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雾是一会儿飘了过来,一会儿飘了过去。要绕到寺庙那边往上走,上去后要沿着游步道往山谷里走,下到山谷后,又要往上走,这时你得有耐心才行,不在意雨水打在脸上往下流。
“一线天”果然壮观,应该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充分感觉其森然岑寂的奇伟及恐怖。好像走在狭窄的巷道里,两边是齐天高的高墙。冷雨中抚摸粗糙的红砂岩石壁,不免喟叹天荒地老,遗憾人生短促。从“一线天”的那一头走回来,发觉老秦不见了。大声叫他,也听不到应答,便以为他已从原路往回走了。
雾中的“三爿石”
滂沱大雨是突如其来。山谷里的流水,突然就漫过游步道,汹涌澎湃起来。假如你脚底下没踩稳,不会不把你冲下去,冲到底下的深潭里。朋友中就有穿着鞋袜往水里走的,大概穿鞋子比赤脚稳当。偏偏这时候,老秦打来手机电话,跟阿福讲他在西面的霞客亭。反正已经淋得透湿,就掉头往西走,再次蹚过那道吓人的洪水,到老秦那边去。
朋友从无锡给老秦捎来了他的充电器,所以他的卡西欧数码相机,又能用了。滂沱大雨前,他拍到了近在眼前的“三爿石”,云雾缭绕中若梦幻世界一般。老秦跟我们讲,北面开始清晰的时候,就会完全清晰起来,但时间很短,顶多一两分钟。于是我们就在霞客亭那儿等,一心要拍到老秦那样的好照片。可是等了半天,不见云开雾散,显然好事情不会接二连三地出现。虽然“三爿石”在浓雾中也露出来过,但每次都被遮挡得厉害,拍出来的照片跟老秦的比,差十万八千里。
回头再过那道山谷时,雨小了,游步道上没水了,仿佛刚才的汹涌澎湃,是做梦时看到的。郎峰石壁上的流水,我们称其为瀑布,刚才在大雨中有7道之多尤为壮观,而现在却不见了,才片刻工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仙霞古道
上溯至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国家在唐僖宗李儇手里的时候,黄巢率起义军入闽,开山道700余里,后人称其为仙霞古道。附带讲一句,黄巢兵败自杀前,曾拥兵百万,879年打下岭南重镇广州,880年打下唐朝都城长安。
我们走“通衢达闽”的仙霞古道时,雨快不下了。古道在翠竹中往上走,过了落马桥,才是仙霞关。抗战期间,中国部队于崇山峻岭中扼守关隘,日本人要强行通过,敌我交战激烈,日本军队死了1000余人,其亲临前线的一个纵队长,也中弹落马,故有落马之桥名。
被誉为“八闽咽喉”的仙霞关有4道关口,打掉一道还有一道,越到上面越难打。明末清初,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反目前,扼守仙霞关及枫岭关抵御清军多尔衮部。若不是后来招降了郑芝龙,清军的引兵入闽,不知要拖到哪年哪月。古人由南而北往廿八都走,非走上山的仙霞古道不可。而现在的205国道,是打了好几个隧道,穿过一重又一重大山,走下面走的。
下面讲的是一则传言,千万不要当真。据说上海人常由北而南,而不是由南而北走仙霞关。这是什么原因?走南面要掏钱,其门票价格是30元,走北面就没人管。编派上海人的精明与吝啬,不少地方都不遗余力,这包括我们无锡。记得小时候有一首无锡童谣:“上海小瘪三,来到无锡逛惠山……”,对上海人极尽热嘲冷讽之能事。对不起,扯远了。对不起,上海人。
戴笠故居
此处跟仙霞关是联票。看仙霞关掏了钱,看戴笠故居就可以免费入内,反之亦然。假如你已经到了江山,那么江山保安村的戴笠故居,是不可不去的。戴笠其人,小时候就如雷贯耳。戴笠是国民党军统头目,杀人如麻且杀人不眨眼睛。不过以前只知道戴笠残忍杀害共产党,不知道他也曾拚命追杀过汪伪汉奸。他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对人民是犯罪,然而这恰恰是对传统忠君思想的恪守不渝。章士钊给戴笠的挽联是:“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不少人认为此话颇为公允。
戴笠的故居是戴笠本人于1943年设计的。走楼梯上二楼,上面到处是门,到处是窗,到处是有抓手的地方,或穿门越窗,或飞檐走壁,有动静就能迅速跑出去。其实即使有刺客走进来,也是走进了迷魂阵,连怎么走出去都搞不清楚,上哪找戴笠啊?
