面的锦旗,如“全国工交战线先进企业”“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国节能先进单位”“石油部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炼油企业第一家无泄漏厂”等,还有众多国家级金奖、银奖产品等等。在如此高的起点上,在企业面临改革开放大潮,全国炼化工业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企业如何继往开来、抢得先机、赢得发展、更上一层楼?
深深的危机感、强烈的使命感,使他和党委书记王德华思考着如何抓住主要矛盾,一步棋救活百步棋。独山子炼油厂几十年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创业发展史,其实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诠释。因为它本身就是一本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鲜活教科书。俩人不约而同把目光都放在了炼化扩建上。
他们认为,扩建上项目,依然是独山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最突出的问题,是带动全矿的轴心。新的形势,要有新的开端,炼油加工能力要翻番,只靠挖潜改造发展规模毕竟有限,只有扩建上项目,才能争取到更多的资金,调动更多的力量。把盘子做大、做强了,才能解决职工子女就业、家属安排、城市建设、提高独山子人民生活水平等等一系列问题,这就叫一步棋救活百步棋。况且独山子有很好的基础,现在正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
瞄准外部,宏观洞察国内国外炼化发展最新技术、潮流和动向;透视自己,微观明了企业生产、技术、人才、经营的细枝末节和优劣势。
王德华是杨生汉的前任厂长,也是陕西人,但两人的成长经历和个性脾气迥然不同。王德华比杨生汉年长8岁,自小为贫穷所迫做了商行店员。古都西安刚一解放,他就进了西北工会干部学校学习。1952年,他由西安派来新疆省总工会工作,1953年又从新疆省总工会派来中苏石油公司独山子矿务局协助筹建矿区工会,从此便与石油结了缘,是解放后独山子油矿的第一批创业者。光阴荏苒,在艰苦的石油创业岁月中,王德华两出三进独山子,转战卡因地克探区、克拉玛依油田,曾担任钻探大队工会主席、独山子炼油厂行政处党总支副书记兼幼儿园园长、常减压蒸馏车间党总支书记、厂机关党总支书记、克拉玛依炼油厂党委副书记、书记,独山子炼油厂厂长、党委书记。
在处事风格上,杨生汉刚毅、果断,王德华睿智、沉稳,二人相得益彰,珠联壁合。
此刻,在决定独山子前程大计的关键时刻,他们俩更加心贴心,肩并肩,在运筹帷幄全厂攻坚方略的同时,找准自身弱点,深刻剖析出了事关独山子今后发展前景的十大短板问题:1.我们不能吃老本,光靠紧俏产品过日子,一旦它们不紧俏了,企业出路在哪儿?2.我们现有的原油加工能力太小,已无法适应疆内油田的日益增产以及今后国外原油的大量输入,这一矛盾如何解决?3.我们加工精制手段不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低下,怎么提高?4.我们地处大西北,环境、运输、信息、市场等诸多方面条件都不占优势,与沿海内地石化企业竞争,明显处于劣势,怎么扭转?5.要扩大生产,我们受单一电源、单一水源制约,怎么解决?6.企业面临着全国改革开放和竞争激烈的新形势,我们原有的经营机制已不适应,怎样转换经营方式?7.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们地处西北边疆,人才缺乏,怎样解决人才问题?8.发展石化上项目,需要一切有利的基础条件,需要巨额资金,需要国家列计划批准,争取起来很困难,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有利条件不多,怎样化被动为主动?9.独山子是一个“孤岛”型的石化矿区,身边无依托,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要保障职工群众的生活,怎样来保障?10.独山子地处戈壁滩,干旱缺水,自然环境差,要保持长久持续发展,就要逐步改善环境,怎么改善?
