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塞种人』·神奇的乌孙人……
嗨,新疆这个“鬼”地方,从来没有哪个边角旮旯是完全封闭、孤立的。从远古开始,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便处处有欧罗巴人、蒙古利亚人血缘交流,文化交融。而伊犁河谷,三面环山,唯独向西微敞着胸怀。也许是迎接着或追随着大西洋的降水云气吧,早在约10000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却至今没有人搞清楚,细石器时代早期这里的原始人类是来自东方还是西方。
“时,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据其地”(《汉书·西域传》)。这段叙述了公元前3世纪一段历史事件的文字,应该是古代典籍对伊犁河谷原住居民的最早记载了。塞王,塞种人之王也;塞种人,中外历史典籍中又称其为“塞人”、“萨迦人”、“释迦人”、“塞克人”、“斯基泰人”、“允戎人”……当年,他们的足迹曾经踏遍中亚、南亚、西亚,而关于塞种人的中外记载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塞人早在约3000年前,就曾从阿尔泰山把大量黄金贩运回古希腊。大体同一时期,又在昆仑山间、帕米尔高原,和氐人、羌人等部落氏族,激烈碰撞、交融。而以女性为首领的“西王母”部族,据一部分专家分析,可能就是羌人、塞人经碰撞融合而形成的。
如此说来,塞人很“牛”啊,是不是?没错。这一支神秘的人群聚落,那时已经掌握了高超的炼铜技术。这从遍布伊犁河谷的塞人墓葬中出土的青铜武士像、三足铜釜、四兽足铜盘、铜刀、铜凿、铜斧、对兽铜项圈、喇叭状高足承兽铜盘等做工精美、造型迥异的青铜器具上,不难看出。试想一下,手持青铜刀斧的塞人,面对依然握着石器的其他人群聚落,那种豪气、霸气,是不言而喻的。
而尼勒克县的奴拉赛古铜矿遗址,还有圆头山古铜矿遗址,开采于春秋战国时期,已被证明是迄今为止所发现中国最早的古铜矿遗址,就是当年塞人所为。
问题又出来了,塞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
他们是来自地中海东支的欧罗巴人群聚落,也被称为“印度、阿富汗类型”。脸不黄,发不黑,长相跟亚洲的蒙古利亚人种有着明显不同,而且,操着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支的语言。至于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答案似乎也简单:处在采集、狩猎直到牧放生产阶段的原始人类,小迁徙或大迁徙,都似乎不可避免。遇到天灾、瘟疫了,野果不多、猎物难寻了,强大的邻居不容了……都会成为迁徙的理由。以至于到今天,现代人类出门旅游的最原始动因,还是老祖先遗传给我们的古远信息在作怪:“远方崇拜”——用一句很时尚的话来讲呢,就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而“父母在,不远游”、“故土难离”、“叶落归根”……那都是进入农耕文明时期之后才会出现的思维、观念。
塞人在伊犁河谷,足迹拉得很长。比如,后人命名的丝绸之路“天山道”,其实就是他们先踏出来的。而据一些专家研究,中原人士彼时所看重的金饰,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也是塞人贩运过去的。塞人采金、炼金、打造金饰的水平,也已相当高超……
如前所述,被匈奴所迫的大月氏人赶走了塞王,而相当一部分塞人依然留在了伊犁河谷。不久——公元前161年,乌孙人又来了,赶走了有杀父之仇的月氏人。这片膏腴之地,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了乌孙人驰骋的天下。欧洲著名史籍中,称乌孙人为“伊赛顿人”。他们本在河西走廊、东天山一带繁衍生息,是在匈奴人唆使、支持下,西击大月氏而占据了伊犁河谷,建立了名震一时的“乌孙国”。乌孙国最强盛时,人口达到63万,“控弦之士”(可作战的男丁)居然有18万8千8百人。在西域称得上是仅次于匈奴的强国了。
西汉曾有两位公主,先后嫁给了乌孙“昆莫”(也译为“昆弥”,国王之意)。早在公元前105年,乌孙都城“赤谷城”,还有名叫“眩雷”的地方,就已有了护公主之驾的300余名汉军及其侍从,在那里耕种土地,开西域“屯垦戍边”之先河。公元前71年,乌孙、汉联军东西夹击,大败匈奴,为西域纳入中国版图奠定了牢固基础……直到公元938年,乌孙王还曾向遥远的辽朝皇帝,进献珍奇礼品……
乌孙人,称得上是一支神奇的人群聚落!有专家说,乌孙人是哈萨克人先祖之一;迄今为止,“乌孙”,依然是哈萨克的大部落。而哈萨克学者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哈萨克人和汉人,早就是亲戚……
汉人、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满人、锡伯人、达斡尔人、俄罗斯人……数千年伊犁河谷,曾上演过多少威武雄壮的英雄活剧!
不让须眉的汉家公主·才华横溢的女外交家
公元前66年,龟兹国君臣民众一片欢乐,国王绛宾举行盛大婚礼,娶了一位健美而聪慧的新娘——乌孙公主弟史。而这位公主,正是汉家公主解忧与乌孙昆莫(国王)所生的长女!