前面是二层楼房,后面是三层楼房。走到后面,你察觉不到这儿突然多出一层楼面,也看不到有下楼的楼梯。其实后面有一条暗梯,到了1980年代,村里一个小女孩,无意中撞开了客房与书房之间的一道板壁,这才发现那是一扇暗门,看到门内有一道狭窄的旋转楼梯可以往下走,且旁边有一间藏保镖的小暗室。下面是一间佛堂,落地佛龛的左面,又是一道暗门,而暗梯却继续往下盘旋,没想到又可以下一层楼。最底层的暗室及暗室墙壁上的枪眼,黑洞洞地瞅着你,瞅得你毛骨悚然。戴笠的枪,据说有一把是搁在门口的气窗上的。门的高度,依他的身高,凑到他取枪最趁手。杀人如麻的戴笠,其生前老担心别人以牙还牙来行刺。
关于戴笠的传说
戴笠是飞机失事死的。戴笠原名戴春风,算命的对他讲,你的生辰八字中缺水,即使有“春风化雨”之解,但终究暗昧不明,不吉不利。于是改名为戴笠,字雨农。当时哪里想得到,出事的那架飞机,会撞在一座名叫戴山的山丘上,而那儿的一道山谷,以前一直叫雨农谷,而那天恰好是下雨天。事后算命的讲,“戴笠”这个名字起得不好,“笠”是挡雨的斗笠,雨都挡到外面去了,自然还是缺水。算命的只讲生辰八字,不管古越谣歌中有什么“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这等啰嗦话。
戴笠故居主楼右面有一处房子,1962年开始讲阶级斗争的时候,将它的地下室命名为水牢,其实那是戴家的一个杂物间。村民讲,那儿从没灌过水进去,但确实关过两个人,那是戴笠的两个随身卫兵。那两个卫兵,仗着跟戴笠的主仆关系,当没事一样杀了村里的一头牛,后来给戴笠关了起来,后来给戴笠下令杀了。这就是当地人讲“一头牛要了两条命”的来历。
戴笠故居的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金钱树,据说是梅乐斯从美国带来的。当年米尔顿·梅乐斯少将是美国海军情报所的,二战中这个所破译了日本军用密码,得知山本五十六的行踪,使美国人能够成功击落山本的座机,而指导美国海军情报所破译日本密码的技术专家,就是戴笠的军统人员。
1943年成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戴笠任主任,梅乐斯任副主任。当时戴笠跟梅乐斯各栽了一棵金钱树,象征中美友谊。结果戴笠栽的那一棵,于戴笠出事的那年,即1946年,突然死了。而我们看到的这一棵,如今仍枝叶茂盛,是梅乐斯栽的。奇怪的是,1992年这棵树突然从主干中部长出一株分枝来,其枝叶也是十分的茂盛。据说就是那一年,戴笠的孙女从美国来保安,来看她祖父的故居。
龙游石窟
晚上6点多抵衢州。这是两个月内我第二次来衢州。我们住的是蓝洋名都,吃的是荞麦馒头,鱼头是特别的辣,酒食是特别的便宜。衢州的特别之处,以烂柯山最为著名。烂柯典故讲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衢州古称信安,这里的烂柯山有一道著名的丹霞石梁,故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于《水经注》中称“信安有悬室坂”。那是一座其跨度长达100余米的红色天然石桥,桥洞内刻有“天生石梁”四字。可惜我们手里的时间快用完了,得赶快往龙游走,所以我建议去一趟近在咫尺的烂柯山,被大家一致否决。
讲到石窟,我总是司空见惯般的漫不经心。以前曾去过洛阳的龙门石窟,也去过甘肃的及新疆的几个,不就是有些佛像嘛,所以看到路牌上把龙游石窟誉为“千古之谜”的“世界第九大奇迹”,心里不以为然。车子往那边拐,只有1公里了,见前面出现一道几乎看不出起伏的小山岗,便疑惑不解,这种地方会有多大的石窟,多高的佛像?