这十大短板问题,如同十把重锤,声声砸在人们的心里,发人深思,令人警醒,催人奋起。
杨生汉认准了一个道理,只有一个字:干!他常说:“干了才有一切,不干,什么都没有。干,就是发展,就是硬梆梆的真理。”
他还提出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独山子的事情,要靠独山子人来办!”这后来成了独山子全体干部职工自力更生、奋力拼搏办好一切事业的座右铭。
他和王德华书记确立的治厂宗旨是:“生产要一年比一年发展,对国家的贡献要一年比一年增加,职工的生活水平要一年比一年提高。”
从这时起,直至1995年11月他调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炼化局局长离开独山子,在这长达12年的时间里,他和王德华书记等一班人带领独山子4万多名干部职工、家属,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移山填海的气魄,励精图治,奋力拼搏发展炼化。
1984年11月~1986年9月,建成10万吨丙烷脱沥青装置。
1985年,完成对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全面改造,加工量由120万吨/年提高到180万吨/年,能耗下降60%。
1986年7月~1989年,气体分馏、烷基化、聚丙烯三套装置建成投产,实现了独山子炼油厂燃料油—润滑油—化工Ⅲ企业转型。
1987年~1989年12月,将氧化沥青由釜式改造为塔式氧化。
1988年~1989年11月,第二水源建成通水,供水能力达到1400立方米/小时,1992年又开始投建第三水源;第二水源、第二电站的建成投用,实现了自解放以来独山子炼油厂历任厂长和全体独山子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也为炼油化工后续大发展奠定了非常有利的基础和条件。
1988年~1990年11月,装机10万千瓦的第二电站2.5万千瓦一号机组发电,1992年2号机组又建成投用。
1988年6月~1991年12月,重整加氢装置建成投产。
1989年,第二套常减压装置建成投产,炼油加工能力从180万吨/年提高到330万吨/年。
1990年3月,第二套延迟焦化装置建成投产。
1992年3月~1994年9月,第二套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
1992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新疆14万吨乙烯工程在独山子投建,1995年11月竣工投产(后文专项介绍)。
1992年10月,第二套聚丙烯装置建成投产。
1993年4月~1995年9月,第三套常减压蒸馏装置建成投产。
1993年8月,芳烃抽提装置又开始兴建。
就这样,到1995年11月,炼化生产装置已增加到了36套,原油年加工能力从330万吨翻到了600万吨。炼化生产的发展,为独山子14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这一时期,杨生汉和王德华等一班人带领全厂职工一手全力上项目、搞扩建,一手大刀阔斧抓企业管理和改革,同时全面规划建设石化新城,努力提高油城人民生活水平。
在抓企业管理和改革方面,针对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杨生汉向全厂提出了“管理就是效益,管理就是企业的生命线,管理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警言,大刀阔斧对全厂施行了“三步棋”的改革。第一步,将60年代建立起来的生产型企业的岗位责任制,深化发展为以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经营型企业的经济责任制,使全厂每一个职工的工作都和经济效益挂钩,并承担一定的责任。第二步,建立了以“四全一制”(全面安全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设备管理、全面经济核算、经济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管理体系。第三步,在全厂推行了厂长方针目标管理。同时,有针对性地整合厂里的各类管理制度,形成了标准体系。如技术标准体系由12个子系统、1561个个性标准组成,标准覆盖率达100%;管理标准体系由27个子系统、365个个性标准组成,覆盖率为88.2%;工作标准体系由2个子系统、1424个个性标准组成,覆盖率为84.06%等等。改革措施和制度标准确定后,在全厂深入贯彻落实,一级查一级,层层负责,周检查、月考核。另外,通过引进竞争机制,大胆选拔中青年干部,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确保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后劲。
在工会方面,首先,进一步加强了工会领导机构,于1987年6月将原矿区工会更名为独山子炼油厂工会和独山子区总工会,简称厂区工会。同时,加强了车间、班组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明确了各级工会的职责、任务和规章制度。
其次,定期召开厂区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和每年一次的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企业厂长关于生产经营情况的报告,对企业科学发展、民主管理、生产经营、职工福利、社会民生等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积极建议,让职工真正参与到企业建设、管理和发展中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再次,广泛深入组织开展好劳动竞赛。如1983年~1984年,以“提高经济效益,落实经济责任制”为中心,开展“为四化立功”的劳动竞赛活动,组织了266个项目的技术表演,评出优秀能手152人次,表彰先进集体110个,先进个人397人次。1985年~1989年,开展了“安全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设备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流动红旗标兵赛;在炼油厂大检修中开展“赛安全文明检修,赛检修质量,赛劳动纪律,赛优质服务,比增产节约,大干苦干为四化立功”的“四赛一比一立功”活动;共表彰先进集体275个,先进个人2500人次。1990年,开展“为共同理想做一件好事,为矿区创一项新成绩,为企业民主管理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为技术进步学一门新本领,为双增双节献千元百元”活动,继续开展“四赛一比一立功”活动。全年提合理化建议1234条,炼油厂被评为“全国开展合理化建议先进单位”和“市局劳动竞赛先进单位”。1991年~1995年,全矿开展“争优胜红旗,做主人翁,尽主人责”“大干100天,实现重整装置交工成功”“大干100天,保炼油生产,保乙烯建设”和“四赛一比一立功”竞赛活动,表彰奖励先进集体1883个,先进个人8386人次。通过开展劳动竞赛,职工的工作热情、创新精神和学习积极性空前提高,热爱企业、为企业拼搏作贡献的劲头格外高涨。在竞赛活动中,一批批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技术能手脱颖而出,一个个优秀管理人才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时任矿区党委副书记、后任新疆石油局党委副书记和克拉玛依市政协主席的司马义·托乎提,全国优秀质量管理推进者、时任炼油厂焦化车间技术员、后任炼油厂和石化总厂副厂长的张绍基,全国劳动模范、时任炼油厂常减压车间班长、后任厂区党委和石化总厂党委副书记的麦麦提·伊力,全国石化系统优秀工会干部、时任炼油厂维修车间工会干部、后任炼油厂工会副主席、独山子区政协常委的再甫尔·托乎提等同志,就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