说来话长。早在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就曾跟乌孙王猎骄靡共商过联合起来共破匈奴的大计。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做出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定:允诺乌孙王的求婚,把西汉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冠以公主名号,嫁给了乌孙昆莫猎骄靡。细君,也就成为汉、乌孙联姻的第一位汉家公主。
说老实话,也真难为了这位虽贵为公主但毕竟是普通中原女孩儿的刘细君!细君到了伊犁河谷,饮食不惯,气候不惯,居住条件不惯,语言交流不惯……而她个性内向,不苟言笑,不习惯于向人们倾诉远离家乡的苦闷;身体孱弱,无法适应西域的大山大水大草原的优美环境。所以,尽管有专门为她建造的中原风格的宫室,尽管她为了促成汉、乌联合而尽了最大努力,尽管她才华出众,深明大义,在乌孙深得人心,与猎骄靡相亲相爱,但可惜嫁到乌孙只有短短5年,她就一病不起了……
而刘细君留下来的《乌孙公主歌》(也叫《黄鹄歌》),却是2000多年来脍炙人口描绘西域情景难得的优秀诗篇: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从诗中,我们至少不难看出,当年的乌孙人和今天的哈萨克人,饮食习惯、居住习惯等惊人相似。
和亲还得继续,联兵势在必行。与细君同为宗室之女——楚王刘戊的女儿——刘解忧,也被封为公主,嫁到了乌孙。
这位刘解忧,真是十分的了得!她“情商”高,好奇好动,活泼开朗,而体态健美。骑马就骑马,打猎就打猎,穿乌孙服装就穿乌孙服装。陪伴着夫君巡视,她足迹踏遍了伊犁河谷和乌孙国其他的领地。由于在这次和亲队伍出发前,汉政府专门给刘解忧一行举办了“培训班”:学习乌孙语言,了解草原风习,适应西域气候,习惯游牧餐饮,准备工作很细。到乌孙后,这位“右夫人”以她的欢声笑语、平易近人,赢得了人们的好感。她又把带来的中原精美礼品赠送给相关人士,以她的豪爽大气赢得人们信赖,也就交上了很多朋友。解忧知书达理,又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也就自然参与了军国大计的商讨、决策。
话说自从乌孙来到伊犁河谷后,因为日渐强大,便不再愿意受匈奴的节制、奴役。匈奴自是恼火。在乌孙昆莫娶了汉家公主之后,匈奴更是怀恨在心,时时派兵杀入乌孙境内侵扰,烧杀抢掠,后来还扬言,乌孙昆莫必须交出解忧公主……
公元前71年,匈奴大兵压境,步步紧逼,情势十分危急。关于此番是否同汉军联合夹击匈奴,以求生存、发展,乌孙国上层集团意见并不一致,有主战的,有主降的,还有疑虑汉政府是否派兵的。
解忧公主呢?此时的她,气定神闲,在专门由内地能工巧匠建造的宫室内,指挥汉地带来的名厨,设丰盛酒宴,铺陈出中原地区的山珍海味和香冽的美酒,使用的也都是中原的精细餐具。受邀而来的将相大员们先是惊呆了,而后啧啧赞叹不绝。接着,解忧公主一改平日的乌孙装束,以汉皇室的礼服正装,凤冠霞帔,容光焕发地出现在众人面前,又把在座的诸位将相大员们“镇”得目瞪口呆。解忧公主一副“母仪天下”的风采和气度,从气势上折服了大家。之后,解忧先是不紧不慢地介绍了大汉王朝疆域辽阔,物产丰饶,国力强盛,百姓富足,不仅美食精细,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奇珍异宝等盛况。接下来,她又以老王猎骄靡的丰功伟业,激了众人一把。最后正色承诺,汉家皇帝言出必行,信守前约,一定会派兵。如果大家错失良机,呵呵,可就说不好乌孙前面的路子会蹚出个什么模样喽……
结果呢?这一场大战打得可真叫漂亮:解忧设宴时,汉军15万已在部署。当乌孙下决心参战后,汉军一支攻击车师,又分兵直捣匈奴老巢而解了乌孙之围。接下来汉、乌孙两军东西夹击,直打得匈奴抱头鼠窜。这么说吧,乌孙俘获的牲畜就达70余万头,占了个大大便宜!从此,解忧公主威名在乌孙,在整个西域,都响当当的啦!
按照乌孙的习俗,女子出嫁后,得遵循“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规矩。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40多年,先后嫁给了三位昆莫(首领):军须靡、翁归靡、泥靡。她同翁归靡一起生活了30余年,辅佐翁归靡治理乌孙,政绩斐然。前文所述那场大战,就是她和翁归靡共同策划、指挥的。而第三任丈夫泥靡暴虐无道,解忧又毅然组织、发动宫廷政变,欲翦除之……
解忧公主同乌孙昆莫共生了4男2女。弟史公主,就是她的大女儿。说来有趣,弟史和绛宾的联姻,既是绛宾“抢婚”——那是那个时代西域的“时尚”,又有着爱情的浪漫。这一对佳人,去长安、回西域,学礼仪、习乐舞,为汉家和龟兹的友好往来,留下许多佳话……
解忧公主的二儿子万年,后来做了莎车国的国王;三儿子大乐,成为乌孙的左大将;长子元贵靡,当了乌孙国的大昆莫。她的孙子星糜、重孙子雌栗靡,后来都成了乌孙昆莫。而她的小女儿素光,成为乌孙的呼翕侯夫人。
那时的西域三十六国,多在天山以南。解忧出招大败匈奴、参政治理乌孙的战绩、政绩,使得那些“城廓之国”激动而向往,纷纷赶来求助、求教。身为国母的解忧,无法一一前往,便委托她的侍女冯嫽——乌孙国右大将夫人,持汉节,代表她行使其任。
冯嫽——奇女子也,同解忧一样,更堪称真正了得!
冯嫽,平时在解忧身边,就是这位汉家公主的得力助手。冯嫽精通经史,满腹才华,有着高度的政治远见,给解忧出谋划策,往往深入浅出,高招迭现,令解忧对她不能不刮目相看。