根本没想到石窟里没一尊佛像。
根本没想到石窟全在地底下。
下到30米深的洞窟底部,看到高高的“倒斗形”洞顶,看到巨大的“鱼尾形”石柱,看到洞壁、洞顶和石柱上刻有粗犷而美丽的装饰条纹,就好像欧洲人初次看到金字塔,除了目瞪口呆的震惊,没有任何其他感觉。
38公顷的弹丸之地,就有36座地下石窟,其面积自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给游客开放的5处石窟都各自独立,每一处都有一个矩形水池,水池里的水不溢不涸,且洞窟里的温度不高不低,恒温于摄氏14度。而关键的是,洞与洞之间最薄的地方只有20公分,一榔头就能打穿它。我是知道在地面上应该如何准确测量距离,而在地底下如何测算到如此精确,则百思不得其解。即使拿高精度的经纬仪来测量,拿运算快捷的电子计算机来计算,也无法保证达到这种精度。
而力学上的问题,就更奇怪了。据说清华大学的建筑教授,曾对其中一个洞窟进行了数字化处理。洞内三根石柱的位置、间隔及粗细,有46种方案可供选择,而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形,恰恰是其中最佳的一种。至于凿洞时如何解决照明问题,被开采的石料给运到哪里去了,有7个石窟的平面布局呈北斗七星状是故意如此设计的还是纯属巧合,都是小问题了。
不明白龙游石窟是哪些人于哪个年代开凿的,不明白开凿它究竟派什么用途,只知道1992年6月9日,凤凰山下的4个村民,拿抽水机抽了17天,抽干了村前一口池塘里的水。以前他们在这里捉到过一条重达37斤半的大鱼,希望这样的鱼里面还有很多,结果一条鱼也没看到,只有三根大石柱看得他们心惊肉跳。原先的那口池塘,就是现在2号洞的洞口。
离开龙游石窟时,心里的谜团越来越大。忍不住化繁为简地想,这是外星人的杰作。而在此以前,我对外星人的种种想象及描述,总嗤之以鼻。现在看来,讲这儿是“千古之谜”或“世界第九大奇迹”,并非虚浮夸张。
诸葛八卦村
诸葛孔明的后裔,于兰溪诸葛村聚居最多。据说其村落布局是“九宫八卦”,外围的8座小丘被视为“外八卦”,而村子中央的钟池,是一个明显的“太极双鱼图”。据说当年日本军队从村边走过去,也未能发现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这座古村落,可见民间于“八卦”、“太极”的神乎其神。
诸葛氏的祖训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所以,这个村子当医生的、做药材生意的,是特别的多,特别的出名。民国期间,这个小村子,居然把药材卖到了大半个中国。游览村中的百草园时,终于看到作为药材活标本的一条蛇。出门前,老秦和我都怕爬山时给蛇咬了,都带了季德胜蛇药以备用,结果除了老秦碾碎那药片,涂过两次蚊子块,没派上用场。
附带讲一句,我的旅行备用品中,有一个带双重锯齿的微型板状多用工具,也始终没派上用场。那是朋友送给我的,以为我会在浙西南的原始森林里锯木头搭房子,这哪有可能?
结束语
写这样的旅游文章,不免挂一漏万。不少地方去了没有写到,不少感觉若详尽道来,就会占了更多的报刊版面。而我们这趟浙闽赣之行,也是挂一漏万。不少地方仅咫尺之遥也没去,如缙云的河阳明清民居是后来才知道的,而庆元江根乡的双苗尖,却因太过偏僻,交通不便,去不了。回来后,老秦不无遗憾地跟我讲,一年中最好有4次这样的休假。他关注今年的洪水,跟我讲,我们下了凤凰山在路边等车的那个兰巨,昨日给大水冲垮了路面。我问他:“南浦溪那个郑老爹是怎么讲89年发大水的?”老秦笑道:“水都上了瓦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